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永安托孤——刘备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以此胁迫诸葛亮 永安托孤——刘备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以此胁迫诸葛亮

导语:永安托孤——刘备是真心还是恐吓诸葛亮?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一、「 ”永安托孤”的背景 章武元年,蜀汉与孙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役——夷陵之战。 双方投入的实际兵力达到十万之众,战争初期,刘备大军势如破竹、气势如虹,先后在峡口、巫地、秭归等地取得大捷,深入东吴境内约三百公里,一时间东吴风声鹤唳、举国震惊,孙权则一方面向曹魏称臣换取支持,另一方面启用陆逊为军事总指挥应

永安托孤——刘备是真心还是恐吓诸葛亮?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一、「 ”永安托孤”的背景 章武元年,蜀汉与孙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役——夷陵之战。 双方投入的实际兵力达到十万之众,战争初期,刘备大军势如破竹、气势如虹,先后在峡口、巫地、秭归等地取得大捷,深入东吴境内约三百公里,一时间东吴风声鹤唳、举国震惊,孙权则一方面向曹魏称臣换取支持,另一方面启用陆逊为军事总指挥应战。 章武二年,蜀吴双方在夷陵、猇亭等地形成对峙局面。刘备倚恃优势兵力力求速战速决,陆逊识破了刘备的心思,于是坚守不战,对峙八个月后,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而陆逊敏锐的察觉到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四周又都是茅草环绕这一弱点,采用火攻,火烧连营,随后发动了对蜀军的总攻,大败刘备。 夷陵之战,蜀汉几乎全军覆没。据史料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人。此一战后,刘备领带残部仓皇逃离到白帝城,不久就病危,弥留之际急招诸葛亮,随后就发生了「 ”永安托孤”这一事件。 二、「 ”永安托孤”刘备是真心托孤还是逼迫诸葛亮? 章武三年,刘备病情危急,随时可能离世,于是开始准备身后事,为刘禅准备托孤大臣辅佐。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尚书令李严为副,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后人对刘备的托孤安排存在几个疑点:一是「 ”均可自取”究竟是何意?二是刘备托孤的是诸葛亮和李严两人,而且李严「 ”统内外军事”,明显是对诸葛亮的牵制。正是因为有着这两方面疑点,世人对刘备托孤诸葛亮的真实内心想法到底是什么就有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解释: 解释一:刘备的托孤是出于真心实意。《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认可这种观点,并极力推崇,陈寿就说过刘备托孤诸葛亮的行为「 ”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给予很高的评价;更有人认为刘备此举是「 ”尧、舜之心”,是君臣关系的典范。 解释二:刘备名为托孤实为胁迫。千古一帝康熙大帝就认为:「 ”昭烈于亮平日以鱼水自喻,亮之忠贞岂不深知,受遗时何至作此猜疑语,三国人以谲诈相尚,鄙哉!”;《三国志集解》引《通鉴辑览》也认为刘备此举是「 ”猜疑”「 ”谲诈”。 由于康熙与刘备都有皇帝这一相同的身份,面对帝王对身后事所思所想,应该对刘备面临的处境、内心想法有着惺惺相惜的感觉,因此康熙的提法可信度也比较高。特别是刘备在遗言中所说的「 ”君可自取”到底有没有诸葛亮可以「 ”取而代之”的意思在里面,也是众说纷纭。 解释三:刘备的托孤留有后手。这种观点的关键就在对「 ”君可自取”的解释上,认为刘备的本意并不是让诸葛亮取代刘禅而代之,而是让诸葛亮在刘备其他的儿子中再选一个当皇帝,诸葛亮还是当他的顾命大臣,君还是君、臣还是臣;并且刘备还任命李严统领内外军事,明显是在牵制诸葛亮。 三、我的观点:刘备托孤是假,胁迫诸葛亮表忠心是真 这三种解释中,我比较倾向于解释二,即刘备托孤是假,胁迫诸葛亮表忠心是真。理由有以下几点: 理由一:刘氏江山绝不可能主动拱手让人。 刘备并非圣人,怎么可能将自己拼命打下的江山让与外人,况且「 ”尧、舜、禹”之间王位的传递也并不是「 ”禅让”描述的这么美好,期间也是充满了无数的鲜血和杀戮,所谓的「 ”禅让”只不过是粉饰太平而已。 刘备草莽出身,历经千辛万苦,真是提着脑袋在刀口舔血,一步步才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这一片基业毫无疑问是要自己的后人继承的,绝对不能让与外人,哪怕是诸葛亮也绝无可能。 理由二:诸葛亮也并非一直受到刘备的绝对信任 自刘备「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二人共事数十年,关系也比较融洽,但刘备并非绝对的信任诸葛亮。刘备生前,诸葛亮主要负责的是行政、后勤一类的事务,而在军事核心上,刘备更信任法正等人。因此,刘备更不可能把江山托付给一个并不绝对信任的人。 理由三:蜀汉集团除了诸葛亮确实无人可用。 刘备永安托孤之时,蜀汉在武将、谋士方面,都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境界:武将方面关羽、张飞等最堪大用的大将已经死去;谋士方面法正等也去世多年。环顾四周,也只有诸葛亮有能力担负起辅佐刘禅的重任,其他一干人都难以担当此大任。 理由四:刘备同时托孤诸葛亮、李严,相互掣肘。 刘备选择了诸葛亮辅佐刘禅,但同时也忌惮诸葛亮一人独大、独断专权甚至取刘禅而代之,于是处心积虑的选择李严作为「 ”次辅”,名为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对李严的任命「 ”统领内外军事”,绝不是挂名而已,而是要李严在军事上牵制诸葛亮;同时李严是益州士族出身,也是借此利用益州本土豪族的势力遏制诸葛亮,不让诸葛亮一人独大。 理由五:从伦理道德上胁迫诸葛亮表忠心。 诸葛亮一向自比「 ”管仲、乐毅”、以「 ”恢复汉室、还于旧都”为号扬名于天下士人之中,而「 ”管仲、乐毅”都是古代之名臣,忠君效国,从未发生绝无僭越之事。因此刘备抓住诸葛亮的这个弱点,当着众位大臣之面,说出「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八个字,实则把诸葛亮逼到了道德的绝境,诸葛亮也只能应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三国风云,多少风流人物,尽待后人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上刘姓的名人 历史上刘姓的名人下一篇:杨再兴怎么死的 宋朝名将杨再兴墓在哪里 杨再兴怎么死的 宋朝名将杨再兴墓在哪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