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牛继马后的历史典故 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典故

导语:牛继马后的历史典故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牛在马倒下后接替了马的工作,展现了牛的勤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典故则是另一则故事,描述了一个君主与他的忠实马的紧密合作,彰显了合作与信任的重要性。

目录导航:

  1. 牛继马后的历史典故
  2. 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典故
  3. 西晋是司马光称帝东晋是谁
  4. 马姓牛姓来历
  5. 东晋朝始皇帝
  6. 司马迁为什么姓司马
牛继马后的历史典故

所谓“牛继马后”,是指晋朝司马氏江山,会被姓牛的人取代。影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并非司马氏的血统,而是他的母亲夏侯光姬和琅琊王府的小吏牛金私通所生。

话说司马懿权倾朝野时,当时流传着一本叫《玄石图》的谶书,谶是预言、预兆的意思,往往指的是不吉利的事情。这本书中记载着“牛继马后”的预言,也就是说,司马氏的江山会被牛氏取代。这个谶言传到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耳中,他对此非常忌讳。因为“三马同槽”的谶言如在昨日,想当初奸雄曹操梦见三匹马在一个槽里吃草,心中怏怏不快。曹操起初怀疑“三马”暗指西凉马腾父子,后来疑心司马懿父子,对他们一再提防,临死时还再三叮嘱曹丕。对司马懿不可重用,即便用之,也要防之。

但是“三马同槽”记载于《晋书·宣帝纪》,这其中寓意不言自明,暗指司马氏取代曹魏乃是秉承天意,是上天要司马氏坐天下,而不是司马氏篡逆。因此,“三马同槽”是一个政治谎言,就像陈胜起义时捏造了谎言“大楚兴,陈胜王”一个样,更与皇帝出生时的异象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代表天意,愚弄老百姓的。

“牛继马后”的故事流传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自东晋后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朝,江山多次易主。这个故事的出现可谓意味深长,也就是说,东晋的江山已非真正的司马氏所有,取代司马氏并不是违逆天意,而是诛无道,承民意。堂堂东晋的开国皇帝,竟然是个私生子,让私生子及后代坐江山,简直是一个笑话。

“牛继马后”的政治谎言制造之后,非常有市场。因为魏晋南北朝乱世的出现,恰恰是司马氏“八王之乱”造成的。司马氏本身取国不正,欺凌少儿寡母所得,容易遭人诟病。南北朝时,佛教盛行被很多百姓信奉,他们大都相信因果报应一说。司马氏费尽心机篡夺的政权,最终被牛姓取代,很容易让人产生大快人心之感。

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典故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晋元帝才没有勉强他。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

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王导每次上朝,晋元帝都要起立相迎。

所以"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有着实际的历史含意,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

刘聪攻下长安后,南方还在晋朝官员手里。晋愍帝在被俘前留下诏书,要镇守在建康(原名建业,今江苏南京市)的琅琊(音langy)王司马睿(音rui)继承皇位。司马睿在西晋皇族中,地位和名望并不高。晋怀帝的时候,他被派到江南去镇守。他带去了- -批北方的士族官员,其中最有名望的是王导。司马睿对王导言听计从,把他看作知心朋友。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西晋是司马光称帝东晋是谁

西晋是司马炎称帝。

西晋是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都洛阳。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

西晋时大量游牧部落内迁,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西晋灭吴后,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中,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成风。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趁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3年西晋迁都长安,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次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

东晋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的王朝。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东晋时代,也曾四分五裂,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六朝。

东晋曾多次试图北伐,除了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太元八年(383年)前秦符坚南侵,在淝水大败,只身逃回北方,南北之势从此而成。

元煕二年(420年)宋公刘裕废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晋朝儒教独尊被打破,文化走向多元发展。道教与佛教扩展到一般人民的生活。西晋虽然短暂,但文化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作品大都清丽流畅,繁简适中。涌现大批文人,如:左思,陆机,张载,张协,张元等。

东晋淝水之战后,南迁的汉人将大量生产力与生产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民族融合。

西晋的开国皇帝是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是秉承祖父司马懿、父辈司马师司马昭的余威做皇帝的,但由于皇朝来路不正,且晋武帝死后继位人选的不好,所以西晋只经历了短短的30多年,出现了八王之乱就灭亡了。晋室衣冠南渡,与南方地方地主阶级结合,选择了司马睿作东晋的开国皇帝!

马姓牛姓来历

一: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赵奢得姓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二:牛姓:东晋国姓,牛姓出自子姓,得姓始祖是周代宋国君主宋微子后裔牛父。

与其姓氏一样,牛姓多勤苦劳作,踏实肯干之人;牛姓源于北而盛于北。

东晋朝始皇帝

司马睿(276年5月27日-323年1月3日),字景文,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生于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晋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琊武王司马伷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太熙元年(290年),袭封琅琊王,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作战失利后,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拜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听从王导建议,南渡建康,笼络结交江左士族。永嘉七年(313年),拜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永嘉之乱,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

建兴五年(317年),在晋朝宗室与南北大族拥戴下,即位为晋王,年号建武。太兴元年(318年),正式即位,建立东晋,史称晋元帝,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永昌元年(323年1月3日),王敦之乱后,郁郁而终,时年四十七岁,葬于建平陵,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本名

司马睿

别名

晋元帝

景文

所处时代

晋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司马迁为什么姓司马

司马迁之所以姓司马,肯定是祖上都是姓司马的。最起码他的父亲,祖父都是姓司马。这个姓的来源之一,可能是在他们先祖里面,有在朝廷里面做司马这一官职的,古代的司马官职位列三公,是相当光荣的门楣,他们的后代为了传承历史荣光,就将祖先的职位当做姓氏。这也是他们的后代司马迁姓司马的原因。

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同宣王时,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司马迁:(公元前146~年待考),字子长,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夏阳嵬东乡高门村人(今陕西韩城)。著名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初任郎中,汉元封三年(公元108年)继父任太史令,尽阅史官所藏旧史。遍游名都大邑,探访古迹,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编撰史书。后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事辩解,触怒汉武帝而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仍发愤著书,历十二年,于汉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时称《太史公书》。三国后期开始通称为《史记》。

司马姓源于古代官职,姓氏逐渐流传下来,截止2019年4月14日,全国约人口2.8万人。

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

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春秋宋国,楚国,晋国,各国都有司马,以司马为姓。

很简单理解,司马迁的祖宗姓司马。

可以肯定的是,百家姓的由来,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司马、司空、司徒都是古代官职,成为“三司”。后来都演化为姓氏。从这一点来看,太史公的祖先肯定有人担任过司马的职务。国家有兴衰,家族也有沉浮。你是前朝的司马,新朝中可能就是一介布衣。

第一个渊源

: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第二个渊源:

源于生姓,出自晋朝晋元帝司马睿,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或以官职称谓改姓为氏。

该支司马氏出自晋元帝司马睿,原本姓牛,后因职而改姓司马,其后代亦成为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 [这是传说]

第三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姬姓许氏、郝氏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许穆之、郝惔之,他们的后代中有人因故改为司马氏。

得姓始祖:程伯休父。

二、迁徙分布

司马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

“司马”是古代官名,指调遣武装部队的武官,掌管天下军事,相传古帝少昊时期就设置有司马一职。司马氏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人的后代。

至周宣王执政时期,大臣程伯休父为司马,征战有功,攻克了分布于淮河中下游的徐戎族,周宣王便以官名赐姓予他,其族人得赐为“司马”氏。商朝、周朝均设有司马这一武官,后代也有沿用。但此后的一些司马却可以是文官。

顺求战国时期的宋国、齐国等国,亦有公族子弟以此官职命名的。

而司马做为姓氏,由于是御族而生的,因此发展得相当快,程伯休父的子孙中就有以司马为姓的。

另外,有写人是改姓为司马氏的,如晋元帝司马睿本姓生;许、郝二姓均有改姓司马的。

司马氏望族居河内郡(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地区武陟县西南一带)。

司马迁是司马司马谈之子,所以姓司马。

司马家族的司马之姓得名于程伯休甫,西汉史游《急就篇》“司马褒”条下注:“程伯休甫,周宣王时有平徐之功,赐以官族,为司马氏”。在《尚书.牧誓》和《周礼》以及此后文献记载“司马”是武官称谓。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著作有《史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61109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韩国世界杯历史成绩 非洲加纳与中国的时差是多少下一篇:内蒙古各历史朝代 内蒙古最早是什么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