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导语:武昌起义又称辛亥第一义、武汉第一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发生的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学会、共产进步党为主的革命派决定将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两湖地区发动以武汉为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第一义、武汉第一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发生的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学会、共产进步党为主的革命派决定将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两湖地区发动以武汉为中心的新一轮武装起义。经过革命者的努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于1911年10月10日成功发动。起义的胜利逐渐导致了清朝的灭亡,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这是亚洲和中国民主共和国的开端,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

武昌起义的军事统帅是蒋翊武,参谋长是孙武,宰相是公刘。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李当选为总督,国号改为民国,号召各省人民起来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星夜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军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夺取了中和门附近的楚王台军械所。吴被选为临时司令员。缴获步枪数万支,枪支数十支,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时,驻扎在武昌城外辎重营、炮兵营、施工队的革命军也以举火把的名义发动起义,向楚王台集结。武昌二十九标的蔡,三十标的吴兴汉,亦引起义兵冲出营门,奔楚王台;后来武昌城内外各标准营的革命党人也率部起义,冲向楚王台。有3000多人参加了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10时30分,起义军分三路向总督府和附近第八镇指挥部发起进攻。并命令已入城的炮兵占领中和门、佘山的发射阵地,轰炸监察部。

起初,起义军没有强有力的指挥,其进攻因兵力不足而受挫。晚上12点以后,起义军再次发动进攻,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在总督府附近,以火光为标志放火,佘山、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火光开炮。湖广总督芮城打破监察部后墙,乘船逃离长江。第八镇控制的张彪仍在指挥部抵抗。经过反复攻击,起义军终于在黎明前占领了监察部和镇指挥部。张彪撤出武昌,整个武昌都在起义军的控制之下。

1911年10月10日深夜,在保定军事顾问处军事学院学习的同盟会成员何冠中,立即得知起义消息,组织李等同学进宿舍,偷偷溜出学校,炸毁了清军南下的唯一动脉——漕河铁桥。漕河铁桥的轰炸,延缓了清军镇压南方起义的行程,不仅极大地支持了武昌首义在湖北的下一步军事行动,而且更大的意义在于为革命者赢得了充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庆祝事件。

结果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乘风而动,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10月12日晚收复汉阳、汉口。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李当选为总督,国号改为民国,号召各省人民起来响应。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梅艳芳个人资料 1963年10月10日:梅艳芳出生下一篇:戊戌变法的影响 百日跌宕:戊戌变法的前因后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