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黄巢和安史之乱的区别 黄巢起兵时多大

导语:黄巢和安史之乱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起义事件,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黄巢起兵时,年龄已经达到成年,而安史之乱则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他们都是中年人。黄巢的起义规模庞大,波及范围广,而安史之乱则是由两位将领联合起义。两次起义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目录导航:

  1. 黄巢和安史之乱的区别
  2. 黄巢起兵时多大
  3. 黄巢之乱和安史之乱相差几年
  4. 黄巢起义什么时候开始
  5. 黄巢政权
黄巢和安史之乱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一个是由将领发动,一个是农民起义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黄巢起义又被称为黄巢之乱,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期爆发的一场政治叛乱,发起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目的是争夺统治权。安史之乱主要是一场有预谋的政变。

黄巢起义是一场农民起义,性质完全不同。吃得饱穿得暖谁会出来起义,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部分都是官逼民反,这是朝廷和民间社会的矛盾不可调和。

正是因为唐朝的衰落,导致政治昏庸和黑暗,很多农民走投无路,甚至连饭都吃不饱,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们渐渐聚集到一起发起了起义战争。

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安史之乱是因为当朝的叛臣想要夺取王位而发动的政治上的叛乱,领导阶级是大臣安禄山等人,他们了解国家的现状,并且还打着鲜明的口号,可以说是一场有预谋有指导的一次政变。

而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就不同了。黄巢起义是由农民自发组织的一次起义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不管是领导还是主体力量都是以农民为主,并没有什么先进的理论指导,只是因为农民生存环境恶劣,所以才发动了这场起义活动。从这方面来说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有着很大的区别。

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是两个不同的历史事件,它们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

领导者:黄巢起义的领导者是农民领袖黄巢,而安史之乱的领导人是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

时间和范围: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期,时间为875年至884年,主要活动范围包括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区。而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时间为755年至763年,主要活动范围包括唐朝的广大地区。

性质和影响:黄巢起义是一场农民起义,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重大打击,导致了唐代的藩镇割据局面。而安史之乱是一场政治上的叛乱,对唐朝的统治和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总之,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是两个不同的历史事件,它们在领导力量、时间和范围、性质和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黄巢起兵时多大

黄巢的生卒年有明确的记载,他起兵这一年,也就是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黄巢已经55岁了。

55岁的年纪在咱们当今社会,都难免有的时候会被称为“年过半百的老人”,更别说在晚唐藩镇割据的那个荒乱年代,人均寿命不超过三十岁,黄巢是名副其实的黄老爷子。

黄巢之乱和安史之乱相差几年

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相差123年。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黄巢之乱爆发于公元878年,由此推算两者相隔123年。安史之乱让唐王朝从盛唐的巅峰跌落下来,煌煌大唐从此一蹶不振,陷入蕃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局面。黄巢起义的爆发,彻底瓦解了唐王朝的统治。

黄巢起义什么时候开始

公元787年,唐朝末年黄巢发动起义,起义军提出“均平”的政治口号。公元881年,起义军攻下唐朝都城长安,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大齐”,也叫“齐”。后来起义虽被唐王朝所镇压,但却导致了唐王朝的迅速灭亡。黄巢死后,部下秦宗权886年在蔡州称帝,接替大齐国号。秦宗权混战三年后,于889年被斩于长安独柳之下。唐朝末年的黄巢农民起义最终失败。

黄巢政权

黄巢(820年~884年),字号不详,曹州冤句县(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开国皇帝。

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成年之后,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关东大旱时,积极收拢难民。乾符二年(875年)六月,响应王仙芝起义。乾符四年(877年),攻陷郓州,杀死天平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后,成为起义军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乾符六年(879年),围攻广州。广明元年(880年),进入洛阳,突破潼关,进入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退出长安。

中和四年(884年),战死于狼虎谷,时年六十五岁。

黄巢攻下了长安城之后,开始忘记了当时的初衷。就是黄巢只顾得享受生活,忘记了对黎民百姓的安抚以及对黎民百姓的待遇。这样的情况下,黄巢建立的大齐,就是没有施政纲领的,由此说来,大齐走向灭亡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没有施政纲领外,大齐还存在阶级对立。刚刚建立大齐军的时候,黄巢的军队军纪严明,可是在进入了长安城之后,大齐军就开始胡作非为了,这时候的大齐军军纪开始失控。很多大齐军沿着街道杀人放火,此时的大齐军已经混乱一片。

黄巢知道此事后,没有及时的惩处士兵,反而是纵容了士兵胡作非为。史书记载为“居数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尤憎官吏,得者皆杀之。”此时的黄巢意识到了民心不稳,于是黄巢杀了李唐宗室、皇亲国戚。

这样一来,当时的百姓就更加恐惧了。后来宰相豆卢瑑、崔沆及左仆射于琮、右仆射刘邺、太子少师裴谂等人全部被杀。后来黄巢对长安城中的百姓进行了屠杀。原因就是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与齐军在长安城外激战数次,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齐军遭到偷袭。

于是大齐军损失惨重,此时的长安城百姓对朔方军给予了极大的欢迎与资助。不过后来的大齐军反攻,长安城仍然在黄巢手中。只不过这时候城中百姓就遭殃了。黄巢认为长安城中的百姓对李氏是非常怀念的,于是黄巢对长安城进行了血洗。

黄巢将城中的皇亲国戚、官吏士绅全部屠杀,于是大齐政权就站到了门阀士族的对立面。在唐朝门第社会的大背景下,这无疑是自取灭亡之举。那么大齐政权失败,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财政问题。对任何一个朝代来说,财政都是重中之重。

大齐政权建立后,黄巢以及当时的大臣没有颁发任何关于财政的措施。大齐军从上到下就是抢夺掠杀,这样一来,当城中没有可以抢的东西时,大齐军就走向了灭亡。几十万大军无钱粮供给,后果不言而喻。后来黄巢开始剥削长安城外的藩镇。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藩镇的节度使对黄巢有了意见。广明元年十二月底,无法忍受黄巢剥削的节度使开始了反击。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宣告天下揭露了黄巢贪得无厌、残暴无礼的真面目。同时开启了“反齐的第一枪”,这样做的后果无疑是给了唐朝机会。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反齐之后,大齐政权就走向了灭亡。同时唐朝有了回到长安城的机会。更为可怕的是,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反齐,黄巢派了朱温前往,只不过最终的朱温被黄巢逼迫的反叛。最终的黄巢起义失败,大齐政权也宣告灭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60018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哈登是中东人吗 苏联篮球奥运冠军是哪年下一篇:西藏的象牙是真的吗 偷象牙什么意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