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平遥县衙 平遥县衙的变迁和历史

导语:平遥县政府办公室位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元、明、清三代定型。保存最早的建筑是从袁到郑,历时六年。它有600多年的历史。整个政府办公室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中轴线长200多米,东西宽100多米,面积2.6万多平方米。

平遥县政府办公室位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元、明、清三代定型。保存最早的建筑是从袁到郑,历时六年。它有600多年的历史。整个政府办公室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中轴线长200多米,东西宽100多米,面积2.6万多平方米。

历史演变

自从平遥成为县知事后,平遥就有了自己的政治权威,县政府部门。平遥县早期的老崖遗址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无处可寻。县城西南角现存的县衙,是明清时期的府衙。据明代成化十一年山西通志记载,此官署最早建于元至郑六年,三年由时任平遥县代主簿孙再明重修,历时六百余年。

平遥县政府成立已久,但由于历史原因,早期的建制已经消失。据《平遥县志》记载,8月6日晚,元大德县发生大地震,造成7000多人伤亡,2万多间房屋倒塌,县政府大楼全部倒塌。

明朝万历十九年,知县何其志将三道门改为砖门道,在门道上加了三道题,并在县衙东侧新建了三间殷宾馆。

明万历二十五年,县令周至度在县衙门外东侧增设了一座观风楼。

明万历四十七年,知县杨对县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有三座重修的城门,三座修缮过的仪门,一座在东西角门,三座新建的土地神龛,一座木牌坊官正阁,五座重修的大堂,其中东端有钱粮库,西端有武备库,院内有东西厢房三座,东端有赞正阁,西端有栾家库,新增吏、户、礼、兵、刑。至此,明清平遥县治格局已基本定型。

明代万历四十八年,监壁改为砖石结构,仪门外的城门内建有14座砖窑,名为“税役房”,供老人收粮。衙门外,东侧新装修张艺馆、阴阳科学与医学,西侧新装修沈明馆。衙门对面的露西,建了9个管马房、轿夫房、总辅房。

清朝顺治十二年,知县王立日在府衙东侧增设钟楼。

清乾隆十九年,侯祠建在县衙东侧空,包括三个正殿、三个前殿和一个戏台。

清乾隆五十六年,县衙东侧的关帝庙、观音庙、火神庙修缮完毕,原三文正殿扩建为五间,殿西侧增设三间庄班房。

清嘉庆六年,庄班房前筑影壁,关帝、观音、火神祠前重修三座音乐建筑。

清道光七年,关帝庙、观音庙、火神庙内院东西房改建,外院增设庄班三班一厨。

光绪五年,知县整修县衙东花厅。

清光绪七年,知县西凉对二厅、东西门厢房、子房进行了修缮,对府门东西厢房、花厅院南、东厢房进行了修缮。所有其他受损的房屋都被修复了。清代县衙的修复制度到此结束。

民国元年,平遥县改称县府,县令改称县知事。到民国37年,下属机构多次变更,古建筑长期失修。

1949年,平遥县衙成为平遥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此后大部分旧建筑被拆除重建。1996年,恢复衙门、大堂和沈明馆。1998年底,县政府13个工作单位全部搬迁,县文物局牵头实施了县政府全面修复计划。2000年上半年,府中东线的建筑基本恢复为平遥县政府博物馆,也正式对外开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石玉湘 湘西剿匪国军真实的实力下一篇:泰山神 东岳大帝是谁的化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