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唐人的胖 盛世标配 北方胡风 促使唐人喜欢胖 不能全怪杨贵妃

导语:唐人之肥,盛世之标!北方的胡风让唐人喜欢胖,所以你不能怪杨贵妃下面的文字材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盛世风华 唐人的胖,不能全怪杨贵妃! 两百斤的苏东坡又赖谁? 胖似乎是盛世的标配。民以食为天,盛世必定是一个比较安逸的时

唐人之肥,盛世之标!北方的胡风让唐人喜欢胖,所以你不能怪杨贵妃下面的文字材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盛世风华 唐人的胖,不能全怪杨贵妃! 两百斤的苏东坡又赖谁? 胖似乎是盛世的标配。民以食为天,盛世必定是一个比较安逸的时代,少了颠沛流离,在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中,胖是必然的社会现象。古代粮食产量低,胖人的比例要比现在低得多。 1.唐人的胖,不能全怪杨贵妃 在出土的文物中,大腹便便的形象很少见。所以,看到了胖人印象就非常深刻。记得有一件大胡子的北周人物塑像,形象比较夸张,工匠在突出大胡子的同时,还非常夸张地将他红色的腰带和凸出的肚子表现了出来,这是为数不多的古代大腹便便的形象。 在历代记述中,唐人以胖而闻名。说起,唐人的胖。人们都说,杨贵妃带了一个很坏的头。于是乎,将唐人的胖,责任全在杨贵妃一人。 实际上,据研究,在杨贵妃之前,唐代社会就开始流行胖了。 2.北方胡风,影响促使唐人喜欢胖 在安史之乱前,唐人审美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比较深。流行北方胡人和北方汉族的女性审美风俗,以壮硕、长白为美。 考古发掘及出土的文物就显示了这一点。唐代女性的身体审美以纤腰、纤手、长白为美,丰肌与体轻并存,与传统审美未见明显差别。在公元730年前后的壁画中,女性已普遍显出「 ”肌胜于骨”丰肥体态。可见,在杨贵妃得宠之前,女性身体审美已经转向丰腴。 3.唐人的胖,只是丰腴而已 究其原因,这与唐初到安史之乱之间,长达百余年的安定生活密切相关。盛世才是胖的制造者,胖是盛世的标配! 不过,唐人的胖和我们今天说的胖似乎不一样。唐人的胖,只是丰腴而已,带着一股精悍之气。从出土的文物来看,纯粹如今人的大胖子,很少见。从博物馆出土文物中唐代人士塑像,有武士、太监、仕女、官吏等,基本上涵盖了唐代社会的中间层。看看这些塑像,男子大多身体精悍,没有多少赘肉,甚至连大腹都很少见。女子脸部丰满,身材苗条有致,婀娜多姿,鲜见今人般的臃肿肥胖。从出土女俑的造型上看,洛阳地区的三彩女俑更为秀丽飘逸,而西安地区三彩女俑则更为圆润丰满。 4.有人估算,苏东坡体重两百斤 宋代虽然孱弱,但生活相对安静。胖人也不少。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苏辛”;苏东坡也是个大胖子,有人估算,苏东坡体重两百斤。并不是,赵孟頫给苏东坡画像中的那样,清瘦矍铄。 吃得多,运动少,胖是必然的。胖很大程度上是生活好了的缘故。朋友很胖,肚子更是凸出,似摇摇欲坠。每天,看见他大腹便便地来来往往,就为他的肚子担心。生活好了,超胖人士急剧增加。不仅身边的朋友,就连电视剧中,总少不了一两位超胖人士出场,印象最深的是肥猫,总是憨态可掬。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大人也是大腹便便。热播时,观众就惊呼「 ”狄大人”太胖了。 5.苏东坡胖的蹊跷 肥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病。过个长假,宅在家里,身体就长了好几斤肉。何故?吃得好,大鱼大肉,大碗面,大盘菜,随便吃。吃了,便不动了,有电视可解闷,有网络可消遣,难得一动。不长胖才怪。 苏东坡的胖,就有些奇怪!一方面,苏东坡喜欢美食,而且爱吃甜食,尤其喜欢吃肥肉,东坡肉,东坡肘子都是他发明的。在另一方面,他的生活似乎又不好,他在《后赤壁赋》中写道: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曾听韦斯琴先生讲课,说到此处,她叹息曰,应该感谢苏东坡的家人,尤其是诸妇,没有她们收藏酒,也就无法引起东坡的诗兴,就不会有《后赤壁赋》这一千古名篇了。从这样看来,苏东坡应该不会胖,贬谪生活,心情苦闷,收入减少,长路迢迢,生活不会太好。再者从,苏东坡发明美食来看,也是条件有限,为改变生活处境,而做的努力。 5.安史之乱后,唐人审美取瘦 这一点和安史之乱后,人们的生活状况有些相似。大诗人杜甫都不得不四处奔波,远走秦州,解决吃饭问题,胖自然是不可能的了。其实,唐人在安史之乱后,就逐渐变瘦了,一来,社会动荡不安,二来安史之乱后,逃到南方的文人批判北方的胡风,逐渐使全唐流行南方汉人以劲痩、长白为美的习俗。 一切靠手工的年代,真正能吃饱饭者,多是高层贵族,生活安定,自然就胖。而大部分中下层官吏,贩夫走卒,多温饱而已,这已经算是盛世了。以胖为美也仅仅是上层社会的风尚。 这一点,从陕西博物馆藏的几个唐代仕女塑像,也能看出端倪。有三件同时展出,中间一件是高大仕女,面部很丰满,身材却依旧苗条,边上的其他两件彩绘女俑,却没有丰满的脸庞。而在敦煌壁画中的唐代达官贵人,也是精悍者多而臃肿者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一个社会以肥胖为美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危险的来临。果然,叛军逼近,贵妃殒命马嵬坡。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谢绝转载, 盗用必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他是多尔衮的兄长 更是多尔衮一生命中注定的「 ”苦主”下一篇:史弥远:祸乱南宋26年 被称为秦桧二世 为什么却得以善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