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白修德镜头下的1942是什么样的 河南大饥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导语:中原盆地风景好,四面环水,独玉乡。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样一个文化灿烂、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百年一遇的大饥荒。1941-19421941年以来,河南开始发生旱灾,收成大减。当

中原盆地风景好,四面环水,独玉乡。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样一个文化灿烂、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百年一遇的大饥荒。

1941-1942

1941年以来,河南开始发生旱灾,收成大减。当时几乎没有浇水设备。为了生产更多的粮食,农民日夜浇水抗灾。然而,仍然有许多人不得不吃树皮和啃草根,过着悲惨的生活。1942年,持续了一年的旱灾刚刚平息,却发生了蝗灾,漫天遍野,寸草不生。连续的灾害在河南的大部分地区造成了很少或没有收获。

1942年在白修德的镜头下

有一段时间,饥饿像诅咒一样降临在中原3000万人身上。空空气中充满了宁静和恐怖。整个河南省到处都是饥饿和尸体,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饿死。这些不幸的死者大多被遗弃在路边,任其腐烂,成为野狗的食物。一位目击者回忆说:“1942年,我只有8岁。我看见一只野狗,带着一个死人头跑了过去。这悲惨的一幕经常进入我的梦境。”

逃离饥荒

当到处都是绝望时,茫然的受害者只能在更远的地方寻找希望。每个人都处在饥饿的边缘,挣扎着,痛苦着,沉默着,与死亡抗争着。大量黄脸婆和瘦弱的受害者离开了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带着祖先的石碑逃离了家乡。

白修德镜头下的逃亡受害者

这些受害者没有明确的归宿,只有艰难的逃离。在新闻闭塞的年代,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通往外省的火车和铁路上。可能他们只是听说这次饥荒中有很多饥饿的人,但是他们肯定没有想到,当经历了同样命运的难民聚在一起的时候,竟然是三百万!在逃亡的路上,形成了300万人的难民潮。他们沿金浦路逃往江苏,沿韩晶路逃往湖北,沿陇海铁路逃往陕西。

坐火车逃跑的受害者

白修德

1915年生于美国,19岁考入哈佛大学,师从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大学毕业后,他在中国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并取名白修德。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时代》杂志特约记者,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见证人和记录者。

白修德

1942年的大饥荒是白修德记者生涯中沉重的一页。当他得知大量农民饿死的消息时,他一头扎进河南农村去了解真相。到了灾区,发现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他用自己的相机拍下了野狗吃人,弃婴死在路边,饥饿的人躺在沟渠里等死,甚至人吃人......

在这片土地上,在饥饿的笼罩下,人类和文明早已消失。

流亡儿童

震惊之余,白修德迅速向洛阳电报局的美国《时代》杂志发去新闻稿“等待收获”。这一期一发表,天下一片哗然。在读完这篇报道后,在美国各地发表演讲的宋美龄变得越来越愤怒。他力劝《时代》杂志老板解雇白修德,但这一无理要求遭到拒绝。

白修德回到重庆向蒋介石陈述真相。在宋庆龄的安排下,蒋介石给了他20分钟。讲述了河南发生饥荒的事实,但姜一一否认,坚持说狗不可能吃人,直到他拿出狗在路边吃尸体的照片。看到这些照片,姜双腿一抖,然后开始感谢他,说他是个好调查员,比他派来的调查员还要差。

逃生路

救灾

不得不承认,这个报告起到了作用,粮食开始沿着铁路线从陕西紧急运往河南,同时军队也拿出了一些余粮。瘦骨嶙峋的农民终于吃饱了。然而,由于灾难的隐瞒和无效的救济,数百万同胞饿死,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这片丰满的土地留下了沉重的一笔,人性的光辉与卑劣得以充分体现。无论如何,这是一段不可回避、不可忽视、不可割裂的悲伤历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父亲生平简介 萧渊明的父亲是谁 萧渊明父亲萧懿的生平简介下一篇:曹操盖世豪情 曹操盖世豪情 为何比不了李渊刘邦 穷尽一生无法称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