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曹操与蔡文姬 曹操不惜代价接回蔡文姬到底为了什么

导语:建安十三年是曹操最忙的一年。年初,他回到北方的乌桓,在路上看海写诗;参谋总长郭嘉死后,曹操来不及气死,他最宠爱的儿子曹冲也死了。大喜大悲都在这一年。这一年,曹操还杀死了“老愤青”孔融和他的私人医生华佗。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

建安十三年是曹操最忙的一年。年初,他回到北方的乌桓,在路上看海写诗;参谋总长郭嘉死后,曹操来不及气死,他最宠爱的儿子曹冲也死了。大喜大悲都在这一年。这一年,曹操还杀死了“老愤青”孔融和他的私人医生华佗。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事件。今年最重要的是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他的霸权。在这多事之秋,曹操也抽空派人到胡忠去接了一位才女蔡文姬,在文化上做出了一番名篇。

有人认为曹操收回蔡文姬是为了文化事业的繁荣,甚至有人说曹操是想加强民族团结。月亮姬属于韩,属于中国,属于家,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但说到它的背景和意义,可能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好。

蔡文姬,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东汉谌刘郡邳县人。她一生有三次婚姻,其中一次嫁给了当时的南匈奴,并在那里生了孩子。曹操派人去南匈奴接蔡文姬回中原。南匈奴在政治上倾向朝廷,服从朝廷的指挥。对曹操来说,他们是附庸或盟友。

曹操找人当然不成问题,但是这个人已经嫁给南匈奴很多年了,还生下了自己家族的后代,逼着她去,她很不愿意去。因此认为,文姬归汉事件本身“加强了民族团结”,显然没有站在当时的具体环境中。应该说是曹操给了南匈奴一个难题,最后南匈奴不得不在政治军事压力下放手一搏。

曹操不傻,他当然知道这一点。他知道去接蔡文姬不容易,所以他派了一个特别的任务,带了丰富的礼物。问题是,一向有大局观的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绝对不是闲着。据说他今年很忙。他不仅有很多事情,而且充满了悲伤、伤肺和情绪化的事情。

有人说曹操和蔡文姬是一起长大的,他们这样做只是因为怀旧,完全不靠谱。曹操和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曾经是同事。他们两人都曾在法庭上以600块石头的排名占据了谈判的位置。那时,他们相遇并成为亲密的朋友。蔡邕是曹操的“老朋友”。也有可能曹操很早就见过蔡文姬,但要说到“约会”,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曹操生于155年,史书上没有记载蔡文姬出生的年份。根据她的婚姻状况和主要经历,大多数人认为她出生于177年左右。与蔡邕共事时,曹操已经30多岁,而蔡文姬还不到10岁,两人不可能是“青梅竹马”。

也有人说曹操带蔡文姬回去发展曹魏的文化事业,似乎很难让人信服。曹操虽作诗数篇,成就斐然,但终日脑子里满是军政问题,“加强文化事业建设”一时提不起他的议事日程。

更何况曹操不缺“知识分子”。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都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养子言和是伟大的哲学家。还有“建安七子”和很多没有上榜的文人。曹操不缺蔡文姬。

要说这些都不是理由,但唯一似是而非的理由似乎是旧情,但不是对孩子的爱,而是对一个老朋友的爱,因为他和老朋友蔡邕的友谊,曹操想把他的后代带回家乡。然而,因为这个原因,他派出使者,带来礼物,冒着破坏联盟的危险去求人。原因还是有些勉强。

那么,为什么是曹操呢?这可以从蔡文姬独特的身份来分析。蔡文姬的独特身份是什么?她不是蔡勇的女儿吗?

是的,蔡勇的女儿是不同的身份。大家都知道蔡邕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一位正直坦率的朝臣。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在担任《王朝国史》编辑时,参与了《东汉史》部分文章的写作,写的内容最多。

西汉历史包括班固的韩曙和东汉叶凡的韩曙,都是正史。然而,到了东汉,汉光武帝设立了一个官方历史博物馆,任务是撰写“当代史”。这本书叫《东望汉纪》,历史一部接一部地发展。许多学者参与了这项工作。汉灵帝时,蔡邕、杨彪、鲁直、韩硕等人参与编纂。其中,蔡邕撰写了42部传记和10部编年史。

所以王允想杀蔡邕的时候,蔡邕提出《东汉史》还没有写完,他愿意像司马迁一样接受惩罚和赎罪,然后继续他的历史。正是这句话提醒了王允,王允绝不允许当代历史由对手蔡邕书写,更坚定了杀他的决心。史书中提到蔡邕写的几十本传记,具体书名因天下大乱而失传。《东汉史》的主要作者是后来的杨彪。

曹操对杨修的父亲杨彪没有太大的好感,于是找借口惩罚他。他是一个在政治上不同的人。书写历史的笔就在这样的人手中,曹操当然不放心。

当时不像现在,有研究历史的档案馆、图书馆、数据库,找几个专家就可以成立一个“写作小组”。当时资料匮乏,人才难求,学习更为私人化、家族化,朝廷四处奔波,国家档案书籍早已失传。个人收集的书籍可以作为补充,同时也依赖于学者们的另一项辛勤工作:默读。

蔡文姬回来后,曹操曾问她:“听说你家有很多书。不知道你还有多少印象?”蔡文姬回答说:“我已故的父亲留给我4000多本书,这些书都被留下了。根据我自己的记忆,我只能保存400篇文章。”

背诵400多篇文章令人惊叹,这说明蔡文姬在父亲身边的时候,对蔡邕的创作,包括修改历史的工作非常熟悉。虽然蔡邕不在了,但蔡文姬还在,所以她凭记忆继续写《汉纪·东观》是曹操接她回来的主要原因。

这项工作只能由蔡文姬来完成,但后来政局发生了变化。汉朝灭亡于曹丕禅朝,汉献帝成为杨珊的官员。《汉纪·东观》中汉灵帝的书写结束,蔡文姬继续书写的篇章没有流传下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年羹尧的妹妹 年羹尧如何一步步位极人臣下一篇:武松怎么死的 水浒英雄武松的墓究竟在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