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曾氏家训:一粥一饭 曾氏家训: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

导语:曾氏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曾国藩被誉为「 ”天下第一完人”、「 ”半个圣人”。后人之所以这么评价他,不光是他在晚清政坛上有丰功伟绩,还在于他本人有高尚的品格修养。 他的修身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严格到细枝末节。在饮食吃饭方面,曾国藩自然也有修身的规矩。 他指出:在饭桌上要饮食有节,表里如一,实实在在,注重德行。但凡是破坏其中一点的

曾氏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曾国藩被誉为「 ”天下第一完人”、「 ”半个圣人”。后人之所以这么评价他,不光是他在晚清政坛上有丰功伟绩,还在于他本人有高尚的品格修养。 他的修身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严格到细枝末节。在饮食吃饭方面,曾国藩自然也有修身的规矩。 他指出:在饭桌上要饮食有节,表里如一,实实在在,注重德行。但凡是破坏其中一点的人一定不可深交。 曾氏家训里有一条:「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曾国藩一生修己,吃饭上也是如此,所以他在吃饭上也善于识人之道。据史料记载,他的两次饭局看人才,被后人传为佳话。 有一回,与部下吃饭的时候,饭粒中有没有去壳的谷粒,曾国藩观察到了。可是一位戚姓幕僚,竟然仔细的将没有去壳的米粒一一挑出,当时的曾国藩并没有说什么。 吃完饭后,曾国藩立即派遣账房拿出了20两的白银给了这位幕僚请求他返乡。正当这位幕僚疑惑之时,曾国藩严厉的说道: 「 ”你刚从农村到湘军的总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忘了珍惜粮食的道理,留在军营中,恐怕是会有后患”。 在众位幕僚的请求之下,曾国藩才勉强留下了他,曾国藩将他调去管理菜园,戚某于是在曾国藩的点醒之下放下了身段。 还有一次,曾国藩担任了湘军总管,负责招贤纳士,某一天,他的一个老乡前来军营想要投奔他。 这个老乡口口声声说自己为人品行端正,但生不逢时,家势中落,日日只能以粗粮为食,投奔他也只是为了有一口吃的,不至于饿死,也没想要多么高的军饷。 曾国藩便相信了,请这位老乡吃了一顿便饭,然而就是这顿便饭,让曾国藩改变了想法。 这位老乡在吃饭的时候,竟然将粥里面的粗粮精细的挑拣了出来。所谓的吃苦耐劳这么看来明显是虚言了。 于是,曾国藩拒绝了这位老乡的请求。因为行军打仗途中,条件比较艰苦,做的饭都是比较粗糙的,粥里面往往会掺杂不少杂粮。 而像他这样对食物挑剔的人,怎么能吃得了苦呢? 更重要的就是,他为人不诚恳,这样的人,是万万不能继续留下的。 所以,曾国藩通过一顿饭就看清了这个老乡的为人,实在是准确至极。 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曾国藩的大智慧。一个真正有德行修养的人,必定是连吃饭也有极好的修养。 与之相反的,则是那些挑三拣四、养尊处优的人,饭局上况且如此,想必这个人平时的品行修养也不会怎么样。 古往今来,华夏都是文明大国,一直都非常的讲究修身的美德。 曾国藩是历史上极其注重德行涵养的一位名人,他在人格修炼上总结精辟,富有深意,后世人读之受益匪浅。 他既是一个善于识人的智者,也是一个自我修行极高的儒者。他不但能从细节中看出一个人的品性,更能从生活中读出一个人的胸怀。 曾国藩能准确的分辨出他人的目的和德行,就是因为他有至高的德行。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表现,也是一种细节中随处可见的品性。 俗话说「 ”细节决定成败”。品行端正的人一定是自我修行严谨的人,一定是善于自省的人,也一定是虚心受教的人。 这样的人,到了哪里,都带着修养,处处都显出儒雅的风度,做人如此,吃饭也如此。 历史上有「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故事,也有「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次放下筷子去迎贤才的故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冉求和孔子的关系怎么样?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下一篇: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简述——三国时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