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牙齿掉光 中国500名原子弹建设者隐居合肥:50岁牙齿掉光

导语:在合肥,有500多名来自原核工业部国有221厂的退休工人。他们住在李三安街道西苑新村和五里墩街道团安村。14日上午,记者走近这些七十岁的历史英雄,听他们讲述神秘、艰辛、激情的岁月。苏联专家和中国工人在一起。自力更生是主体,

在合肥,有500多名来自原核工业部国有221厂的退休工人。他们住在李三安街道西苑新村和五里墩街道团安村。14日上午,记者走近这些七十岁的历史英雄,听他们讲述神秘、艰辛、激情的岁月。

苏联专家和中国工人在一起。

自力更生是主体,外援是补充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除了、、、彭等国家领导人,还有两位科学家:物理学家钱三强和地质学家李四光。

毛泽东主席说,这是一次小学生征求老师意见的会议。会上,钱三强用最通俗的语言向在场的领导同志讲解了原子弹的基本原理,李四光则带来了一块铀矿石,做了用仪器探测铀矿石的操作演示。

会议从下午三点持续到晚上七点。毛泽东主席做出了发展原子能和发展原子弹的决定。会议通过了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计划。聂荣臻、陈云、薄一波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原子能工作。

然后在1956年11月16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专门领导全国核工业的设计和发展。当时中央政府发展原子弹的指导方针是:自力更生,外援为辅。

当然,外援指的是苏联。从1955年到1957年,中国和苏联在原子能领域签署了四项协议。随后,大批苏联专家开始来华,协助中国研究和建设原子能。

确定了,就确定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基地。因为涉及到保密、辐射、运输、物资等一系列问题,选择基地需要费很大的脑筋。最后在青海金银潭决定。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金银潭草原,王遇见了美丽的藏族姑娘卓玛,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里有什么独特之处?

第一,从大环境来看,青海的地理位置对于外省人来说比较远;对于周边国家来说,也远离任何中外边境;对于西藏、新疆等边疆省份来说,似乎是内陆,也很远。

其次,从小环境看,地广人稀,外人很少进入,便于进行严格管控,防止泄密,便于在草原上建立畅通无阻的内部自由交流。紧急情况下,也方便疏散。

三是距离西宁只有100多公里,物资供应比较方便。

还有,金银潭草原的地形很奇特。站在这里,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前面是辽阔的草原,后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

张爱萍将军向参加原子弹试验的工作人员发表讲话。

土法铸造爆炸零件

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中,有一颗发生内爆。我们要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也是内爆型的。

如果内爆原子弹研制成功,说明下一步有可能造出氢弹。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制造原子弹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有一个最大的技术难点。炸药引爆时,能量并没有完全向内压缩,而是向四周扩散,无法实现核裂变。

1960年夏天,陈能宽带领一个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研究团队,开始攻克这个难题。爆轰实验开始时,用来溶解炸药的蒸锅是护国寺买来的普通茶炉,溶药桶是向工程师借来的。用粪纸做的药膜代替金属药膜,用机器代替手工搅拌。蒸汽溶解的炸药气味刺鼻,毒性大,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尽快搅拌,保证铸件密度均匀。

正是通过这种局部方法,成批的爆炸零件被铸造出来。经过无数次的理论计算和实验,从北京长城脚下最早的试验场到青海湖的金银潭,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中到大,从局部到整体,火工品的定型工作到1962年底基本完成。

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自然灾害和大规模运动使该国经济严重失衡,融资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不应该进行耗费人力物力的原子弹研究。

1961年,中央军委决定,由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调查原子能建设。第二年,张爱萍向中央提交了一份五千字的调查报告。根据报告,中国的核工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只要加强组织协同,保持各种保障,就有可能在1964年成功制造原子弹并进行核爆炸。

毛泽东主席看到报告后,立即作出指示:“很好,做吧。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1962年11月,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委员会,领导这项工作。这个委员会有七位副总理和七位部长,这表明了中央政府的决心。

加工铀球不能出错

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但提取铀235是一项宏大的工程。

挖掘、选矿、粗加工、分步筛选、分步提取,半成品送到北方的一家工厂,再由北方的一家工厂加工,送到西方的很多工厂...最终提取的铀235涉及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分属20多个部门,900多家工厂。

1964年1月14日,中国第一瓶丰度达到90%的高浓缩铀诞生了。当时,甘肃兰州铀浓缩厂的刘晓波被选为打开第一瓶高浓铀的操作员。后来他回忆说:我亲自提取了我们厂生产的第一瓶铀。我不想洗手...

接下来,高浓缩铀应该被精细加工成铀球。任务落到了当时年仅30岁的前公朴身上。

出了问题,几万人十年的努力就白费了,因为原材料只有一种。以前的宫浦每天都用同样大小的钢珠训练,最后一刀就能吃掉。你不用看它就知道有多少被砍掉了。

1964年4月30日晚8: 00,昔日的宫浦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特制的口罩和双层乳胶手套,像月球上的宇航员一样,一步一步向这台机床的操作平台走去。

在机床发出的丝丝切割声中,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切割刀靠近铀球。突然,只听当,铀球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从跳汰机上掉了下来。原来宫普浑身一颤,脸色顿时变白。

原来是机床的真空吸盘出了问题,铀球掉进了排屑盘。幸运的是,它一点也没有损坏。

紧张的前宫浦被安排休息,现场领导立即上交了专门准备的牛奶。稍事休息的前工普冷静下来,第二次去了工作站继续工作。以前的宫浦每次切刀都要停下来量量。过了很久,他向领导汇报:我要加工最后三刀。

后三刀不能多也不能少,前宫浦刚挺过来。车最后一次切割后,车旁测量负责人汇报,零件精度和各种尺寸数据均达到设计指标。当时负责检测的技术员兴奋地对他喊:好!前宫浦顿时觉得浑身发软,瘫倒在地。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成功爆炸。

蘑菇云升起来了

在青海金银潭草原的科学家们一步步向原子弹靠近的同时,新疆罗布泊西北部的原子弹试验基地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1963年底,33000多吨设备和数千名参与者在通往罗布泊的道路上陆续抵达核试验场。

核试验不同于一般武器试验,爆炸威力太大,必须采用遥控爆炸。因此,数十公里的电缆必须埋在地下才能与控制中心连接。

戈壁沙漠大部分是盐碱地,像石头一样坚硬。一把铁锹刨下来,在地上擦出火花,但地面没有动。为此,上级专门给他们分配了一个工程公司。前面是解放军工程连的爆破,后面是电缆工人的铺设。总共花了三个多月,铺设了几十公里的电缆。

罗布泊自然条件恶劣,风沙太大太干,设备仪器总是时不时出现问题。研究人员尽最大努力维护设备的运行。韩大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有效地给探测器增加了一个保护装置。

当他看到杂货店里卖的大锅时,他的心动了,尺寸也挺合适的,所以他买回了探测器上的一个按钮,刚刚好。后来氢弹的发展一直用这个大锅,这个大锅从来没有被打破过。有人开玩笑:美国卫星看到天上这些圆圆的东西,大概会以为中国人造出了一些先进的仪器。

1964年秋,原子弹组装完毕,但要不要试一试?有两种方案:一是开发技术暂时不做测试,二是不惧威胁,尽快测试。最后,毛泽东做了最后的决定:“尽快尝试。”

1964年9月,在新疆罗布泊的戈壁深处,原子弹试验基地竖起了一座102米高的铁塔。为了测试核爆炸的性质、当量和效果,在塔周围60公里范围内布置了90多个效果项目和3000多台测试仪器。

原子弹组装完成后,由中国最好的司机驾驶的专列负责将核弹运送到试验基地。为确保万无一失,对特种列车使用的100多吨优质煤进行了专门筛选。

10月14日,核试验场总指挥张爱萍最后一次致电北京,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最后安装工作已经结束,请指示。”周总理平静地说:“中央批准时间定在15点,祝你成功。”

10月16日14: 59: 40,主控站操作员按下启动按钮。十秒钟后,整个系统进入自动控制状态,计数器开始倒计时。接着,原子弹开始了爆轰、压缩、超临界、中子发射和爆炸的全过程。突然,金光爆发,火球空,蘑菇云升起空...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张爱萍万分激动地向周恩来报告:“我们看到蘑菇云升起,塔不见了……”

周恩来立即向毛泽东主席报告。毛泽东问:“真的是核爆炸吗?我们必须继续查明。”得知消息无误后,他迅速要求周总理向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的同志们宣布消息,并于当晚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

后来,毛泽东主席调侃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同志一吨重的奖章。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究基地已全部退役”。1996年7月30日,中国政府响应国际社会提出的禁止核试验的呼吁,宣布暂停核试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人性实验 关于人性的实验有多恐怖下一篇:京口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京口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