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揭秘:斯大林六次电请毛泽东出兵援苏内幕 揭秘:斯大林六次电请毛泽东出兵援苏内幕

导语:秘密:斯大林六次致电毛泽东出兵援助苏联。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曾六次致电毛泽东出兵牵制远东日军,使苏联避免陷入东西线作战的被动地位;但是,从中国革命的长远利益出发,毛泽东高瞻远瞩,坚持了援助苏联的正确方针:八路军只搞战略合作,不搞战役合作!抗日战争时期的毛泽东一个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拉开了“巴巴罗萨”计划的序幕!由

秘密:斯大林六次致电毛泽东出兵援助苏联。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曾六次致电毛泽东出兵牵制远东日军,使苏联避免陷入东西线作战的被动地位;但是,从中国革命的长远利益出发,毛泽东高瞻远瞩,坚持了援助苏联的正确方针:八路军只搞战略合作,不搞战役合作!

抗日战争时期的毛泽东

一个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拉开了“巴巴罗萨”计划的序幕!由于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最高统帅部在判断战争时间和德军进攻方向上的失误,以及大清洗对苏军红军的影响,苏军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咄咄逼人的德军与苏军首都莫斯科旗鼓相当!

祸不单行。德国的轴心国盟友日本法西斯也在远东蠢蠢欲动。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已经增加到20个师,总兵力超过70万。代号为“关东戏”的针对苏联的大规模实战军事演习正在东北进行。一时间远东布满战争阴云,日苏战争濒临爆发。苏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东西方交战危机!

斯大林在试图应对德军西线猛烈进攻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东线的日本关东军。为此,史达林六次致电中共领导人毛泽东,要求毛泽东出兵援助苏联,以配合苏联红军对付日本人在远东可能发动的进攻。

苏德战争的爆发不仅影响了世界局势,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早在1941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就发表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决定》,指出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侵略“不仅是对苏联的侵略,也是对各民族自由和独立的侵略”。目前,世界共产党的任务是“反法西斯,保卫苏联,保卫中国,保卫各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就在这一天,《解放日报》还发表了题为《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进攻》的社论,指出:德国对苏联的侵略战争开始时,毫不犹豫地向伟大的苏联发出了无限的同情,并愿意效仿苏联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援助中国帮助苏联人民的光辉榜样。

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斯大林紧急约见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要求共产国际立即组织动员各国共产党保卫苏联。为此,共产国际通过紧急决议,提出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口号,指出只有保证苏联的胜利,各国人民才能争取自由。

苏联发现日军在中苏边境集结时,立即通过共产国际要求“八路军迅速集结,对集结在中苏边境的日军采取遏制行动”。

1941年7月,斯大林第一次致电毛泽东,要求中国共产党不要让进攻苏联的日军集结在北平、张家口、包头,要求中国共产党“采取行动破坏上述地区的铁路交通”;在这封电报中,斯大林还以协商的口吻问毛泽东:“你能在长城附近部署几个旅或几个团来牵制日军吗?”。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要求给予了积极的回应。7月2日,他致电华北前线八路军副总司令彭·,说“日苏战争极有可能爆发”。如果日本进攻苏联,“敌人会为了消灭后方而加强在华北的镇压”。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我军必须做好与苏军作战配合的准备,现在就要做好这个准备,时机成熟就可以行动”。不过,也提醒彭,:“这种合作是战略合作,是长期合作,不是战役合作和临时合作。请在此基础上考虑所有问题!”

7月7日,中共中央在纪念抗日战争四周年的宣言中再次指出,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同在一条战线上,荣辱与共,荣辱与共”。然而,针对“只有确保苏联的胜利,各国人民才能争取自由”的说法,毛泽东在文中委婉地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援助苏联的具体措施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

7月15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给重庆的电报中指出:“苏德战争以来,我们立即加强侦察,准备破坏交通,以牵制敌人。我们决心在目前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帮助苏联红军取得胜利。”但是,毛泽东也清楚地看到了敌我力量的悬殊,强调“如果日本进攻苏联,我们的军事合作不会很大。如果我们不顾一切牺牲而行动,可能会被打败,无法长期坚守根据地,无论如何都是不利的。”。毛泽东还要求周恩来把他的意见告诉苏联驻华大使馆武官崔可夫将军,并要求崔可夫告诉斯大林。

7月18日,毛泽东在给华中新四军刘少奇、陈毅的回信中也指出:“八路军、新四军的大规模运动仍然不适合,仍然是长期斗争的方针。原因是我军各种条件薄弱,大招伤元气,对中苏双方都不利。”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很明显。我党我军对苏联的军事援助是间接的、长期的。是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和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日军军事力量,战略上配合苏联红军。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这个政策是“同日寇的长期斗争政策,而不是孤注一掷的政策”。

1941年8月至9月,苏联红军在保卫列宁格勒、基辅、敖德萨后,消灭了大量有战斗力的德军。恼羞成怒的希特勒,不得不把全线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在他看来,只要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就能打破苏联军民的战斗精神,取得对苏战争的彻底胜利。10月2日,德军出动35个师对莫斯科发动第一次大规模进攻。

在斯大林命令苏联军民保卫莫斯科的关键时刻,苏方得到了一个绝密信息:如果德军攻占莫斯科,日本将进攻苏联远东地区。完全可以想象,这个信息已经触动了最高统帅斯大林;苏德战争爆发以来,斯大林最担心的是苏联被双方攻击,而日本法西斯正在太平洋战场上推进,所以斯大林对日本的任何麻烦都极其敏感。

1941年11月12日,斯大林第二次致电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日本进攻苏联远东的形势下采取军事行动的问题。斯大林希望中国共产党派一些力量到长城内外发展。

此外,斯大林通过共产国际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施加压力,不断要求毛泽东出兵全力打击日寇,以配合苏联红军。1942年2月27日,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书记处会议上点名批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期待苏联胜利,但不积极进行军事行动”。

面对批评和压力,毛泽东的态度是坚定的。一九四二年,我军的中心任务仍然是积蓄力量,恢复生机,巩固内部;而不是直接出兵帮助苏联。

1942年5月,德国法西斯对苏德战场发起夏季攻势,在战场南翼对苏联红军发动重点进攻,不仅突破了克尔奇半岛的苏联防线,还击退了苏联在哈尔科夫的进攻。就在这个时候,苏联又一次把日军搜集的秘密情报拿到中苏边境,让斯大林更加紧张。为此,他指示苏联国防部起草电报,第三次致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要求“在日苏战争期间,八路军向南满派出部分正规军,协调苏军牵制日军”。

后来,斯大林和苏联派弗拉基米尔·米洛夫飞往延安,担任共产国际在中共中央的联络员和塔斯社的随军记者,并敦促中共中央派八路军到南满地区配合苏联的行动。此外,苏联驻延安联络小组就八路军的军事行动问题频繁征求中共中央的意见,并派人到晋察冀根据地实地考察八路军的活动。

在随后的两个月里,斯大林和苏联多次要求中国共产党立即采取军事行动,打击日军,破坏交通线,并与国民党蒋介石当局建立良好关系。苏联这一系列要求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日本进攻苏联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可以出兵协助和配合苏联红军作战。

面对斯大林和苏联的要求,甚至干涉,毛泽东明确表示,一旦苏日开战,我们自然会与苏联合作作战,但这种合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不能走投无路。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极其困难,八路军的任务只能是积蓄力量,巩固内部,休养生息,恢复元气。这个时候要求八路军打大规模运动战来阻遏敌人是不现实的。大运动会伤害我们的活力,对我和朋友都不好。

毛泽东没有对斯大林的两封电报作出明确答复的原因是,当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面临巨大困难,根本无法出兵援助苏联。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势力发动了两次反共高潮。同时,日本法西斯一方面支持汪伪政权,另一方面改变对蒋介石的强硬政策,腾出主力对付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反共顽固派更加肆无忌惮,愈演愈烈。国民党顽固派不仅派重兵围攻陕甘宁边区,还停止了向八路军发放工资、弹药、服装等重要物资。

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响应蒋介石“曲线救国”的命令,心甘情愿地投靠日寇,成为汉奸伪军,与日寇合谋,共同进攻我八路军新四军。1941年7月,在靠近苏联的华北地区,冈村宁次接替多·田北俊担任华北陆军司令。他上台后,一方面推动“加强治安运动”,另一方面又派兵多次“扫荡”抗日根据地,开展“铁壁围剿”,实行“三灯政策”。在苏联附近的长城内外,日寇制造了一个东西长700里,南北宽80里的无人区,使八路军各单位行动非常困难。

从1941年到1943年,由于上述因素和频繁的自然灾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经历了严重的困难。根据地大大减少,人口从一亿减少到五千万以下,八路军、新四军从五十万减少到四十万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军离开根据地北上援助苏联,进行远距离进攻,兵力少,武器装备落后,缺乏有效的补给和支援,除了惨败之外,很难想象会有更好的结局,这不仅不利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抗日战争,也不利于苏联本身。

在莫斯科城下打败德国法西斯是不愿意失败的。1942年7月,希特勒又一次集结150万兵力与苏联南部重要城镇斯大林格勒匹敌,企图切断苏联南北水陆运输路线,切断苏联红军补给线,进而包抄莫斯科。在数百辆坦克的冲锋和数千架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德军于9月13日突破苏联防线,进入斯大林格勒城。苏联的情况非常严重。这时,虽然日本法西斯忙于太平洋战争,但关于日本与德国合作进攻远东苏联的谣言继续传到斯大林耳朵里。

当时忙于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斯大林无法准确判断这些消息的真实性。远东日军一直是斯大林心中的痛。为了防止万一,斯大林第四次致电毛泽东,要求出兵。

斯大林要求毛泽东派遣一两个师的八路军到内蒙古和外蒙古的边境地区,接受苏联提供的新武器装备。

长期以来,斯大林向国民党蒋介石当局提供一切协助中国抗日的装备。毛泽东回答史达林说,我们自然需要武器,但是把一两个师调到边境去通过蒙古大草原接收武器是不可想象的。敌人有空部队,在我军到达目的地前会被敌机消灭。这个方案很难实现。

过了一段时间,斯大林第五次致电毛泽东,询问“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派遣规模较小的游击队,轮流接受满蒙边境地区数量较小的武器,以加强对敌抵抗”。

最终,毛泽东仍然否认了斯大林的计划。

从1942年11月起,苏联红军开始在斯大林格勒对德国侵略者发动反攻。到1943年初,它已经完成了对33万德军的包围,决战即将开始。为了在这个关键时刻稳定东线日军,斯大林第六次致电毛泽东,建议毛泽东在长城内外部署一些师。虽然不是为了打大仗,但也可以牵制日军的兵力或者增加其后顾之忧。

看完电报后,毛泽东猜到了斯大林的意图。学习结束后,毛泽东从国际主义精神出发,将罗瑞卿、杨成武、吕正操部署在长城内外一线,准备借机渗透东北地区。毛泽东的战略部署不仅避免了打草惊蛇,提前暴露了自己的战略意图,而且占据了长城沿线的重要战略位置。这样,八路军就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前进可以帮助苏联红军牵制华北等地的日寇,后退可以依靠长城沿线的抗日根据地,如晋察冀、晋绥,避免我军在战斗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一举两得。后来形势的发展充分证明,毛泽东的决定是正确的、前瞻性的,为我军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迅速出兵东北做好了准备。

1943年2月2日,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彻底歼灭了被围困的德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延安的毛泽东精辟地预言,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联红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库尔斯克战役后苏联将希特勒推向绝境。在远东太平洋战场,日军节节败退,来不及进攻苏联。斯大林的担忧不再令人担忧!

在出兵援助苏联问题上,毛泽东既不是国民党顽固派所说的“不要祖国的‘国际主义’或牺牲国家利益的‘冒险主义’”,也不是弗拉基米尔·米洛夫所说的“一个最不关心世界革命运动前途的狭隘民族主义者”,而是“一个决心团结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民族英雄”。面对压力和困难,毛泽东始终坚持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和中国革命的长远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不受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指示”的影响。历史发展证明,毛泽东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日本人为何每年聚集北海道 日本人为何每年聚集北海道 望库页岛痛哭下一篇: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女道士 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女道士 2003年才去世 临终前说了3个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