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法国女人的穿衣风格 二次大战前的欧洲女人这样穿衣服

导语:文字|凯利·布莱克曼摘自|《时尚百年》20世纪初,巴黎高级时装屋主导了时尚界,其中最著名的是19世纪中期英国人〈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创办的时装屋,其顾客来自上流社会,包括皇室、贵族、富家小姐、“名媛”以及当时时尚界的名

文字|凯利·布莱克曼

摘自|《时尚百年》

20世纪初,巴黎高级时装屋主导了时尚界,其中最著名的是19世纪中期英国人〈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创办的时装屋,其顾客来自上流社会,包括皇室、贵族、富家小姐、“名媛”以及当时时尚界的名人。

那些买不起沃斯时装屋高成本的人,就得去其他高级时装屋,比如《Doucet》、《Doeuillet》、《Laferie》、《Jeanne Paquin》或者《the Callot Soeurs》。

圣彼得堡和伦敦都有专门的裁缝来缝制宫廷礼服和传统礼服,而伦敦的“雷德芬”和“信条”等服装公司在巴黎都有分号,它们不仅以剪裁考究的制服而闻名,而且在女装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1902年,“雷德芬”时装屋设计的正式晚礼服

当时,美国社会的达官贵人,那些被列为阿斯特夫人的“400名成员”的上流人士,频繁地横渡大西洋到欧洲购买衣服。其中,被称为“美元公主”的富家女,不仅是高级定制时装屋背后的大财主,还嫁给家庭日渐衰败、资金充裕的欧洲贵族,以换取头衔和地位。

嫁妆总是给年轻的新娘,为了满足繁忙的社会生活的需要,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程度的礼节都需要相应的礼服,在定制礼服上花费的钱多得惊人,有时是几十件。

从早到晚——早上骑马、下午休息、出国、家庭聚会、吃饭、晚上、舞会、节日、听歌剧、看戏、参观宫廷——所有场合都需要合适的服装,至少要更换三四套。哀悼需要一系列黑色服装。这些华丽的服饰上装饰着大量的刺绣、珠子、罕见的蕾丝和薄纱,并以毛皮装饰,极其奢华。

S型束腰马甲将胸部撑得高高的,臀部也抬得圆圆的;领子会嵌上金属线,让它挺拔挺拔,胸口会铺上蕾丝和雪纺,持久的宽边帽会用花朵和羽毛装饰,有时甚至是整只鸟。这些现在都是为了营造一个庄严的外观,最好是像雕像一样优雅。

上流社会的生活随着时间而变化。初夏,一轮忙碌的社交活动走上舞台:从名媛的成人礼,到在皇宫会见皇室显贵——这些华丽的场合需要穿最正式的礼服,佩戴最闪亮的珠宝——再到《阿斯科特》、《尚蒂伊》、《考伊斯》等赛马会。赛马活动之间穿插着无数的招待会、晚宴和舞会。

赛季结束后,他们搬到比亚里茨的比亚里茨或杜维尔的《多维尔》等时尚度假胜地的别墅避暑,或乘坐豪华游艇出海,或在苏格兰庄园狩猎,或在长岛的私人住宅中夜复一夜地唱歌,然后在秋季回到“城市”参加另一轮社交活动。

晚礼服大多由天鹅绒、缎子或丝绸制成,露出肩膀和手臂,长手套用麂皮包裹。露出脖子和肩膀的设计是为了充分展示华丽的珠宝。日常着装多为定制西装或精致长袍,佩戴过多配饰,包括宽边帽和阳伞。款式简单的夏季连体裤、上衣和裙子大多采用棉、细麻和亚麻材质,也有苏格兰刺绣或蕾丝装饰。

这些大量的服装包括许多巴黎时装公司的精选服装,其中几家在纽约和伦敦设有分公司,这些制服将被授权给制造商和裁缝。配饰和内衣都是从专卖店或更高端的百货商店购买的。

有些女性选择独立,喜欢“艺术化”的着装,脱离主流时尚。这些“波希米亚人”进入了前卫圈,他们在伦敦的《自由》百货公司或威尼斯的《欧米茄工坊》或《维纳·沃克斯塔特工坊》购买服装,其中维也纳工坊是维也纳艺术家和设计师共同经营的工作室,试图创新服装,虽然规模不大,但影响力不容小觑。

一些女性艺术家旨在将艺术与时尚相结合,如画家索尼娅·德伦,而另一些女性艺术家则在时尚设计中表达了她们的新思想,如俄罗斯建筑家《柳波夫·波波娃》和《瓦瓦拉·斯捷潘诺娃》。

这些女性是20世纪初“新主义”思潮席卷欧洲时艺术实验热潮的标杆人物:巴黎有野兽派和立体主义,奥地利有分离主义,德国有表现主义,意大利有未来主义,俄罗斯有建构主义;然后是超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画家、诗人、音乐家、作家和建筑师生活在被称为“波西米亚”的神秘基地、法国的蒙马特还是德国的﹝Schwabing﹞er 。它也象征着一种尝试,试图将艺术和设计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并将其带入日常生活:所谓“总剧场”的概念,意思是各种艺术成就的集合。

1909年,《迪亚吉列夫》带领芭蕾舞剧在巴黎首演,引起轰动。他们革命性的音乐、舞台设计和舞者的服装进一步给当代文化注入了巨大的影响,当然也在时尚界掀起了一股浪潮。

在巴黎,1903年开了一家时装沙龙的《保罗·波烈》在他的作品中率先对抗了这种东方狂热。他简化了服装的轮廓,不再专注于复杂的结构堆叠,改为亮色配色,用精美的刺绣装饰服装表面。

他的早期设计带有法国大革命后时期的服装痕迹。进入20世纪10年代后,他的设计转向东方民族服饰的剪裁和装饰风格,如带有波斯装饰图案和中国习俗的长袍式宽松女式大衣,或下摆带有金属丝、毛皮滚边或金流苏的束身上衣,下半身带有土耳其灯笼裤。

出生于英国的露西尔也是一位成功的设计师。她设计的每一件精致优雅的“情感长袍”都恰如其分地被赋予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名字,如“不满意的嘴唇的叹息”,呈现出雕像般的外观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妇女已经能够进入某些大学,并积极争取投票权,尽管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妇女才赢得普选权。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出现,让公众可以独自出行;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工作场所,尽管对大多数女性来说,家庭佣人和工厂工人是唯一的选择。

女性的生活方式迅速改变,一战的爆发加速了这一进程。一些妇女到前线去当战地医生、护士、司机或后勤部队;留在家乡的妇女取代了工厂、交通工具和农业用地上的男性空缺。在这些工作中,很多工作要求女性穿传统上只有男性穿的服装:实用的马裤、休闲裤或连体裤。

▲埃德蒙·德鲁克1917年画的《姐妹》

1914年至1918年的战争几乎没有减缓高级时装业:许多巴黎设计师继续推出新系列,尽管穿越大西洋的危险阻止了外国买家的到来,也限制了报纸的时尚版面和出口到北美的商品。

然而,北美的百货公司嗅到了商机,开始力推本土设计师。然而,法国时尚的魅力是无法阻挡的。即使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依然难以掩盖它的光辉。战后,巴黎轻松夺回时尚之都的领先地位。

战争期间,在服装上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改变,他们也恢复到了战前的状态。多年来,女性很难接受裤子,只有少数大胆先进的女性穿裤子,直到二战结束。真正改变的是社会本身。旧社会的阶级制度因为战争革命、政治动荡、经济萧条而开始瓦解。有钱有势的贾大量雇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战前,新女性喜欢打扮成艺术装饰时代的亚马逊女战士或独立的现代女孩。他们剪鲍勃的短发,喝鸡尾酒,很可能吸毒,在公共场所肯定会抽烟,经常去时髦的舞厅、夜总会或波西米亚小酒馆通宵跳舞。

当然,绝大多数女性并不是过着这种生活;现代女孩的存在其实是人们迷恋的怀旧幻想,虽然媒体总是特别关注“年轻貌美的Tit”丑闻,让人相信这样的女人存在。

20世纪20年代,阿尔伯特·诺布斯中的狂野女孩风格出现,不再突出胸腺和腰线,而是露出腿部。连衣裙的轮廓被简化为短直的形状,戴上包头风格的钟形帽子很时尚。束身背心并没有被完全抛弃,而是将女性的身体塑造成了男孩般的扁平身体;弹力带、拉链等新型布料的研发,让束身衣不再那么笨重。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裙子下摆的设计又长又短;手帕裙或不同高度的裙子的流行,说明时尚已经从现代少女风格转变为30年代倡导的妩媚婉约风格,女装的轮廓更加女性化,力图展现身材曲线。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电影是时尚的主要推动力。百货公司设立柜台出售仿电影服装。好莱坞声称他们对女性时装的影响超过了巴黎时装屋,但后者惊讶于他们对好莱坞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香奈儿和伊尔莎·斯奇培尔莉被委托为电影设计服装,但他们不明白服装不能受时间的影响。电影上映时,演员的服装看起来已经过时了。

好莱坞的时装设计师确实对时尚有影响,比如阿德里安为电影《莱蒂·林顿》设计的服装很受欢迎,但好莱坞最持久的影响其实是在化妆方面。

只要每个女人都模仿明星偶像的妆容和发型,就可以花相对少的钱,让自己和心目中的偶像有几分相似。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身上表演明星风格,在这方面,电影使时尚帝国民主化。

1939年,整个世界再次陷入战争,许多女性开始以同样的方式穿衣。大后方的人要节俭,回收材料,知道“修修补补会用到”。从1941年开始,英国和法国就按照L-85节俭规定对衣物进行定量配给,美国也在1942年效仿。定量配给限制了人们可以购买的布料数量,也限制了可用布料的质地和种类。

▲1942年,美国陆军女子服务团展示制服

美国陆军女子服务团的女兵穿的制服是从男式制服改进而来的。美国于1941年参战。由于材料短缺,衣服上的徽章和纽扣由象牙或塑料制成,而不是黄铜。然而,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女性的制服比英国女性的好。

1941年,英国率先实施“实用计划”,对包括服装在内的许多物品的生产做出了严格规定。伦敦时装设计师协会成立于1942年,负责设计各种符合配给制严格限制又不失时尚和格调的实用服装。纳粹入侵占领法国后,1940年以来物资短缺迅速加剧,服装黑市交易猖獗。

有些物品不受配给制的限制,帽子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尤其是在巴黎,帽子成为了展现个性的管道;在意大利,材料的短缺鼓励了鞋子设计的创新。战争期间,人们别无选择,只能遵守政策,但他们仍然尽最大努力让自己的外表保持一点时尚。

多亏了法国服装协会主席兼时装业负责人吕西安·勒隆,他成功阻止了希特勒将高级时装业迁往德国的计划。巴黎的时装业幸存了下来,100多家时装屋在战争期间继续开放。

一些非法国出生的设计师,比如《美因波切》回国后,艾尔莎·夏普·瑞丽也避开了美国,而可可·香奈儿在战争期间关闭了自己的时装店,住在巴黎的丽思酒店。战后,她流亡瑞士十年。1954年,70岁的香奈儿回到巴黎,继续将自己的标志性风格推向极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白俄罗斯人 白俄罗斯人简介下一篇:欧洲瘟疫 欧洲中世纪瘟疫防护服像鸟人 看起来恐怖 却是欧洲百姓的天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