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皇太叔公"养成记——东晋简文帝的传奇一生 "皇太叔公"养成记——东晋简文帝的传奇一生

导语:东晋简文帝传说“叔公”的形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且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 本文作者:车右花盾 我馆的新版《中国历代疆域变化年表》勘误工作正进行到东晋,刚修正了因废帝年号"太和"被误记为哀帝年号而导致的事件"桓温废司马奕"误变为"桓温废晋哀帝"之错误。 然后笔者惊恐地发现,桓温废帝后另立的新君,

东晋简文帝传说“叔公”的形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且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 本文作者:车右花盾 我馆的新版《中国历代疆域变化年表》勘误工作正进行到东晋,刚修正了因废帝年号"太和"被误记为哀帝年号而导致的事件"桓温废司马奕"误变为"桓温废晋哀帝"之错误。 然后笔者惊恐地发现,桓温废帝后另立的新君,东晋第八任皇帝司马昱,竟然是东晋首任皇帝司马睿的……亲儿子! 于是我赶紧翻了下《晋书》和《通鉴》,从这一事件引申出来,彻底捋了遍东晋皇帝的世系,把其中早逝、绝嗣、弟终堂兄及、孙死爷爷继这些令人头大的破事完全整理明白。 为了能清楚地表现出继承顺序与家族关系,我给读者们画了张东晋皇帝世系草表: 【图1】东晋皇帝世系表 ,但我这张表主要写的是他们登基时的年龄与享国时长,毕竟特殊王朝特殊对待嘛,而另一个需要如此对待的大概是东汉。) 对着这张表,我开始一边扳手指头一边数:"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爷爷的弟弟叫,叫,叫叔公!" 于是乎,这个并没有出现在记述笔法含蓄的《晋书》或其他任何史籍中、但它确实存在或至少应该存在的皇位继承人的称呼,就被我华丽丽地确定为"皇太叔公"了。 孙死爷爷继,这一神奇到骇人听闻的皇位继承方式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里都算是绝无仅有了。哦稍等,光是在晋朝之内好像就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八王之乱中,公元301年,与司马昭平辈的赵王司马伦废黜了他的侄孙晋惠帝司马衷,自立为帝,但不过数月就在宗室讨伐与禁军政变中败亡,徒留"狗尾续貂"之笑柄,甚至从未被后世史家看作是晋朝的一帝。不过出于严谨起见,这句话最好还是加上一个条件——皇位是自然继承而不是弑君篡位。 此外,从这张表中,晋朝皇室那颇让人忧心的遗传基因,我们也可以窥见一斑: 东晋从第二任皇帝晋明帝,到第六任皇帝晋哀帝,连续五任,没一个能活过三十岁的。 两位极幼年登基的皇帝甚至都没活过二十岁。 而七位成年以后才登基的"长君",在位全部不超过十年。 唯二两位十余岁登基享国二十余年的"正常"皇帝,孝武帝司马曜开创了"太元之治",但竟然因为与后妃的一句玩笑而被其闷杀;另一位安帝司马德宗则是个口齿不清的智力障碍患者,与EU4开局的英格兰三蛋王有得一拼。 其实,东晋皇室已经很竭力地在"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范围内尽可能的立长君了,比如成帝死后继位的就是他的弟弟而非他的儿子,穆帝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堂兄,而且已经是同辈中最年长的了。无奈几位老哥是一个比一个夭寿,实在救不回来。 所以在司马奕被废以后,再也忍不下去的东晋皇室,干脆抛出了元帝之子司马昱,这个爷爷辈的、绝对的"长君"来继承皇位。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充分了解了这位"皇太叔公"的珍稀性,那接下来就来扒一扒如此一朵奇葩究竟是怎样被孕育出来的: 事实上,司马昱的事迹在正经史书里,记载的并不多,在他自己的本纪里,只有区区四段文字,其它大多散落在诸如桓温等人的列传中,而且也大多重复或不甚重要。 为了表述简洁,我把司马昱人生中的这些事情,与此时东晋发生的国家大事一起,列在同一张表中,以供诸位速读参考: 【图2】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大事年表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司马昱在登基之前,已经是个妥妥的七朝元老了。 司马睿44岁时,也就是他6年享国中的第4年,夫人郑阿春生司马昱。司马昱作为元帝诸子中最年幼的,比长兄司马绍小20岁,算是不长不短吧。 元帝、明帝二朝时,司马昱还小,只是个宗室太平王爷。但他的王号"琅琊王"则显出几分尊贵——这是司马睿曾经的王号。 在只比他小两岁的侄儿成帝朝中,司马昱15岁任右将军加侍中,21岁任抚军将军加秘书监,"履尚清虚,志道无倦,优游上列",作为一个能力尚可的宗室,和大他四岁的哥哥司马曦一道,一边攒着资历一边稳步走向东晋的权利中枢。 成帝去世时,司马昱与其兄司马曦,还有何充和庾冰一并受托为顾命大臣。在短暂的康帝朝中,24岁的司马昱加领太常,此时他的风评与威望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地位。 344年,23岁的康帝撒手人寰,留下21岁的皇后褚蒜子怀抱2岁的穆帝登基。这位褚蒜子便是东晋鼎鼎有名的崇德太后,历经康帝、穆帝、哀帝、废帝、简文帝、孝武帝六朝,曾三度垂帘听政。穆帝也是司马昱以叔公身份辅佐的第一位皇帝。原本作为顾命大臣的几位原班人马几乎可以全套留任。次年,曦昱兄弟俩纷纷升官。再次年,何充去世,褚太后召司马昱"专总万机",似乎整个东晋朝堂在这些年轻的政治家手中平衡得还颇为不错。 然而,永和三年,35岁的桓温逆江而上攻灭成汉,煊赫的军功使本就势力庞大的桓氏家族破坏了这个脆弱的表面平衡,异军突起,这使得局面逐渐超出了司马氏这群年轻人的掌控。五年,桓温率所部盛兵东下武昌,作为对朝廷多次拒绝其北伐的严正抗议。虽然最终被司马昱苦劝退回,但这一举动使得东晋朝廷颜面扫地。 八年,曦昱二位分别升任太宰、司徒,宗室身份的高官显爵似乎还能压桓温一头。九年,扬州刺史殷浩北伐,意图以此来遮蔽一些桓温的耀眼光芒,可惜屡战不胜,反倒给政敌提供了不少口实。十年,桓温弹劾废黜了殷浩,这象征着42岁的桓温从此独揽朝政,不论是宗室还是大臣都不再有能力与其抗衡。同年,桓温发动了渴盼已久的北伐,进一步为自己攫取军功并掌控军队。随后几年中,桓温又发动了二次北伐,收复了故都洛阳。这一系列的胜利令桓温的地位完全不可动摇。 升平二年,39岁的司马昱对抑制桓温、扶持皇室已完全灰心,于是向已经成年的穆帝还政,准备回归到自己更加向往的清谈度日的悠闲贵族生活。但褚太后与穆帝依然挽留其继续辅政。 哀帝、废帝二朝,这二位则是司马昱以叔公身份辅佐的第二、第三位皇帝。此时的司马昱虽然地位愈发崇高,成了剑履上殿的丞相,但似乎不再有曾经的斗志,转而是选择与桓温合作,洌洲、涂中两次会盟,只求朝政的稳定和自身的平安。 太和六年,桓温声称司马奕其实患有ED,三个皇子其实都是司马奕让宠臣为他代劳与后妃所生,并以此为借口废黜了司马奕。而在这个废君借口之下,司马奕的三个皇子显然也就丧失了继承权。于是桓温拥立近年来与其关系颇为密切、显得十分驯服的司马昱为帝。 【图3】表情包1 就在当年,桓温先是装模作样地入宫向司马昱解释他废立君主的"不得已的苦衷",面对着比他大8岁的桓温,司马昱"对之流涕",桓温"惧不能言"。 次月,桓温就又急不可耐地给不肯合作的太宰武陵王司马曦和他的两个儿子罗织罪名以剪除异己,逼迫新蔡王司马晃入宫向皇帝"自述与曦等谋反",司马昱"对之悲泣",桓温"流汗变色,不复敢言"。然后出门就把司马曦全家流放新安郡了。 虽然咸安年号有两年,但其实高龄继位的司马昱仅仅只做了八个月的皇位就"忧愤而终",临终前向桓温和褚蒜子托孤。桓温在第二年也因病逝去,崇德太后辅佐孝武帝,开创"太元之治"。 与他乏善可陈的为政举措相反,司马昱其人倒是有不少奇闻典故,托他身份显赫且有擅于清谈的雅名之故,《世说新语》中收录了许多这样的故事。下面辑录几则: 德行37: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言语56~61: 简文作抚军时,尝与桓宣武俱入朝,更相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简文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初,荧惑入太微,寻废海西。简文登阼,复入太微,帝恶之。时郗超为中书在直。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计,政当无复近日事不?"超曰:"大司马方将外固封疆,内镇社稷,必无若此之虑。臣为陛下以百口保之。"帝因诵庾仲初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甚凄厉。郗受假还东,帝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卫,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 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问上何在?简文曰:"某在斯。"时人以为能。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闲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政事20: 简文为相,事动经年,然后得过。桓公甚患其迟,常加劝免。太宗曰:"一日万机,那得速!" 尤悔12: 桓宣武对简文帝,不甚得语。废海西后,宜自申叙,乃豫撰数百语,陈废立之意。既见简文,简文便泣下数十行。宣武矜愧,不得一言。 …… 顺带一提,这货作为晋朝名义上第十六任、实际上第十二任、东晋朝第八任的皇帝,他的庙号居然还是,"太宗"!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庙号滥封这一现象,也正是从东晋十六国时期开始的。西晋五帝只有司马炎有庙号,东晋十一帝就封了七个庙号。 【图4】表情包2 参考文献: 【1】《晋书·卷八·帝纪第八》 【2】《晋书·卷九·帝纪第九》 【3】《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七十八》 【4】《资治通鉴·卷第一百零三·晋纪第二十五》 【5】《世说新语》相关篇目 【6】《无可奈何帝王悲——之司马昱形象分析》 【7】《中国历代疆域变化年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东阿阿胶和福牌阿胶 东阿阿胶和福牌阿胶下一篇:嘉庆生母令妃 嘉庆生母令妃 嘉庆皇帝的母亲是令妃娘娘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