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此人把番薯引入中国 此人把番薯引入中国 为康乾时期的人口暴涨奠定了重要基础

导语:此人将红薯引入中国,为康乾时期的人口激增奠定了重要基础。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红薯学名番薯,又名山芋、红芋、地瓜等。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 ”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 营养成分 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 ”甘薯补虚,健脾开胃,

此人将红薯引入中国,为康乾时期的人口激增奠定了重要基础。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红薯学名番薯,又名山芋、红芋、地瓜等。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 ”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 营养成分 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 ”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 红薯在今天的种植面积非常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方言区,因此有了前面提到的很多别名。 不过,番薯其实并不是中国的土产,它在中国的种植历史也只有短短几百年而已。 红薯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在15世纪末发现美洲,之后,番薯也被欧洲人所认识,并随着殖民者的足迹先后传入欧洲、东南亚、日本和中国。 根据学术界的研究,番薯传入中国,大约在明代中叶以后。其传入之途径,一说来自菲律宾,一说来自安南,一说来自琉球群岛。 明朝苏琰在《朱薯颂》里写道:「 ”甲申、乙酉间,漳、潮之交,有岛曰南澳,温陵洋舶道之,携其种归晋江五都,乡曰灵水,种之园斋。甲午、乙未间,温陵饥,他谷皆贵,惟薯独稔,乡民活之薯者十之七八。” 可见,番薯最早被引入广东一带,根据成书于宣统年间的《东莞县志》记载:万历八年,即1580年,一位名叫陈益的东莞海商把红薯引入国内。 不过,可惜的是,尽管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番薯就已经传入中国,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番薯作为口粮的重要活命价值。 因此最初番薯只是在福建、广东等地传播。 其实,番薯对土壤、肥料及雨水要求都不高,非常适宜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假设当年政府有组织的大规模推广番薯种植,帮助明朝末年的陕西等地老百姓度过十年九旱的小冰河期的话,还会不会有李自成张献忠之乱? 可惜历史无法假设 番薯真正大规模地推广,却是在清代。 根据《清稗类钞•植物类》记载:「 ”康熙时,圣祖命于中州等地,给种教艺,俾佐粒食,自此广布蕃滋,直隶、江苏、山东等省亦皆种之。” 当时南方不少省份,番薯种植已经比较普遍,并成为贫苦人家口粮的重要组成部分。 雍正三年,即1725年,福建巡抚黄国财奏折中说:「 ”查泉州府属之惠安、同安、金门沿海处所,去冬番薯歉收,今春又値米贵,近海穷民不无艰苦。”。 此外,雍正六年,即1728年两广总督孔毓珣奏:「 ”查潮州民间原多种番薯,以代米粮,现俱大收,每筋卖钱一文,黄冈、碣石一带每十斤卖钱七文,约计一人一日之食,费钱不过一二文。” 可见,到雍正年间,番薯已经成为下层百姓日常食物,尤其是在发生水旱灾荒的年份,更是成为救饥度荒的救命之物。 当时很多有远见的地方官员也逐渐意识到番薯的重要性,如乾隆十二年安徽巡抚潘思榘要求全省种植番薯。安徽凤台县知县郑基「 ”尝循行阡陌,见沙地硗确多不治,教民种薯蓣,佐菽麦,俾无旷土。”乾隆间山东范县知县吴焕彩在当地「 ”教之种番薯,民困乃纾”。 如此种种,皇帝本人也逐渐意识到番薯是个好东西。乾隆五十年,即1785年,乾隆下诏以政府的力量推广番薯。 在上谕中,乾隆皇帝对山东按察使陆燿进行了表彰,说他总结番薯种植经验的《甘薯录》通俗易懂,命令「 ”多为刊刻”,「 ”颁行各府州县,分发传钞,使皆知种薯之利,多为栽种”。 同时要求,河南地方官员大力推广番薯。 另外,其他未曾遭灾的省份,也要把《甘薯录》「 ”多为刊布传钞,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将此传谕知之。” 由于有着来自最高层的关注,番薯逐渐在京畿地区和河南等地大规模地推广开来,成为下层人民的主要食物之一。 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写道: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 ”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 ”龙舌兰”。 乾隆年间的番薯,对于很多北方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也享受了鲁迅先生所说的高级待遇。 如《燕京岁时记》记载,乾隆以后,京中无论贫富,都以煮番薯为美食。 与小麦大米等中国传统农作物相比,番薯不与主要粮食作物争地,且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对气候和雨水要求也不高,可以这样说,番薯对于清代养活亿万下层百姓,功不可没。 据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在册的人口达到6700万口,明末大规模战乱导致人口锐减。 乾隆六年,全国在册人口总数有史以来第一次突破1亿大关,乾隆二十七年、五十五年又相继突破2亿和3亿。 至道光十四年年,人口总数突破4亿大关,到咸丰元年,人口达四4亿3千1百多万。 从不足1亿到4亿多,时间不足200年。 其中,离不开红薯的功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朱元璋为什么怕马皇后 朱元璋为什么怕马皇后 马皇后是如何阻止朱元璋恶行的 举几个例子下一篇:蒙古帝国首次越洋出兵日本 蒙古帝国首次越洋出兵日本 结果如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