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起止时间 东汉和西汉的时间轴

导语:东汉末年黄巾之乱是从184年持续到205年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对东汉王朝产生了巨大影响。黄巾起义的爆发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统治开始走向衰落,也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从公元前206年持续到公元8年。西汉王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导航:

  1.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起止时间
  2. 东汉和西汉的时间轴
  3. 东汉前中后期划分
  4. 东汉大乱时间
  5. 东汉末年征兵年龄
  6. 三国演义里东汉末年是经过了多少年的混战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7. 三国鼎立分别是什么时间灭的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起止时间

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黄巾之祸,是东汉晚期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和西汉的时间轴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即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又称为前汉与东汉统称汉朝。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承西汉之后的一个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又称为后汉与西汉统称汉朝。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建立东汉并开创了光武中兴。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东汉前中后期划分

1、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山东定陶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

同年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继位后,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盐铁官营等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

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沿袭武帝晚年息兵养民的国策,恢复汉朝的国力。

至汉宣帝时期,对外降服匈奴并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开创了国力极盛的孝宣之治。

公元前36年,陈汤斩杀郅支单于,标志西汉时期的汉匈战争结束。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长安,史称新朝,西汉覆灭。

2、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建立东汉并开创了光武中兴。

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

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东汉大乱时间

东汉末年的混乱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矛盾都会随着时间积累,直到某种程度的爆发。在东汉末年,造成大混乱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自然灾害。就自然灾害而言,从汉桓帝元嘉年到汉献帝二十二年,六十六年间共发生了九次大瘟疫,平均七年,七年刚好可以从瘟疫中恢复过来。瘟疫是怎么来的?它是由一系列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蝗虫等造成的。东汉时期,自然灾害年复一年,导致了全国性的饥荒。当自然灾害加起来,人们将没有食物吃,没有食物填饱肚子,他们将大泽乡起义。

这也爆发了东汉黄巾起义。黄围巾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由宗教团体组织的最大规模的群众起义之一。他们对官僚主义和地主们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口号是“天堂死了,黄色的天堂屹立不倒,岁月流逝,世界快乐”对东汉政府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样也打开了东汉王朝,最后几年的军阀分离主义的混乱。此外,东汉时期的外来亲属和宦官也是造成东汉末年混乱的原因之一。东汉王朝的建立有赖于氏族集团的支持。然而,皇后与大家族之间的联姻,给了大家族足够的理由和能力来介入争取世界权利的斗争。

尤其是索菲亚内·费古利死后生死攸关在何进的带领下与十大太监并肩作战。这本身就属于汉朝中央的权力斗争。但是他接受了袁绍的建议,把董卓带到中央政府去镇压宦官。何进没有等东卓,反而被太监杀了。此后,董卓在没有压迫者的情况下,进入京城。无独有偶,太监和亲戚的交战派别,董卓控制了朝廷,成为王莽的普遍存在。董卓也是加速东汉混乱的一个重要动因。最后,东汉王朝的统治者自行了断。

汉陵皇帝时期,刘晏为了自身利益,建议以宗室和大臣为索菲亚内·费古利,凌驾于总督和地方知府之上,独揽大权,以安抚百姓。这就是所谓的“废除畜牧业”制度。刘彦自己也想利用这个制度来谋取私利。但谁能想到,刘延的提议会导致地方分裂军阀的形成,使刘延等人的周木上台后不再受朝廷控制,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真正的人不死是不会死的。索菲亚内·费古利接受刘岩的提议也是一个错误的举动。

永康元年九月初七东汉大乱

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 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驾崩。桓帝无子嗣,由河间王刘开曾孙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 > 汉灵帝即位后引发了以窦太后、窦武为首的外戚势力和以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势力的激烈权力斗争。永康元年九月初七,宦官发动政变,外戚势力被削弱。宦官则在永康二年(164年)制造第二次党锢之祸。

而灵帝本人骄奢淫逸,为填补财政公开卖官职,朝政腐败到了极点,导致了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 虽然不久便平定了此叛乱,但是汉朝政府经此一役已国力大减。且中央政府为顺利平叛,又将军权下放给各地州官。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慢慢拥兵自重,加以其原本已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演变成东汉末年袁绍、袁术、曹操、孙坚、董卓等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 > 汉灵帝死后,外戚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双双火并而亡,终于结束戚宦之争。董卓掌权,废后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汉献帝刘协 。董卓被吕布诛杀后,军阀割据完全表面化,出现了把持中央的曹操;位于河北的袁绍;位于淮南的袁术;位于江东的孙权;位于荆州的刘表;位于益州的刘璋等势力。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朝丞相的名义讨伐各路军阀,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最大的敌人袁绍军的主力,但同时架空汉室权力,全权代理皇帝处理朝政,汉朝皇帝此时已经是空有名分而无实际了。前期曹操虽连战得胜却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三分之势逐渐形成。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后,子曹丕袭位,十月逼迫献帝让位,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

东汉末年征兵年龄

1:17至20岁

2:起服役两年:一年在本郡县服役,学习骑射等军事技术,称“正卒”;一年守卫京师或戍守边防,称“卫士”或“戍卒”。另有一说,认为服这两年兵役统称“正卒”。士兵服役期满后转为后备兵,随时准备应征,至56岁或60岁免役。汉武帝以后,除实行征兵制外,兼行募兵制,招募善骑射的壮丁从军。

3:东汉末年,征兵制逐渐为募兵制所代替。三国初期,主要实行募兵制。后因战争频繁,人口减少,募兵困难,改行世兵制。两晋时期,盛行世兵制。士兵之家列为军户,与民户分籍登记,划归军府或州县的军事官员管理。军户世代出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西汉时期兵制实行更戍法,大体上为二十三岁到五十六岁的成年男子都在军中服两年兵役,并且可以用钱代役,但是随着汉武帝开疆拓土,原有的征兵不适应战争需求,渐渐的实行募兵制,到了东汉的时候,募兵比重大大增加了,且在组建国家军队中处在重要作用。

募兵制代表着士兵和将领隶属关系的增强,也将导致招募者拥有的私兵的可能性。私兵的情况到了东汉后期更加突出。东汉后期中央集权削弱,地主豪强势力急剧膨胀,而农民渐渐变得贫困,成为地主豪强的”徒附“,地主豪强将这些依附人口组装成私人武装,私人武装被称为私兵、家兵或者部曲。地主豪强地主对“徒附”的控制权是十分强大的,包括控制“徒附”的人身权利,也包括“徒附”的家庭及其后代。军阀割据,众多州郡牧守拥兵自重,曹操通过“散家财,合义兵”,以便“将以诛卓”,就这样子组建了自己的军队。这样子强大的人身关系成为曹魏军队重要组成部分,私人武装的人身完全属于国家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人口锐减,兵源得不到保证,而世并一度,具有兵民分离,士兵专列军籍,终身为兵,父死子继,不得转业等特点,这可以保证自身兵力来源,可以进行长期作战,保证了政权的长期性。也可以更好的控制地主豪强的私人武装,削弱地主豪强的势力,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曹魏实行屯田制,将士兵及其家属控制起来,利用其进行屯田,可以保证战争时期军粮的供给和其他生产持续,将士兵家属控制起来,也可以防止士兵逃跑。

三国演义里东汉末年是经过了多少年的混战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经过36年。

东汉末年,由于统治者昏庸,宦官专权,天下大乱。首先是黄巾军起义,然后是军阀割据,各霸一方,导致后来三国并起,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也就是从公元 220 年至公元 265 年继东汉之后的那个时代的称号。东汉末年,由于政局的混乱,盘踞各地的豪强蜂拥而起,经过多年的混战,最终形成了以曹操为首的魏国、孙权为首的吴国和刘备为首的蜀国的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定国号为魏,定都洛阳;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国号汉,史称蜀

三国鼎立分别是什么时间灭的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相互战争,最终形成三个大的军事集团,它们是曹操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刘备建立蜀国,孙权建立吴国。三国之间经常战争,形成相互对峙阶段,这就是三国鼎立。公元263年魏国灭蜀。公元265年,魏国司马昭篡位,自立为帝,建立晋。公元280年晋灭东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60235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陈后主张丽华是杨坚老婆吗 杨坚媳妇下一篇:关于雍正最真实的电视剧 怎么评价电视剧《雍正王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