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一介 国学泰斗汤一介简介:“一介”书生的家国情怀

导语:在北大未名湖畔,一位87岁的老人仍在坚持写作。作为“儒藏”工程的首席专家,他将这一庞大的古籍编纂计划延长至2025年。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院的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文化启蒙”的推进,再到最早的“国学”推广,唐以时代赋予的使命整合学术,思索中国哲学在不同时代的沉浮。 “事不投靠,义不推脱

在北大未名湖畔,一位87岁的老人仍在坚持写作。作为“儒藏”工程的首席专家,他将这一庞大的古籍编纂计划延长至2025年。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院的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文化启蒙”的推进,再到最早的“国学”推广,唐以时代赋予的使命整合学术,思索中国哲学在不同时代的沉浮。

“事不投靠,义不推脱责任。”

唐1927年生于天津一个书香门第。唐永通神父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的言行对他的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他父亲告诉他两个字:“不要投靠事,不要逃避责任就好”是一种家风。意味着承担困难的事情,对道德的事情负责。

年轻时,唐易捷目睹旧中国的贫穷和衰弱,人民颠沛流离,深感痛心。他曾回忆说:“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写过一篇《一滴汽油一滴血》的文章,批评官员和贵族浪费汽油。”

1946年,唐考入北京大学。我一生都在读书,教书,写书,编书。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他遇到了他的妻子乐戴云,后者后来在中国比较文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他们过着平静的生活。

因为之前所有的政治灾难,他和同龄人一样,失去了学习的好时光。20世纪80年代,在“知天命”的一年,他重振了学术研究。从此,我本着“分秒必争”的精神,为中国哲学研究的探索和发展而努力。

中西文化“和而不同”

80年代以来,各种学术思潮风起云涌,全社会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针对当时兴起的“国学”和“东方中心主义”热潮,唐易捷一开始就采取了冷静的态度。

他曾经写道,我是第一个发表文章批评中国“文明冲突”的人。当时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的《文明的冲突》非常受欢迎。对此,立即对唐进行了批评和回应。他指出,文化可以不同,但可以和谐相处。

如何实现文化共存?唐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话。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达成共识。以北京大学哲学系为核心,建立了以唐·为院长的中国文化研究院。研究院举办了一系列“文化研习班”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有数万名学生参加,推动了当时的文化启蒙运动。

先后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虚无与虚无之间》、《佛教与中国文化》等系列著作,主编了《中国文化学院图书馆》、《20世纪西方哲学史东传》、《中国研究集锦》等系列丛书,并创办了中国文化学院等学术机构。

唐·易捷反对人们称他为“国学大师”。他认为“大师”要有思想的理论体系,而他只是中国哲学的思想家。

唐易捷的书架上,已出版的《儒藏》一百卷,排列整齐,藏青色封面,烫金字,格外赏心悦目。作为这个聚焦中国儒家文化精髓的庞大工程的主编和首席专家,唐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从90年代开始,他就想编撰儒家经典。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由北京大学开发、唐·领导的“儒学与西藏编译研究”项目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在唐看来,这个项目是义不容辞的。

在过去的十年里,《儒学与西藏》系列共出版了100卷《精华汇编》。根据计划,到2025年,所有儒家和西藏的书籍都将编纂完毕。整个项目将涵盖历史上主要的儒家文献,包括历代学者的研究著作,以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朝鲜、日本、越南用汉语描述的主要著作。现在,这四个国家的大约500名学者已经被吸收。

唐·倡导弘扬儒家文化的目的是“放眼世界文化潮流,继承儒家思想的精华,阐释儒家思想的独特之处,寻求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开创儒家思想的新体系”。

在他眼里,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前夕。当一个民族处于复兴的前夕,她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并从中汲取力量。他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和国家的复兴必须得到文化复兴的支持。

链接:

轮廓

“文化大革命”后,唐·、冯友兰等北大哲学系教职人员受到了批判,但唐·并未对这一当时史无前例的运动提出质疑。“文革”十年,唐易捷处于“不迷茫的一年”,但实际上这是他一生中最迷茫的十年。他觉得自己迷失了自我,没有方向。虽然唐·和乐·试图避免一场又一场的政治斗争,但他们似乎总是摆脱不了。“文化大革命”后,唐易捷因种种原因不得不接受检查,直到1978年才彻底平反,而此时唐易捷已51岁。

1980年,唐·易捷终于恢复了他在北京大学的教师资格。这时,才不再愿意跟唐有任何的政治瓜葛。他试图将教学研究与现实政治脱钩,并提出了一套新的观点。他率先将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一部认识史来思考,并以真善美的观念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哲学的理论体系。

20世纪90年代,唐提出了“和而不同”、“普遍和谐”、“内在超越”、“中国诠释学”、“新轴心时代”等一系列新问题,推动了文化界对传统哲学的大讨论。其中,他提出传统哲学要“走出中西之争”,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性的结合。

1990年,他获得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83年,他是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美国俄勒冈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的访问教授,以及纽约州立大学宗教研究所的研究员。1996年在荷兰莱顿大学中国研究学院担任胡适讲座的主讲教授,1997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钱斌司学术讲座的主讲教授。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院图书管理员。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国孔子学院副院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理事、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家协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国际中国哲学协会主席,现为该协会驻中国代表。现为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著有《郭襄与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儒道思想与内在超越》、《在不存在与不存在之间》、《唐易捷学术文化随笔》、《非实非虚集》、《非今》、《郭襄》、《当代学者自选集:唐易捷卷》、《佛教与中国文化》、《生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为何不提川军抗战 滇军是哪个省的 历史为何不提滇军抗战下一篇:呼兰大侠案件纪实 中国十大悍匪介绍 中国十大悍匪纪实档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