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存在上百年的东晋 存在上百年的东晋 为何历史上对其正统性的评价不一

导语:东晋已经几百年了,为什么历史上对它的合法性有不同的评价?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司马懿不知道自己的子孙会是如此的无能,整个晋朝被司马家族弄的支离破碎,西晋建立初期,就开始了大肆分封诸侯王,在历史上这或许也是一个倒退的措施,在「 ”八王之乱”发生后,这个王朝的也只能是苟延残喘着了,而后的东晋建立,司马睿使其还存续了上百年之久,但是历史上对于其的正统性的争论,历朝历代的差

东晋已经几百年了,为什么历史上对它的合法性有不同的评价?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司马懿不知道自己的子孙会是如此的无能,整个晋朝被司马家族弄的支离破碎,西晋建立初期,就开始了大肆分封诸侯王,在历史上这或许也是一个倒退的措施,在「 ”八王之乱”发生后,这个王朝的也只能是苟延残喘着了,而后的东晋建立,司马睿使其还存续了上百年之久,但是历史上对于其的正统性的争论,历朝历代的差别很大。 八王之乱 研究过每个朝代对其评价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争论的最大原因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说白了还是「 ”利益”的问题,至于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对其正统性是如何评价的。 「 ”正统性”和西方的「 ”合法性”的内容差不多,它需要得到整个社会以及文化系统的认同,但在晋朝的建立初期,关于他的正统性就存在着争论,首先提出这个问题的就是刘渊了,他是匈奴左贤王刘豹的儿子,在建立前赵之后,他就认为自己是汉室的正统,因为他祖上和汉朝和亲过,他首先就是否定整个司马家族的正统性,认为他们是篡位的。 公元前318年,东晋建立的同时汉赵的刘曜发动政变称帝了,但是他的观念与他父亲刘渊不同,他承认了西晋的统治地位,却否认了东晋的正统性,而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汉人的支持。 前赵 因为那时候的北方汉人也不承认东晋,在《晋书·张寔传》中就曾记载,在东晋建立之后他们仍旧没有使用司马睿的年号,一直沿用西晋皇帝司马邺的年号,不光是北方汉人就连南方吴人也不承认,包括那迁的那些将领啥的,而前赵的刘曜为了得到汉人的支持,所以就承认西晋否认东晋。 他跟他的父亲一样都是为了利益才这么做的,刘渊那时候称汉也是为了笼络人心,但他们都是匈奴人哪来的正统性,不光是中原人对东晋不承认,就连偏安一隅的少数民族也是不承认他的正统性。 在公元前330年,高句丽派遣使者前往后赵,这一原因是在慕容氏与高句丽的战争中,东晋没有支持他,所以他们找到了建立后赵的石勒,这其中的意味不仅是宣示了石勒的正统性,更是否认了东晋的统治地位,因为接见外国使者是正统王朝干的事,这其中亦是充满了利益。 东晋形势图 面对他人的否认,东晋开始修建国史来维护自己的正统性,这其中出力最大的应该就是琅琊王氏了,如果没有琅琊王氏,后面的司马家族也不会存续这么久,他维护了东晋的正统性,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琅琊王氏的实力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甚至司马家族还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对东晋否认最多应该就是那些异族了,在建立王朝学习到汉文化之后,他们想得到汉人的支持,没有汉人的支持他们也坐不稳那个位置,首先就是北魏认为司马睿是僭位的,他们才是正统的,试想一下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中原说自己是正统地位,可信吗,所以他们就不断的抹黑司马睿,这其中就牵扯到一个司马懿时期的预言「 ”牛继马后”。 司马懿剧照 说司马家族可能会被一个姓牛的所取代,所以当时的司马懿就把曹魏的大将牛金给杀了,但是后来在《魏书》中写到,司马睿的母亲和一个叫牛金的人私通,然后生下了他,正好验证了司马懿时期的那个「 ”预言”,他们认为正统性就是血脉,而东晋的建立者,他的血脉不是司马家族的。 《魏书·僭晋司马睿传》:僭晋司马睿……晋将牛金子也……谯国夏侯氏,字铜环,与金奸通,遂生睿,因冒姓司马,仍为觐子。 南北朝时期的那些北方政权和南方政权一直是敌对关系,北方的说自己是正统,否认了东晋,而南方却承认东晋是正统,两者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南北朝 到了唐朝的时候,关于这个问题争论不太大,因为唐朝的学者把魏晋南北朝全部都排除在正统王朝之外,这个就够狠的了,不过也有承认东晋的正统性的,例如皇甫湜,要说关于正统性的研究,争论性最大的就是宋朝了,因为宋朝跟晋朝一样,被分成了两半,北宋和南宋。 在北宋时期,对东晋正统性的否认最大的就是欧阳修了,同时他也是对正统性的研究首个进行系统性讨论的,他是从东周类比东晋得出结论的,欧阳修认为西晋惠帝之后政治已经断绝了,说司马睿是「 ”位非嗣君,正非继世”,否认了东晋政权来源的合法性,和东周是不一祥,还有后面的苏轼等人也都是否认东晋的正统性。 皇甫湜 但是到了后面的南宋可就不一样了,这种观念发生了转变,南宋承认了东晋的正统性地位,例如李焘的《六朝通鉴博议》承认东晋,是为南宋的政治形式提供借鉴,南宋着名理学家朱熹还有周密等人也是承认东晋的正统性。 南宋之所以承认东晋的正统性还是他们面临的情况和东晋差不多,如果他们否定了可就是真正的打自己的脸了,不就是等于否认自己吗,所以当时的正统性讨论也是为南宋的政治服务的。 朱熹 综上所述,关于这个王朝的正统性,始终都是围绕着利益二字来进行讨论的,不管是承认还是否定,总之哪个对他们有利的就站在哪一方,这也是古人结合政治形式做出的总结和思考。 作者:话说史记·卢奇 本人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宋书》 《晋书》 《北史》 《魏书》 《宋书》 《欧阳修全集》 《皇甫持正文集》 《六朝通鉴博议》 《试论历史正统观的起源与内涵》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十二生肖图 佛教十二神将图片详解,与十二生肖完全吻合下一篇:槽点 《幸福触手可及》的槽点有哪些?细节太敷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