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清朝官员品级 清朝“三品官员”和“四品官员”是现在什么级别?

导语:清朝的时候,官员分为九品,每一品有正、从两级。三、四品官员在清朝的时候,都可以列入中高级官员的行列汇中。他们的任命,都需要皇帝亲自批准,给出具体的任命意见。而且,从康熙后期开始,清朝官员允许给皇帝上奏

清朝的时候,官员分为九品,每一品有正、从两级。三、四品官员在清朝的时候,都可以列入中高级官员的行列汇中。他们的任命,都需要皇帝亲自批准,给出具体的任命意见。而且,从康熙后期开始,清朝官员允许给皇帝上奏折,直接跟皇帝沟通。

雍正以后,四品以上官员,全都允许向皇帝上密折。这在无形中,对于官员的影响力,便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这两个官阶毕竟不同,它们之间仍有一些区别。通过这些区别,对于了解清朝制度,有极大的帮助。

首先的区别,当然是官职的不同。下面会放一张表格,这里不做赘述。其次便是待遇的不同。三、四品官阶中,仍有文武、满汉的不同。

但是,顺治年间,满汉官员便享有相同的俸禄待遇。

清朝三品有正三品、从三品。清朝三品相当现代各部长级别。宣奉、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上护军,为正三品。含中央、地方、军队三种类型的官员。但是清朝是各部的二把手都升为二品官了,各地的一把手也都是二品。但是府的一把手知府只有四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三品官只能说比现在的副部小,但比正厅大,因此,没有现在相对应的级别。

正三品:清朝官员等级第五级

从三品:清朝官员等级第六级

清代官品从一品到九品共分为三个层次:

一品至三品的官员构成第一等第,包括大学士、尚书、侍郎、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领侍卫内大臣、都统、提督、总兵,是中央主要部门的主、副官和省级的文武官员。这些官员,至少从唐代以来,就形成不同于其他官品的特殊地位,清代依然如此。

四品至七品的官员构成第二等第,包括中央部员的郎中、员外郎、主事、御史、给事中、学士、中书、编修、检讨,以及地方的道员、知府、同知、知州、知县、清朝皇帝称州县官为微员,将其纳入第二等第的原因在于:州县官员是地方主管,所拥有的权力与五、六品多同,而与八、九品大异,归入第二等第较为合适。

八至九品的官员组成第三等第,包括布政使照磨、库大使、仓大使、按察司知事、司狱、府经历、州吏目、县丞、主簿、学正、教谕、训导、学检等。

清朝官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故为十八级,十八级之外的官员如县典吏、驿丞,河伯所大使,闸官,府州县的医学、阴阳学、僧、道官员,他们是政府的职员,因无品级,称为“未入流”,考虑到他们的官员地位,归入第三等第。

由以上可知,清朝四品官属于中等偏上的职位,或许我们从一些主要职官的对比中大致了解到与当今官职的匹配状况。

由以上简单对比可知,清朝四品官员与当今现行的六至四级行政级别职能大致相同,按当今行政级别划分,大致处于厅局级正职到省部级正职之间,属于国家的高级干部。如若按照官品层次划分,也基本处于第二等第之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作为两山轮战后期的一次拔点作战的1.7战斗 战斗的规模如何下一篇:宋朝都有着怎样的风俗习惯?平时老百姓有着什么娱乐活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