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车尔尼雪夫斯基有着怎样的学术思想?对世界有着怎样的影响

导语:哲学车尔尼雪夫斯基继承和发展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思想,并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他认为费尔巴哈的著作对他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直到晚年他仍自称是费尔巴哈的忠实信徒。车尔尼雪夫斯基

哲学

车尔尼雪夫斯基继承和发展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思想,并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他认为费尔巴哈的著作对他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直到晚年他仍自称是费尔巴哈的忠实信徒。

车尔尼雪夫斯基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根据费尔巴哈哲学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在他看来,世界是统一的,“存在的一切都是物质”;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存在的统一形式,这些事物和现象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物质。他坚决反对哲学中的二元论,否认任何不依赖于物质和自然的“精神实体”。他在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理学的基础上,证明了人类只有一个统一的自然,并指出人类中两种不同的现象,即所谓的物质现象和所谓的道德现象,与人性的统一并不冲突。人体内发生和表现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真实本性来进行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把自然科学作为哲学中研究人的问题的部分的基础,认为哲学看到的人和医学、生理学和化学看到的人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他的理论在驳斥唯心主义和二元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不能阐明人类意识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关系,也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社会的本质。列宁指出,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倡导的“人本主义原则”是狭隘的,它只是唯物主义的不准确和肤浅的表述。

在认识论上,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主义。他深信人类有认识世界的能力,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和属性都可以被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人们可以在许多物体中认识到那些以前没有被历史运动充分暴露而被我们忽视的方面。他接触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实践是判断科学中一切问题的极其重要的标准,但他对实践的理解并没有完全摆脱旧唯物主义的局限。车尔尼雪夫斯基坚决驳斥主观主义者对知识的解释。他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承认自然的客观因果性和必然性,认为人的认识和思维规律不仅仅是主观意义,而是反映对象的真实存在形式。他深刻地揭露了康德主义和各种实证主义对科学发展的危害。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哲学基本上仍然属于费尔巴哈阶段,但他重视辩证法。和费尔巴哈一样,车尔尼雪夫斯基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错误,但并没有像费尔巴哈那样抛弃辩证法,而是充分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对哲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他认为黑格尔的原理很强大,很宽泛,但结论很狭隘,很小。在他看来,辩证方法的本质在于从各个方面观察对象,从各种对立意见的斗争中探索真理。他认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永远是具体的,一切都取决于情况、地点和时间。只有在审查了某一特定事实引起的所有情况后,我们才能对这一事实作出积极的判断。他用辩证法的观点解释了一些自然现象和历史事件,指出自然和历史的发展是通过否定旧的形式,通过飞跃和质变来实现的。但是,他没有彻底贯彻辩证法。例如,他在经济研究中提出了另一种方法,即所谓的“假设法”。这种“假设法”要求抛开一切具体的历史情况和条件,尽可能简化问题,抽象思考。这种方法与辩证法所要求的真理的具体性背道而驰,使得他的理论蕴含着矛盾。

美学和伦理思想

车尔尼雪夫斯基创造性地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应用于美学和伦理学。他批判了黑格尔“美是观念”理论的唯心主义本质,提出了“美是生活”的重要命题,认为“我们能在其中看到按照我们的理解应该如此的生活的一切都是美;任何展现生活或者让我们想起生活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在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美学基本问题上,他坚持现实生活高于艺术,艺术的目的和本质在于再现生活。在伦理学方面,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因为不同的环境而变得善或恶。他认为支配人的行为动机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利益。人如果更快乐,更符合自己的兴趣,就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出发点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或满足而放弃较小的利益或满足。他主张“合理利己主义”,以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为道德基础,同时强调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社会政治观点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沙皇封建专制和农奴制的坚定反抗者。他站在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立场上,深刻揭露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挽救封建地主统治而推行的所谓“农奴改革”的掠夺性质,称之为“丑闻”,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向沙皇制度妥协投降。他号召农民“拿起斧头”推翻沙皇统治和腐朽的农奴制,用革命手段无偿夺取土地。列宁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作品散发着阶级斗争的气息,充分肯定了他在揭露和批判背叛自由主义者方面的历史成就。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社会历史观包含唯物主义,但他基本上仍然是一个历史唯心主义者。他不理解物质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把知识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基本力量。特别是,他把永恒的人性作为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认为人类生活的物质和道德条件支配着社会生活方式的经济规律。人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搞清楚自己适应“人性”要求的程度。这种历史唯心主义使他未能克服旧唯物主义者的根本缺陷。列宁指出,由于俄国生活的落后,车尔尼雪夫斯基没有上升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水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三国杀王基 三国杀:这几个冷门武将,在历史上有啥来头吗?下一篇:商鞅变法:献公崩后 商鞅变法:献公崩后 两位时代巨人撑起秦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