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申论从古代的「 ”策论”中借鉴了什么 申论从古代的「 ”策论”中借鉴了什么

导语:申论从古代“政策论”中学到了什么?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申论知识百问百答 ​策论,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方法,产生于西汉初年。《汉书•晁错传》中记载,在汉文帝十五年九月,「 ”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正式颁布了这种选拔人才的办法。他诏命有司、诸侯王、三公、九卿及主郡吏,广泛推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标准是「 ”明于国家之大体、通于人事之始终、及能直言极谏者”,并

申论从古代“政策论”中学到了什么?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申论知识百问百答 ​策论,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方法,产生于西汉初年。《汉书•晁错传》中记载,在汉文帝十五年九月,「 ”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正式颁布了这种选拔人才的办法。他诏命有司、诸侯王、三公、九卿及主郡吏,广泛推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标准是「 ”明于国家之大体、通于人事之始终、及能直言极谏者”,并要求这些被推荐的人将自己的政见「 ”着之于篇”。把他们写出的东西进行密封,然后呈给皇帝,由皇帝开封,亲自考察他们的政治见解是否有理有据、中肯恰当。如果真是国家需要的「 ”辅佐之才”,朝廷就可录用。在当时因为没有纸,被推荐者的意见或建议都只能写在竹简上。而送给皇帝批阅的,都是几张甚至十几张竹简穿联起来的「 ”简策”。因为「 ”简”与「 ”策”都是我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片,所以就把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叫做「 ”策试”。这种选拔方法在文帝以后有所延续和发展。 肖飞老师讲申论 汉代实行的「 ”策试”有两种,一种叫「 ”射策”,一种叫「 ”对策”。「 ”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属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对策者,显问以政事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人文辞定高下也。”这两种「 ”策试”的区别,一种是将若干试题密封,抽签作答,这是射策;一种是当面公开提问,现场直接应对,这是对策。汉代的倪宽、萧望之等着名的大臣就是通过「 ”射策”选拔上来的,董仲舒等是通过「 ”对策”选拔上来的。 不论是射策还是对策,都要求被选拔者根据给定的问题,在简策上逐条应对,所以,「 ”策试”也称「 ”策问”或「 ”对策”。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把这类文章专列为一种文体,统称「 ”对策”。可见,「 ”对策”既指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方法,也成为特定的文体名称。这种文体,后代又称为「 ”策对”、「 ”策论”。 肖飞老师讲申论 「 ”策论”产生了一大批千古流传的名篇,如贾谊的《治安策》、董仲舒的《贤良对策》以及苏轼、苏辙的大量的策论,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 刘勰在《文心雕龙•议对》中对「 ”策论”这种文体进行了精辟的概括:「 ”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这里刘勰指出了「 ”策论”文体的四个特点:一是明确反映政务需要;二是要体现远见卓识的才干;三是要有切实可行的方略;四是文辞恢弘有表现力。我们说,这些概括非常凝练、深刻、全面。 肖飞老师讲申论 申论从「 ”策论”中所借鉴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根据国家实际需要创造的选拔录用人才的方法;二是针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 ”对策”和论证;三是写作不拘泥于现成的文体。虽然在汉文帝之前,诗歌、辞赋等体裁已经比较完备,记言、记事、说理等各类文章也都不乏范本,但其并不要求写作体裁,而只求经世致用的表达。 定期发布申论概括题、申论对策题、申论综合分析题、申论应用文写作题各题型案例解析,公务员考试相关资讯。 更多案例请关注微信订阅号「 ”肖飞老师讲申论”。 肖飞老师讲申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 贞观之治的表现 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 贞观之治的表现下一篇:刘邦儿子 刘邦儿子 历史上刘邦有几个儿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