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宋朝襄阳王是谁 三国湖北名将

导语:宋朝襄阳王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王爷,他在襄阳地区担任重要职务。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具有卓越才能,被誉为三国湖北名将。

目录导航:

  1. 宋朝襄阳王是谁
  2. 三国湖北名将
  3. 三国演义樊城是谁
  4. 关于襄阳的三国成语典故,历史遗迹,历史人物
  5. 三国演义中曾经据守过樊城的是谁
  6. 襄阳属于三国中哪个国
宋朝襄阳王是谁

一:《七侠五义》里的襄阳王,只是个传说,原型应该是赵元佐

在正史上:宋太宗赵光义能当年皇帝,太监王继恩起到了很巧妙的作用。赵匡胤死后,皇后派王继恩请皇子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却把赵光义请来,促成了赵光义的夺权,王继恩因此受到重用。

赵光义登基之后,自己的大儿子成了精神病,二儿子病死,三儿子被立为太子,不过三儿子和皇后关系不太好,所以赵光义死后,王继恩和皇后谋划废太子,还用旧套路,找大儿子赵元佐入宫。不过这事被吕端给发现了,吕端扣押王继恩,招太子入宫,太子顺利登基,成为宋真宗。

当年赵廷美被贬斥,老大赵元佐极力向赵光义求情,导致赵光义不喜欢老大赵元佐。赵元佐也因此受刺激,火烧了东宫,大家一致认为赵元佐疯了。事实上可能没疯,赵元佐活得好好的,等到宋真宗继位,想到赵元佐毕竟是自己的同母哥哥,就恢复他楚王的爵位,还加了一堆的官衔,仁宗继位还加封他江陵牧的官衔。赵元佐活到了六十多岁,但基本上都老老实实,没啥小动作,皇帝追封他为齐王。

楚王、江陵,参与过皇权之争,这些特征,与七侠五义的襄阳王比较类似,确实算他的原型。

当然正史上宋代无襄阳王,只有襄阳郡王、襄王(襄恭宪王、襄康孝王)等,除了血统外,没什么特殊事迹。

二、《七侠五义》是《三国演义》、《射雕英雄传》外,又一个襄阳文化名片

襄阳在全国的名气不错,这其中《三国演义》、《射雕英雄传》等名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襄阳应该感谢这两部名著。《七侠五义》在八九十年代曾经是热门电视剧,七零后八零后对此记忆犹新。但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七侠五义却渐渐冷却,九零后、零零后对此就没太多记忆。

现在的电视剧更喜欢复杂人格,无绝对的恶人,也无绝对的善人。假如襄阳王是一个心地善良、精明能干的皇子,因为仁慈,受到父亲的贬斥,不得入继大统。做为皇兄,看到自己的弟弟懦弱、平庸、讳疾忌医,实在看不起他,所以决心谋反,无奈被一帮能臣干吏击败,最终悲情的死去,应该是有看点的。襄阳的政府、民间学者应该促进这样的剧播出,从而更好的宣传襄阳。

现在一般所说的襄阳王是 明代的 其历史传承是襄宪王(朱瞻墡)-襄定王(朱祁镛)-襄简王(朱见淑)-襄怀王(朱佑材)-襄康王(朱佑櫍)-襄庄王(朱厚颎)-襄靖王(朱载尧)-襄王(朱翊铭)-襄王(朱常澄)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封,宣德四年(1428年)就藩长沙府,正统元年(1435年)移襄阳府。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攻陷襄阳,朱翊铭遇害。子常澄,崇祯十七年(1644年)进封,寄居九江府。 有的说法是北宋襄阳王是宋真宗的幼弟仁宗的叔叔,可是在宋人所著《宋朝事实》中,太宗九子为楚王元佐、真宗皇帝、昭成太子元僖、陈王元份、安王元杰、密王元?、曹王元?、泾王元俨、代国公元亿。但实际上历史上并无襄阳王赵爵此人。

三国湖北名将

湖北在三国时期属于荊州,号称荆楚。自古唯楚多才,在三国争雄之中,湖北俊彦,大都效力于蜀汉集团,览其立功立事,皆不失战将之名。

黄祖、蔡瑁、冯习、霍峻、廖化、向宠、

马谡、邓方、傅肜、罗宪、傅佥、霍弋、

阎宇、胡济、庞统等15人,其中庞统、黄祖、蔡瑁、廖化、马谡都在三国演义中多次出场或者被提及

廖化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东汉末年,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也即辅佐关羽镇守荆州。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这场战役中,虽然关羽前期取得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战绩。但是,因为孙权派遣吕蒙偷袭荆州,从而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关羽被杀后,廖化归属东吴。但是,廖化对蜀汉忠心耿耿,所以他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蜀汉灭亡后,被迁往洛阳,于中途病逝。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廖化以果敢刚直著称,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

三国演义樊城是谁

答:曹仁。

樊城从直接处于战争一线的重要防御枢纽,变成了处于后方纵深的安全地区。没有战事在它的周围发生,我们当然就不会听到它的传奇了,这就好像樊城突然从历史中消失了一样。

不过,襄樊的重要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们是不会甘于寂寞的。虽然在三国时期后期,它们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是在其他的时代,照样有无数的战事发生在他们的周围,继续上演着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三国演义中曹军驻守樊城的主将是曹 操的的堂弟曹 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宛城有侯音反叛,抄掠附近郡县的百姓数千人,曹仁带军攻破叛军,斩了侯音,又回师樊城,曹仁被任命为征南将军、率数千名士兵据守樊城。

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不修行检。领军之后,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

赤壁之战后,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攻,最终弃城而走。败马超于渭南,破苏伯、田银于河间,灭侯音于宛城。在襄樊之战中,誓死镇守樊城,挡住关羽的围攻。曹丕嗣位后,曹仁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黄初二年,拜大将军、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

关于襄阳的三国成语典故,历史遗迹,历史人物

襄阳是三国文化之源。三国文化遗产丰富,《三国志》86卷中有18卷写到襄阳,《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现存有50余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其中名气大的就有:荆州古治遗址、凤林关、庞公制药洞、学业堂、古隆中、问计楼、蔡瑁宅、王粲井、水淹七军鏊战岗、关羽刮骨疗毒处、临沮岗遗址、春秋寨、团山寺、刘备濯笔池、马跃檀溪处、的卢冢、水镜庄、徐庶庙、刘表呼鹰台、刘表墓、庞公祠、仲宣楼、曹仁汜水碑、堕泪碑、羊杜祠等。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大意失荆州等发生在襄阳的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隆中对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屯军新野,因徐庶推荐,"三顾茅庐"于隆中,请诸葛亮出山。相见后,诸葛亮提出占荆、益两州,和好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伺机从荆、益两州北伐曹缉顶光雇叱概癸谁含京操的策略,以图统一中国,恢复刘汉帝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后来,刘备大体根据这个计划,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的格局。

水淹七军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派大将关羽北攻驻守樊城的曹仁。曹操派于禁、庞德增援曹仁,驻防于樊城北面的罩口川、鏖战岗、团山铺一带。时值八月,大雨滂沱,汉水暴涨,平地水深丈余。于禁、庞德与诸将登小山避水。关羽利用曹军夏季屯兵在低洼地带的错误,命水兵乘早已备好的大船猛攻散困在各个冈顶的曹军。庞德竭力应战,兵败被关羽擒杀。于禁及所领七军,皆死于水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曾经据守过樊城的是谁

先是曹操势力的城池,在许昌和新野之间。曹操决定南征之后,便叫曹仁驻守樊城,以待曹操大军配合起来攻新野。

曹仁建功心切,擅自攻新野,摆出八门金锁阵,最终敌不过刘备新军师徐庶的破阵,曹仁败回樊城。

之后曹仁夜袭,被徐庶识破,先在曹仁进军过道上预先埋伏好,曹仁夜袭军一到,立即火攻,同时叫关羽背后偷袭樊城,最终曹仁樊城失守。最后刘备命赵云守樊城。

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又命赵云率军回新野准备火烧博望坡。率十万百姓逃亡时,已经又弃了樊城。

到后来刘备得到西川,命关羽取襄阳,攻樊城,攻不下,最终败走。所以,守樊城顺序是,1曹操部将2曹仁3赵云4曹操部将我的见解可能有误,参见第36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第39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第40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第73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城》,第74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襄阳属于三国中哪个国

襄阳属于三国中的魏国。公元208年以前,襄阳在刘表手中,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瓜分荆州时,曹操占了南阳,襄阳,南郡三个郡,刘备占了四个郡,孙权占了一个,江夏郡。襄阳这个郡是东汉末年才有的,是从南阳郡和南郡划出来几个县,设置了襄阳,章陵两个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60849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任昌丁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叫什么 有什么好看的欧美或日韩电影下一篇:推翻西晋的是哪个民族 英雄不问出处!历史上由流民拥立的皇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