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古代四大绝症 古代人很少患癌症 看看古代医书里是怎么说的

导语:古代医学对癌症的描述主要包括“岩”、“呛膈”、“积聚”等病名,说明癌症是一种邪恶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各种癌症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细胞生长异常。

现代癌症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那么古代癌症怎么表达呢?经常看小说,用中医描述疾病,但不知道怎么描述癌症。

癌症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然而,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

现代医学认为,各种癌症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细胞生长异常。在内因或外因致瘤因子的长期作用下,恶性肿瘤经过疯狂的增殖、分化和变异而产生。

在现有的中医文献中,最早出现“癌”字的是12世纪的宋代《韦宝书》,以及公元1264年的《仁斋直指附方论》。后者是对癌症最早的描述。书上说:“癌症患者自上而下都很深,像洞穴一样,一个个都疲惫不堪,萎靡不振...毒根深,洞深”。说明癌症像石头一样,有毒的根深藏在体内。

癌症本身就是一种恶性肿瘤,中医对癌症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和龟甲中出现“肿瘤”一词。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肌腱瘤、肠道瘤、前世瘤的描述。《周代名士》记载了周代“八下士、掌肿、溃疡、金疮、破疮”的治疗方法。这里所谓的肿胀、溃疡,是对肿瘤等疾病的描述。

宋代《圣吉总录》称腹内肿瘤为“意外”。明代陈世功的《外科正宗》称“茧唇”为今天的唇癌。清代高炳军在《选科心得集》中称肿瘤为“失营”或“失荣”。因为到了这个病的后期,人体的外貌就失去了光彩和光彩,“树若失去了光彩,树枝就枯干了,皮肤也烧焦了,所以得名。”

此外,历代中医对恶性肿瘤的描述主要包括以下病名:“呛膈”包括食道癌、贲门癌;“胃反流”包括胃癌;“积聚”是指包括各种内脏肿瘤在内的胸腹部肿块;“发病率”指小腹和盆腔肿块。“崩漏”的描述类似于子宫体、宫颈癌的症状;“石疽失节”类似于恶性淋巴瘤和宫颈转移癌。此外,还有“肾石”、“污毒”等类似肿瘤的描述。

从造字分析,原癌为“岩”,读为Yá n,古代中医称之为“岩”,如“乳岩”。古代“岩”字与象形“岩”字相通,后人加“气”,成了“癌”。象形石和疾病前缀表明癌症是一种疾病,一种邪恶的疾病。

公元前400年左右,被称为“西医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将人体的危险肿瘤称为“Karkinoma”,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癌症。巨蟹座这个词在英语中出现较晚,起源于拉丁语cancer rum,意思是螃蟹。它把癌症的形状和生长描述成一只下巴伸出的螃蟹。

有趣的是,中西医学都把恶性肿瘤当做一种丑恶的疾病,这不禁让人佩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当然,现在的人往往有一种错觉,古代人很少得癌症,而现代人往往得癌症。其实,古代癌症之所以看起来比今天少很多,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太差,大多数人在能活到癌症的年龄之前,都被感冒、腹泻、破伤风、肺结核等无情的疾病夺去了生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29584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医书 古代人很少患癌症 看看古代医书里是怎么说的下一篇:赵侯雍 《芈月传》服饰太浮夸 专家解读先秦首饰文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