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苏莱曼大帝 霍尔木兹海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印度洋大撤退

导语:1553年,整个印度洋海域都是奥斯曼土耳其和葡萄牙东帝国对峙的战场。前者占据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交汇点,成为旧秩序和千年传统的自然延续。后者不惜走海路绕道而行,象征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注定整个冲突将充满不确定性。两国

1553年,整个印度洋海域都是奥斯曼土耳其和葡萄牙东帝国对峙的战场。前者占据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交汇点,成为旧秩序和千年传统的自然延续。后者不惜走海路绕道而行,象征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注定整个冲突将充满不确定性。两国在攻防上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即使你想离开,也必须得到对方的同意。

新旧系统之间的效率差距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奥斯曼帝国应该在印度洋上占得先机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奥斯曼土耳其应该是这场新冲突的赢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领土可以从欧洲的匈牙利平原一直延伸到两河流域下游的波斯湾,还有连接地中海和东方世界很长一段时间的红海。所以,只要统治者有足够的决心和意志,就不会担心没有足够的资源长期消费。

相比之下,葡萄牙的海上力量在地图上过于脆弱。大陆狭窄的领土通过几个大西洋群岛基地向南扩张,并得到非洲海岸众多贸易据点的支持。整个系统在好望角转向东方,只能维持非洲东部和印度西海岸的一小块土地占用区域。这意味着可供分配的资金、人口和其他物资将非常紧张。一旦遇到能与自己长期相持的强敌,很容易因为一两次重大失败而输掉整场比赛。

奥斯曼海军的战略重点一直局限于地中海

但是,首先是奥斯曼一方无法支撑。这是因为土耳其人的帝国到处都是风,他们几乎和所有的邻国都有冲突。生活在君士坦丁堡的精英决策层需要防范西部的哈布斯堡帝国、北部的波兰-立陶宛、东北部的莫斯科公国、东部的萨法维波斯帝国、南部的努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以及西南部的马格里布阿拉伯人。最终只能腾出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远的印度洋战场。然而他们的葡萄牙对手却没有这样的担忧,他们总是对欧洲的霸权战争免疫,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海外战场上。

同时,由于不可逆转的地理限制,奥斯曼海军分散在波斯湾和红海。即使理论上你有内线的优势,也很难在广阔的沙漠中运送大量的士兵或军备。葡萄牙语的东方体系看似分散,但却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印度中心。大部分指示和资源由果阿省长部署,由驻扎在蒙巴萨、莫桑比克和吴迪的分遣队守卫。特别是守卫波斯湾入口的霍尔木兹岛,直接卡在土耳其东南港口巴士拉。这使得奥斯曼帝国的整个印度洋军事部署以残酷的方式被一分为二。如果你不明智地放弃次要方向,你最终可能会失去一切。

奥斯曼帝国的桨帆船队经常在东方分离

冒险的撤退

晚年,苏莱曼一世决斗承包了他的印度洋战场

早在16世纪10-40年代,奥斯曼人就计划了几次用剑指向印度的长途远征。然而,由于上述不利因素,这些运动以赞助商的失败而告终。这迫使著名的苏莱曼一世做出了取舍,必须将整个印度洋水域的舰队合二为一。

当时的奥斯曼帝国长期保持大规模的海军力量称霸地中海。一方面,黑海和爱琴海的资源集中在君士坦丁堡进行统筹规划,北非的势力范围沿南部沿海扩大。因此,位于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埃及在地缘战略层面尤为重要。即使亚历山大的繁荣已经过去,另一边的苏伊士可以继续充当南部边境。离东部边境很远的巴士拉比不上,一直处于波斯帝国的军事威慑之下。此外,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亚丁已经向帝国投降,非洲东北部的努比亚和索马里也已经转向自己,这让埃及变得更加重要。

1538年进攻吴迪的奥斯曼军队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苏莱曼一世决心减少其在波斯湾的海上进攻能力,并将所有多余的船只部署到红海。为了表达自己坚定的意志,他甚至因为一些无关痛痒的错误处决了海军上将皮埃尔·赖斯。后者不仅在帝国军界赫赫有名,也是基督教欧洲大多数同僚所忌惮的。但是,他在行为上固守波斯湾的倾向,是上层阶级所不能容忍的进攻行为。取而代之的是,新任指挥官莫拉·达贝克将率领波斯湾舰队剩余的15艘加莱桨帆船上路。只有七艘状况更差的船只被留下来帮助军队在萨法维抵御波斯人。

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突破霍尔木兹岛的防线来完成这种冒险的撤退。为此,莫拉·达贝克亲自挑选了最优质的人员登船,并为他们配备了最好的火炮和充足的补给。然而,考虑到他和他的下属还有很多战利品要交付,他们不得不乘坐一艘早些时候捕获的葡萄牙商船。那是皮埃尔-赖斯生前最后的收获,肯定会给奥斯曼撤退计划带来厄运。

伟大的海盗皮埃尔·里斯因拒绝苏莱曼的战略而被处决

意想不到的激烈战斗

皮埃尔-赖斯在世时的活动为波斯湾带来了大量的葡萄牙战舰

事实上,葡萄牙人往往无法在波斯湾维持一支庞大的舰队。只有少数几艘小型福斯特桨帆战舰,这是岛上唯一驻扎的常备船。然而,由于皮埃尔-赖斯之前的劫掠,关于奥斯曼人即将大规模入侵的消息传到了印度。因此,在果阿当局的行动下,动员了大量军舰和武装商船,派往霍尔木兹岛拦截任何试图穿越海峡的土耳其舰队。其实力包括6-7艘Galen满载帆船、7-9艘Caravel快船以及共计20-25艘小桨帆船。

当年8月,原本呈扇形展开的葡萄牙舰队,全部归诺伦哈司令指挥。他在阿曼海岸的穆桑丹半岛附近停泊了大部分船只,只有两艘小桨快艇在海峡最窄的地方巡逻。经过几天的等待,我们终于在海平面上看到了16根桅杆,这是奥斯曼舰队试图沿着海岸潜行。葡萄牙人立即抛锚,按照既定的规定组成追击纵队,开始向同一个方向追击。那些装备有侧火的帆船后来开始了枪战。

霍尔木兹海峡南部的穆桑丹半岛

一段时间后,两支舰队在霍尔木兹海峡平行竞争。然而,只有葡萄牙的帆船一直保持着火力投射。这是因为他们的枪大部分都放在舰体侧翼,非常适合纵队模式下的早期作战线。然而,如果重火力的卡拉维尔和福斯特船只部署在船头,它们将无法在类似的情况下发挥作用,成为紧跟在它们后面的观众。

同样无能为力的是奥斯曼舰队。他们的加莱桨帆船只有在船头有重火力,无法有效反击。为了尽快脱离接触,连转身反击的欲望都被压制了。幸运的是,16世纪的火炮技术仍然非常有限,这使得远程火力的准确性很差,从而使土耳其人没有遭受重大损失。

葡萄牙和奥斯曼舰队的并行追击

然而,随着双方追逐的继续,莫拉·达贝克意识到他很难摆脱对手。然后下令必要的反应,让所有15艘桨帆船掉头,用最大口径的大炮射击盖伦号帆船。以后回到原来的路线,一边继续逃跑一边重装。其中一枚炮弹击中了葡萄牙旗舰的吃水线,并成功地在船体的危险区域打了一个洞。这迫使诺伦哈命令他们所有人暂时离开联系,并尽一切努力修复损坏。

然而,修复工作一完成,海峡中吹来的强风戛然而止,导致满载的帆船全部停在原地。只是土耳其人还是不高兴,因为缴获的满载战利品的商船也无法继续前进,在之前的机动中一直拖着整体速度。

奥斯曼桨帆船队被迫反击葡萄牙帆船

此时此刻,莫拉·达贝克做出了整个战役中最重要的决定。他改变了以往的低调作风,命令所有船只掉头向南突击。准备利用这个对手主力舰无法移动的绝佳机会。眼前的障碍只是一艘孤独的盖伦帆船。由于海风停止,她碰巧被困在对方的航道上,周围没有其他船只帮助防御。以至于土耳其人集中了全部火力,准备彻底摧毁这艘船。

冈卡洛上尉和他的一百名士兵必须在风力恢复之前顶住所有的巨大压力。他们几乎都集中在船体的一侧,使用所有的武器连续射击,以至于所有的土耳其桨帆船都无法靠近自己。然而,后者也有重炮,可以穿透大型海船的炮弹,这往往有被击沉的风险,然后迅速折返,完成复杂的弹药装填。经过六个小时的反复战斗,帆船的船尾楼和桅杆几乎被摧毁。

奥斯曼舰队在无风的情况下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周围的其他葡萄牙船只并没有试图去那里帮忙。然而,巨大的盖伦帆船不能用几只小桨划船来拖拽。Caravel船也依赖风,不能在原地移动。最后,只有最弱的福斯特快艇才能冲过去帮忙。然而,他们的火力明显弱于加莱的对手,很快被土耳其人的报复性炮击赶走,只为冈卡洛上尉的下属争取了一些喘息的时间。

直到晚上海风再次吹起,其他忍耐已久的帆船才得以再次战斗,原本遍体鳞伤的奥斯曼舰队也被炽热的火焰驱散。后者立即离开被围目标,在夜色掩护下逃离战场。莫拉达贝克失去了继续突围的勇气,选择带大家回巴士拉暂避。

重返战场的大帆船很快重新获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不确定的结果

奥斯曼桨帆船的典型船头布置

与他同时代的许多经典遭遇相比,1553年的霍尔木兹海战无疑让双方都感到非常委屈。拥有所有优势的葡萄牙人没有击沉任何敌方战舰。相反,由于损失惨重,他的一艘帆船被拖回霍尔木兹岛检修。土耳其人也对突破计划的失败感到特别不安。虽然没有船只被对手击沉,但由于高强度战斗,每艘船只都需要修理,许多被选中的人员在突袭行动中丧生。

从技术角度来看,霍尔木兹战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许多海军技术特点。千变万化的满载帆船在各个方面都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然而,由于依赖自然因素的权力缺陷,他们很容易在关键时刻失去链条。火炮的精度缺陷也是制约这类战舰完全统治海洋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比较古朴的那些桨帆船型,因为依靠人力操作而可以少受这种干扰。通过匹配合适的火炮,它还可以在大多数海军出没的地区发挥作用。

虽然没有重大损失,但土耳其的撤军计划失败了

面对战略撤退失败的悲惨结局,远离君士坦丁堡的苏莱曼一世选择了默认的事实。整个奥斯曼帝国的目光依旧被地中海方向的哈布斯堡对手吸引。他的印度洋战略也必须为主要矛盾做出牺牲。作为补充手段,一小批土耳其海军和陆军部队将继续渗透以埃及为基地的南部努比亚地区。这足以为奥斯曼人保住红海出口,进而将影响力扩散到遥远的南洋群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阴关桐轮而行 蕲年宫之变的过程下一篇:68海里 打捞致远舰:家国记忆下的博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