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大义觉迷录 雍正辛苦写下的《大义觉迷录》,为何乾隆一登基就要销毁它?

导语:雍正辛苦写下的《大义觉迷录》,为何乾隆一登基就要销毁它?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文|逆北 现在的社会上,流行着股出书热,高校的学者、自媒体工作者、知名企业家等等,为了提升自己的身价,都要出本书。不过,这些书的内容,

雍正辛苦写下的《大义觉迷录》,为何乾隆一登基就要销毁它?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文|逆北 现在的社会上,流行着股出书热,高校的学者、自媒体工作者、知名企业家等等,为了提升自己的身价,都要出本书。不过,这些书的内容,真的价值很大吗? 赵本山和宋丹丹合作的小品,就曾狠狠调侃了一番这种现象,人们捧腹大笑之余,也不觉产生了这样的疑惑—— 「 ”书里哪有那么多好写的?” 写书这件事,在今天人看起来,或许很随便,但在古人眼里,尤其是政治家眼里,却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比如清朝的雍正皇帝,就曾郑重其事的出了本书,书的名字,叫《大义觉迷录》。 啥是个「 ”大义觉迷录”?是想让人看了如沐春风,恍然大悟?你还别说,这书的内容,还真有这方面的意思。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雍正在他在位的第七年头上刊刻了这部书籍,结果六年后,他便永远的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继承皇位的,是他的儿子乾隆帝。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乾隆也不例外。让人咋舌的是,他这第一把火,居然是禁了他老爸颇为看重的《大义觉迷录》。凝聚雍正大半心血的这部书,被从各府州县学收缴销毁,假如雍正地下有知,不知又是怎样一番心境呢? 身归道山的雍正怎么想,咱不知道,但是咱们不妨聊聊,雍正为什么要在百忙之中,去写这部书? 01曾静向岳钟琪下书 故事还得从雍正在位的第六年头上说起,公元1728年9月,一个名叫张熙的书生秘密来到时任川陕总督岳钟琪的官邸,并向岳呈上了一份书信。岳钟琪得到书信,有些惊奇,而当他打开书信浏览后,立刻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 原来,这书信里的内容,是劝他造反的。书信的撰者,是湖南书生曾静。曾静是个科举仕途的失意者,生活贫苦,寒酸的生活,没有抑制他的野心,反而让它更加膨胀。 他认为,清朝的皇帝属于「 ”夷狄”,既然是夷狄,那是不配临御天下的,所以必须要采取暴力的方式推翻他。那么该由谁来推翻呢?曾静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却从民间传闻中得知,川陕总督岳钟琪大权在握,而且还是南宋名将岳飞的后人,岳飞抗击金兵,那岳钟琪为什么不能继承这份志向,去反抗清王朝呢? 曾静决定用自己的想法打动岳钟琪,于是,在这一年九月,他派自己的徒弟张熙将书信送到川陕总督衙门。岳钟琪看过后会恐惧万分,也就有了原因。 02岳钟琪向上级告密,曾静被捕 岳钟琪是不是岳飞的后代,这不得而知。但岳不认可曾静的说法,这确是板上钉钉的。得到书信后,他先稳住张熙,并从他口中套出了曾静的消息。然后,岳钟琪命人飞速赶往京城,将此事报知雍正。 雍正得到这个消息后,也很诧异,据实录记载,雍正自称当时十分难过,但后来又转念一想,这正是自己宣传自己、乃至于清王朝统治合法性的一个好机会。因此,他命令地方官员立即顺藤摸瓜,逮捕了曾静一干人等,并对其进行审讯。 03曾静的口供让雍正疑心加重 曾静没想到岳钟琪会告密,当发现自己的希望破灭后,面对刑讯,他也软了下来。为了减轻惩罚,他写下了口供。可当这口供传到雍正手里时,雍正却愈发感到,这事情实在不简单。 为什么呢?因为口供里不仅提到了自己的「 ”夷狄”属性,还提到了另一件让他头疼的事,那就是自己皇位的来源是否合法。 民间的一部分舆论认为,雍正本不是康熙选定的继承人,真正的继承人,应该是十四阿哥允禵。只不过,当时雍正笼络了康熙的近臣隆科多。他们篡改了遗诏,将「 ”传位十四阿哥”中的「 ”十”改成了「 ”于”,这样,皇位就成了「 ”传于四阿哥”,而这个四阿哥,就是我们的雍正皇帝。 这里必须声明的是,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康熙有没有遗诏,这是一个问题;第二,康熙的遗诏是用满文还是汉文所写,也存疑,如果是用满文所写,这个「 ”十”也就不存在改不改的问题了;第三,即使是用汉文写,那也得明白,清朝的汉文是繁体字,而「 ”于”字是简体,假如真要把这一简体字写到遗诏中,这岂不是大不敬,无论如何,清朝人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所以,这种看法本身都疑点重重,作为攻击雍正的证据,更是苍白无力了。 影视剧中进入暮年的康熙皇 04雍正决定反击不良言论,曾静态度发生转变 有关雍正得位不合法的所谓「 ”证据”,远不止这点,而雍正最忌讳的,恰恰是这些满天飞的谣言。他认为,自己得位是合法的,而且必须详细阐述一下自己的意见,不然只会让民间这方面舆论泛滥成灾。 因此,就在曾静口供墨迹未干的时候,雍正的一道道上谕也发了出来。这些上谕详细阐述了雍正继承皇位的过程,并对各种不同意见进行了反驳。由于雍正得位之正与本文主题关系不大,所以点到为止,但无论如何,雍正对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进行了坚决的捍卫。 曾静方面呢?关于雍正得位的事情,他本来就是道听途说的,而当他得知雍正的上谕内容后,他的态度立即发生了180度的转弯,由原先的质疑变成了信服。 可是雍正并不满足于此,因为他知道,自己的「 ”夷狄”身份,还是颇为时人诟病的。因此,关于曾静「 ”华夷之辨”大于「 ”君臣之伦”的观点,他也进行了极其严厉的反驳。 雍正知道,如果纠结自己的夷狄身份反而会落入对方的逻辑圈套。所以自己可以淡化这方面的讨论,而是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他认为——「 ”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雍正的这一套理论,重新确定了清王朝政权的合法性来源,这个来源,就是「 ”大一统秩序”的完成。他认为,既然素来被视为夷狄居住地的蒙古草原已经和汉地成为清朝下辖的土地,再纠结他们的界限,也就没有必要了。 雍正的这一观点,再次得到了曾静的服膺。更让他看到惊喜的是,曾静还供出了自己「 ”华夷”思想的来源,那就是江南已故士人吕留良;而关于雍正继位合法与否的内容,则来源于康熙的第八子允禩等人的污蔑。 对于这些曾静思想的「 ”贡献者们”,雍正采取了毫不客气地打击,吕留良被开棺戮尸,他的亲戚后人也遭斩杀或流放,而雍正的兄弟允禩等人,也被削除爵位,加以监视。 05为遏制不良言论,雍正决定出书 办完这些事后,雍正还不满意,因为他明白,曾静的看法,是有一定市场的,是受到民间舆论影响的。因此,如果不能对民间舆论反击,针对自己的流言蜚语还是不能彻底消弭。于是,一个想法又萌生了,那就是——写本书。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由他审理曾静投书案的相关文件与上谕构成。为了增加说服力,这部书中还收入了曾静的供词与他积忏悔之感而发的《归仁录》。 在雍正的命令下,这部书很快编著完成,围绕曾静被自己微言大义所劝服的现实,他给这部书起了《大义觉迷录》的名字。 书写成后,就该拼命「 ”打call”了。雍正下令刑部侍郎杭奕禄带着曾静和张熙前往江南等地区,在这些地方讲解雍正的思想和他们的忏悔。民间对于这部书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理,他们纷纷传阅此书,浏览其中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雍正对自己皇位来源的辩驳,并没有减弱民间在这方面的讨论,反而将这种争执推向了高潮,因为记载传位雍正内容的康熙遗诏本身就是存疑的。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王钟翰先生通过对《清实录》、《起居注》等史料的对比研究,发现康熙所谓的《遗诏》,主要内容不过是康熙十余年前所颁《面谕》。雍正权力来源不明,他的欲盖弥彰,会在帝国上下掀起巨大波澜,也就不足为奇。 除了继位一事之外,雍正淡化「 ”华夷之辨”和强调大一统对于政权合法性的重要等内容,更没有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清代的文字狱之盛,足见此中问题。 关于清朝皇族「 ”夷狄”身份的质疑此起彼伏,贯穿清朝三百余年历史,成为了让清朝皇帝十分头疼的问题。 另外,雍正的这一系列做法,也没有得到儿子乾隆的认可。乾隆认为,父亲此举无异于弄巧成拙,因此,在他继位的第二个月里,便下令将曾静等处决。乾隆担心有人不满,于是又强调,自己这样做是因为父亲受到了侮辱,而与其他无关。 处决了曾静等人后,乾隆便和这部书算了总帐,在他的三令五申下,流传地方的《大义觉迷录》被成批收回销毁,雍正写书出版的事,也因此草草收场。 参考文献: 《大义觉迷录》、《雍正实录》、《乾隆实录》 史景迁《大义觉迷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钟翰《清史十六讲》 中华书局 唐文基、罗庆泗《乾隆传》 人民出版社 杨念群《何处是江南》 生活·读书·新知本站书店 冯尔康《雍正继位新探》 天津人民出版社 姚念慈《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 生活·读书·新知本站书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江浙战争 上海是怎么脱离江苏成为直辖市的?下一篇:斧钺钩叉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古代的兵器有多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