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另类视角:《纽约时报》荒谬解读新中国进军西藏 另类视角:《纽约时报》荒谬解读新中国进军西藏

导语: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纽约时报》对中国西藏的报道,重点关注了拉萨“驱汉事件”和西藏上层不同政治势力对共产党、解放军不同态度的报道。文章表现了美国媒体在西藏问题上的政治倾向性。

另类视角:《纽约时报》对新中国进军西藏的荒谬解读。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解放西藏 原标题:新中国成立前后《纽约时报》对中国西藏的报道剖析 20世纪中叶,中美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一战、二战期间都曾是盟友的中美两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开始由友好国家发展成相互敌视的对手。与中美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相呼应,美国的西藏政策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美国媒体对中国西藏的报道随着美国西藏政策的变化,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新中国成立前后自1948年至1950年的三年内,美国传统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有关中国西藏的报道文章有近百篇,主要内容包括:西藏内部政治动态;托马斯西藏之旅;中国共产党进军西藏动向;印度在西藏问题上政策与动向等。 一、对西藏内部政治动态的报道 对西藏内部政治动态的关注,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报道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拉萨“驱汉事件”的报道,关于西藏上层不同政治势力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入藏态度的报道。 对拉萨“驱汉事件”的报道。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西藏噶厦政府在印度驻拉萨代表黎吉生的精心策划下,发动了“驱汉事件”。7月8日,噶厦政府“召见”国民党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代理处长陈锡璋,通知办事处全部人员及其眷属限期撤离西藏。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西藏分裂势力乘国共内战无暇西顾之际在西藏独立道路上走得最远的一步。对此,《纽约时报》给予了充分关注。1949年7月23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有报道说西藏发生反汉骚乱》称:“来自西藏的消息说,拉萨发生了反对国民政府的叛乱,国民政府声称对西藏有管辖权”。“蒙藏委员会的专员关吉玉博士今天也承认说西藏发生了政治变动。”“关博士说,国民党政府驻拉萨的分支机构已接到通知让他们马上离开拉萨。” 7月25日,《纽约时报》发表《解释西藏叛乱》一文说:“中国驻印度大使罗家伦今天报告说,他已得到消息,西藏统治者已驱逐国民政府驻拉萨的官员,因为西藏担心汉人中有共产党。”“数年来中国一直在拉萨派驻一个很小规模的使团,象征着对西藏的主权,但从来没有真正行使过。西藏是一个以达赖为名由僧侣统治的国家,达赖现在还是个少年。”《纽约时报》在西藏地位问题上的这种表述,与当时美国政府改变传统上承认西藏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一脉相承。“驱汉事件”发生后,印度迅速作出反应,7月24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印度要澄清关于西藏的传言——印度派特使调查西藏形势》,报道了印度外务部发言人的讲话,印证了拉萨“驱汉事件”对印度西藏政策的影响。这些报道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解决西藏问题所面临的复杂内外形势。 关于西藏上层不同政治势力对共产党、解放军不同态度的报道。西藏上层不同政治势力对共产党的态度也是美国媒体的重要关注点。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步伐加快。对此,西藏各派政治势力反应不一。《纽约时报》1949年8月12日文章《西藏统治者寻求回藏》报道说,“今天,中国中央新闻社说,西藏的两精神领袖之一班禅喇嘛在流亡25年后想要回到西藏。他希望共产党军队能够护送他回去。新闻社说这个消息来源于班禅在青海西宁所发表的声明”。与班禅喇嘛欢迎解放军入藏的情况不同,达赖喇嘛对解放军入藏表现出了恐慌。《纽约时报》1949年6月15日文章《西藏代表誓言独立》说:“拉萨政府已任命3位代表就他们国家的地位问题与中共代表在香港与中国的边界进行谈判。由于英国签证问题他们现在滞留在印度。但他们今天表示,一俟与中共代表会晤,他们将无条件提出西藏独立。”“但是英国方面负责组织西藏代表去香港谈判的官员表示,他们担心西藏代表与中共谈判的结果是无条件地将西藏置于共产主义阵营”。这充分表达了西方社会在冷战初期对中国西藏政治走向的担忧。同年12月30日《纽约时报》文章《达赖计划在边境附近建立西藏新都》报道了达赖喇嘛计划在亚东建立新都的想法。文章说:“西藏世俗与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一周前离开了受共产党威胁的拉萨,现在希望能在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春丕河谷重镇亚东建立新政府,这里靠近印度的保护国锡金。”“从亚东,年轻活佛和他的顾问可以观察共产党军队对拉萨的行动,也可以观察它的主要竞争对手、12岁的班禅喇嘛家乡日喀则的情况,班禅目前在共产党的控制之下。”“在亚东,一旦遇到危险,只需1天的路程,穿过乃堆拉山口就可以到达锡金,进入安全的地方。”这一报道反映了当时达赖势力对解放军入藏所持的观望、摇摆态度。 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27700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历史上有名的“士”的故事 历史上有名的“士”的故事下一篇:零售业的发展演变规律的理论有哪些 零售业的发展演变规律的理论有哪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