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法门寺简介 陕西的佛教旅游胜地——法门寺简介

导语: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以北9公里的王充镇。它是中国北方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佛教寺庙,被誉为“关中塔寺之祖”。1987年4月,法门寺塔下的地下宫殿发现了4件保存完好的佛教文物和大量珍宝,引起了国内外的震惊,被誉为“世界级旅游胜地”。法门寺始建于东汉。东汉至北魏称“阿育王寺”,隋朝改称“石成道场”,唐武德八年称法门寺。阿育王在梵语中是“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以北9公里的王充镇。它是中国北方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佛教寺庙,被誉为“关中塔寺之祖”。1987年4月,法门寺塔下的地下宫殿发现了4件保存完好的佛教文物和大量珍宝,引起了国内外的震惊,被誉为“世界级旅游胜地”。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东汉至北魏称“阿育王寺”,隋朝改称“石成道场”,唐武德八年称法门寺。阿育王在梵语中是“无忧”的意思。阿育王是古代天竺的国王,信奉佛教。据说释迦牟尼佛毁灭后,阿育王在世界各地埋葬了8400具佛骨,建造了8400座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叫“真宝塔”,是因为里面有释迦牟尼佛的指骨。

法门寺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多次被毁重建。寺内木塔于龙年间(1567-1572)倒塌,万历七年改为砖塔,光绪十年修复。

法门寺的“真塔”高47米,13层,八角形,有88个佛龛,每个佛龛内有一尊佛像。每层都有砖雕斗拱。塔底的南、北、东、西分别为“真塔”、“杨梅重镇”、“萨里飞侠”、“浮屠妖日”等。虽然真正的宝塔结构严谨,但由于年久失修,1981年秋天因大雨而倒塌。1987年,为了重建砖塔,考古工作者对塔基础进行了清理和挖掘。1987年3月底,“真宝塔”地宫被发现,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法门寺地宫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宝塔地宫。地宫全长212米,总面积31.84平方米。它由台阶、道路、隧道、前室、中室和后室组成。地宫于成统十五年正月初四关闭,此后再未开放。地宫中大量珍贵文物属于唐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物,一类是金、玉、首饰、丝绸。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手遗物保存完好,与出土方志中“自上而下叠放,高低不一,三面平,一面略高,中间藏迹,白如玉,绿量少,细而有光泽,髓孔大,自上而下相连,两角有文字,文字不全”的记载相符。出土的第一枚佛骨被放置在地下宫殿的后屋,存放在唐懿宗提供的红色锦囊中的一封八件套的宝信中。佛骨套在塔基的银柱上。舍利高40.3毫米,上侧宽17.55毫米,下侧宽20.11毫米,内径13.75-16.5毫米,长16。2克。第二根佛骨放在地宫中房的汉白玉双檐灵棚里。第三根佛骨藏在地宫后房下小龛里的铁信里,佛指舍利在玉棺里找到,有很强的骨感,与其他三根不同。四佛是指地宫前室四菩萨佛塔中放置的佛塔。塔内有单檐铜塔,寺高高耸,斗拱齐全,四门八窗,富丽堂皇的勾栏,门美狮金,台阶玲珑,是唐代建筑的精美典范。

据不完全统计,地宫出土的金器、玉器、珠宝、丝织品等金器121件,玻璃珍珠、宝石玉器40件,瓷器16件,石制文物12件,漆木杂器19件,铁制文物16件,丝织品大量。值得一提的是,地宫出土了“唐成统文志始创送祁阳真人”和“督送真人配套道具及金银财宝记述”两种双向石碑,对于了解地宫的演变和发掘文物的名称和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地宫出土的大部分金银器皿都是由唐懿宗和唐辛宗支撑的。这位菩萨是为宗彝的“圣寿万寿春”和圣万智叶而铸造的,全身饰有珍珠和流苏。是目前发现的唐代等级最高的金银器物。地宫出土了大量的佛教器械及配套物品,如镀金的鸳鸯团花阴盆、素面香案、花瓣水碗、银符、素面高圈足银灯等。在这些工具中,张西是最重要的。西章绘金刻花,制作极其精美,全长196米,比现在藏在日本正仓园的最大的白铜头张西一号还要雄伟。许多金银器皿都是由皇帝的特别法令制作的,以迎接真正的脸,所以大约五分之一的金银器皿上都有占卜。刘文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造型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唐代金银器内容的认识。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20多件玻璃器皿中,枫叶直口玻璃器皿和黄色玻璃瓶带有明显的西亚色彩,反映了晚唐时期中国与西亚频繁的贸易关系。唐懿宗提供的瓷器在地宫账上明确记载为秘密瓷器。这一发现推进了五代至唐代秘窑的产生,为秘瓷的鉴定提供了一批标准器皿,为中国陶瓷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据出土地宫记述,、宗、惠安太后、赵翼、金国夫人等。提供700多件各种纺织品。这是唐代丝绸考古的划时代发现。经过初步观察,面料品种包括织锦、丝绸、丝绸、刺绣、印花等。其中有大量的织锦,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物,金丝加工工艺精湛。刺绣产品包括金绣、银绣、平绣、金绣、金绣、刺绣和绘画等。有各种加工技术。目前已清理干净的衣服,如金绣袄、金丝袈裟、案裙、祈祷垫等,用金线编织成大簇大簇的花或云,图案精美,色彩炫目,充分体现了唐代丝织的惊人艺术水平。大量先进纺织产品的发现,对中国纺织史、丝绸装饰史、服装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看出,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的显著特征是:高级文物、佛教仪器及配套物品多,物品造型新颖,物品上铭文多,玻璃器皿多,纺织品多。

法门寺地宫文物的发现是继夏溪秦始皇兵马俑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其文物的数量、质量和完整性在唐代考古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些文物不仅对科技史、艺术史、宗教史、唐代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为Xi的旅游资源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以北9公里的王充镇。它是中国北方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佛教寺庙,被誉为“关中塔寺之祖”。1987年4月,法门寺塔下的地下宫殿发现了4件保存完好的佛教文物和大量珍宝,引起了国内外的震惊,被誉为“世界级旅游胜地”。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东汉至北魏称“阿育王寺”,隋朝改称“石成道场”,唐武德八年称法门寺。阿育王在梵语中是“无忧”的意思。阿育王是古代天竺的国王,信奉佛教。据说佛陀释迦牟尼毁灭后,阿育王在世界各地埋葬了8400具佛骨,建造了8400座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叫“真宝塔”,是因为里面有释迦牟尼佛的指骨。

法门寺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多次被毁重建。寺内木塔于龙年间(1567-1572)倒塌,万历七年改为砖塔,光绪十年修复。

法门寺的“真塔”高47米,13层,八角形,有88个佛龛,每个佛龛内有一尊佛像。每层都有砖雕斗拱。塔底的南、北、东、西分别为“真塔”、“杨梅重镇”、“萨里飞侠”、“浮屠妖日”等。虽然真正的宝塔结构严谨,但由于年久失修,1981年秋天因大雨而倒塌。1987年,为了重建砖塔,考古工作者对塔基础进行了清理和挖掘。1987年3月底,“真宝塔”地宫被发现,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法门寺地宫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宝塔地宫。地宫全长212米,总面积31.84平方米。它由台阶、道路、隧道、前室、中室和后室组成。地宫于成统十五年正月初四关闭,此后再未开放。地宫中大量珍贵文物属于唐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物,一类是金、玉、首饰、丝绸。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手遗物保存完好,与出土方志中“自上而下叠放,高低不一,三面平,一面略高,中间藏迹,白如玉,绿量少,细而有光泽,髓孔大,自上而下相连,两角有文字,文字不全”的记载相符。出土的第一枚佛骨被放置在地下宫殿的后屋,存放在唐懿宗提供的红色锦囊中的一封八件套的宝信中。佛骨套在塔基的银柱上。舍利高40.3毫米,上侧宽17.55毫米,下侧宽20.11毫米,内径13.75-16.5毫米,长16。2克。第二根佛骨放在地宫中房的汉白玉双檐灵棚里。第三根佛骨藏在地宫后房下小龛里的铁信里,佛指舍利在玉棺里找到,有很强的骨感,与其他三根不同。四佛是指地宫前室四菩萨佛塔中放置的佛塔。塔内有一座单檐铜塔,寺高高耸,斗拱齐全,四门八窗,富丽堂皇的勾栏,门美狮金,台阶玲珑,是唐代建筑的精美典范。

据不完全统计,地宫出土的金器、玉器、珠宝、丝织品等金器121件,玻璃珍珠、宝石玉器40件,瓷器16件,石制文物12件,漆木杂器19件,铁制文物16件,丝织品大量。值得一提的是,地宫出土了“唐成统文志始创送祁阳真人”和“督送真人配套道具及金银财宝记述”两种双向石碑,对于了解地宫的演变和发掘文物的名称和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西安元太祖 西安的重阳宫遗址与重阳宫碑林下一篇:华严宗 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西安华严寺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