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揭秘志愿军战俘的漫漫回乡路:背负着原罪

导语:揭开志愿军战俘重返家乡的神秘面纱:背负原罪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在冲锋 战俘的手臂上、胸膛上、背脊上被刺上类似“反共抗俄”之类的字眼 朝鲜战争期间,停战谈判经过了漫长的24个月,其中19个月是卡

揭开志愿军战俘重返家乡的神秘面纱:背负原罪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在冲锋 战俘的手臂上、胸膛上、背脊上被刺上类似“反共抗俄”之类的字眼 朝鲜战争期间,停战谈判经过了漫长的24个月,其中19个月是卡在了俘虏遣返问题上。因为美方在俘虏问题上的无理和蛮横,使双方达不成协议,战争只得继续。按当时任周总理助理的乔冠华讲:“我方为了争取战俘问题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决,硬是同敌人多打了一年多的仗。”整个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俘2.2万余人,谈判后期,美军为甩掉包袱,将志愿军1000多伤病员战俘遣返。其余的战俘,根据朝鲜停战协定和《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职权范围》规定,经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解释代表团”的争取、志愿军战俘的坚决斗争,约6000人返回祖国,未回祖国的1.4万战俘被挟持到台湾。 不久前,我采访了抗美援朝时期担任第六十五军一九三师政委的贺明,他在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参加了志愿军战俘的接收工作。在沉重的交谈中,我们揭开了历史这沉重的一页。 积极争取志愿军战俘归国 1951年12月,朝鲜战场停战谈判进入第四议程——关于遣返战俘问题。我方谈判代表团很快阐明了自己的立场,按照《日内瓦战俘公约》中“战争结束后战俘应该毫不迟延地释放和遣返”规定的办。 美方代表虽未公开反对中国和朝鲜的立场,却在心里打着小算盘。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回忆录里说得明白:如果把包括投降在内的战俘送回“铁幕”,将来发生大战,无人逃亡。他还认为,战俘一旦不再回到共产党阵营“是对共产党有威慑作用”的。美方不愿意遣返战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把这些人补充到朝鲜李承晚和台湾蒋介石反动军队里去,以加强他们的兵力。 由于美方故意设置障碍,战争双方战俘遣返的谈判漫长而艰难。他们先是从技术层面进行破坏,经常擅自宣布休会,使谈判无法进行。在双方提供战俘资料时,战俘数字4次无端变动,最多时11.6万人,最少时7万人。从1951年12月1日谈判进入第四议程——关于战俘遣返问题,到1952年11月,在将近1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达成任何有意义的协议。战俘问题,成了停战谈判的难点。谈判中美方公然违背《日内瓦战俘公约》的基本原则,提出“一对一”、“自愿遣返”等方案。他们的荒唐方案,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的当然拒绝。 谈判不成,接着打,战场上分高低。我军从1952年9月18日起,发起了对敌反击作战。是役,我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歼敌2.5万人。此役不但重创美军,也引起了美国朝野哗然。1952年10月,艾森豪威尔在竞选总统中宣布,他当选后,亲自到朝鲜结束朝鲜战争。结果,他当选了总统。 就在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的1952年10月,美军开始夺取上甘岭、五圣山。结果,上甘岭成了美军永久的伤痛,一个3.9平方公里的地域,美军投入6万多兵力,300余门火炮、近200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血战一个多月,炮火将山头削低了三四米,竟然拿不下来。至今上甘岭战役的沙盘,依然摆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教室内,供各级指挥官、学员及专家研究,力图诠释这个难解的谜。 1952年11月17日,印度向联大提出解决朝鲜战俘问题的方案,提议由中立国印度、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瑞典成立一个遣返委员会,来处理朝鲜战争中的战俘问题。12月1日,联合国政委会以53票对5票通过了印度的提案。 1953年2月22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致函中朝方面,建议先交换伤病员战俘,他们的本意是甩掉伤病员战俘这个包袱。3月28日,金日成、彭德怀复函克拉克,同意交换伤病员战俘。4月,我志愿军伤病员战俘1030人返回,回国治疗。但是,大部分志愿军战俘,依然被羁押在美军战俘营里。 1953年5月,我军再次发起夏季攻势,三个阶段共歼敌12.3万人。在我军的沉重打击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得不再次审视这场战争。 最终,美国表示接受印度向联大提出解决朝鲜战俘问题的方案,他们倒不是屈从联合国的决议,而是清醒地看到,朝鲜战争是一场永远无法打胜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初期发起的第一次、第二次战役,就曾给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当时不是因为志愿军后勤补给困难,人员、物资难以及时到达前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早已经被赶到了大海里。 1953年7月27日,经过一年半多的谈谈打打,双方终于在板门店签定了停战协议。协议规定:“在本停战协定生效后60天内,各方面应将其收容下的一切坚决遣返的战俘分批直接遣返”,“各方应将未直接遣返的其余战俘,从其军事控制与收容下释放出来,统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战俘问题出现了曙光。 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女皇 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女皇下一篇:专家认爲他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 作品永远不会贬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