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大运河一共挖了多少年 三条运河的修建时间

导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最大的人工运河,其修建历时数千年。根据历史记载,大运河的修建始于春秋时期,经过多次扩建和改造,直至明清时期才完工。同时,三条运河也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京杭大运河、江苏运河和山东运河,它们的修建时间各不相同。

目录导航:

  1. 大运河一共挖了多少年
  2. 三条运河的修建时间
  3. 隋朝大运河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4. 隋朝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5.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是几几年建的
大运河一共挖了多少年

京杭大运河的具体挖掘时间因地区而异。一般来说,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各个国家就开始修建自己的水利工程,以便更好地控制水资源。到了隋朝时期,由于南北交通的需要,大运河的修建才真正开始。根据史书记载,大运河的挖掘工作一直持续到唐朝时期,历时约1000年之久。

大运河挖了6年。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三条运河的修建时间

京杭运河的开凿经历了3个大阶段:①公元前5世纪,由吴国开凿的邗沟,从今扬州附近的邗沟引长江水向北流,经高邮、宝应、淮安入淮河,沟通了长江和淮河。

②7世纪初,隋朝定都洛阳,605年开通济渠,把洛水东引入黄河,再从黄河引水至今河南荥阳北,经郑州、开封折向东南直到江苏清江(淮阴)与邗沟相通,长约1000多千米。

后又于608年凿永济渠,从洛阳向东北,经武陟、新乡、汲县到山东临清,北上到天津、河北涿郡,全长约1000千米。

610年,又从江苏镇江经丹阳直达浙江杭州,开凿了一条长约400千米的江南运河。

至此,从北京绕洛阳南达杭州的京杭运河全部开挖完成,全程长2700多千米。

③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北京以后,为了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1283~1293年,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

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

隋朝大运河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待开皇九年(589年)三月平定南陈后,为了将江南的粮食和纺织品运送到北方,又陆续开凿了数条运河。最终形成洛阳为中心,首尾相连的几条运河。 开皇七年587年,隋为兴兵伐陈,从今 到扬州,开 渎,后又整治取直,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

大业元年605年,开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东段自 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 、宿县、 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 大业四年608年又开 ,引黄河支流沁水入今 至天津,继溯 通今北京。公元610年继开江南运河,由今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至此,建成以洛阳为中心,由 、通济渠、 渎和江南运河连接而成,西接西安,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长2700余公里的

隋朝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隋的开河,只是将若干自然河或旧沟连成一气。[2]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在地方性运河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地方性运河的开凿,要想开隋朝大运河是缺乏基础的。分裂时期,地方政权为大都开凿了一些地方性运河,这些运河,从客观上讲为隋开大运河做了准备。

隋唐大运河,南面起点是余杭(今杭州),北面起点是涿郡(今北京)。

后人通过浙东运河将隋唐大运河南端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 隋唐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的一项大工程,公元605年开凿、费时六年完工,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今北京),向南到余杭(杭州),通过通济渠、永济渠两大渠道,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总长2700公里。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是几几年建的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京杭大运河是公元603年建造的。

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

又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60200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南朝的四个朝代 魏晋南北朝之前是哪个朝代下一篇:充电的方式分为定向电流和定向电压 手机充电是强电还是弱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