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烧碱的化学式 烧碱历史

导语:以下烧碱历史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一、工业烧碱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转载://bbs.wcoat/thread-43147-1-1。氯碱工业以盐为原料,通过电解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等一系列氯气产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90多年的

以下烧碱历史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一、工业烧碱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转载://bbs.wcoat/thread-43147-1-1。氯碱工业以盐为原料,通过电解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等一系列氯气产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90多年的历史。氯和烧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造纸、纺织、石油等行业,以及漂白、杀菌和饮用水消毒。

它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特点氯碱工业除了原料易得、生产流程短、腐蚀和污染严重外,还有以下两个独特的问题:氯和苛性钠是在盐溶液被氯和碱的平衡电解时以固定的质量比生产的。

就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对烧碱和氯气的需求可能不符合这个比例,因此存在烧碱和氯气供需平衡的问题。在氯少的情况下,由于氯不便于大量储存和运输,烧碱的生产总是由氯的需求决定,经常出现烧碱短缺的问题。

在石油化工和基础有机化工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大量使用氯气,造成烧碱过剩。为了平衡氯碱,一些国家通过碳化平衡烧碱溶液或电解液来生产纯碱或出口烧碱。

然而,在工业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常会出现氯气过剩的问题。能源消耗主要是电能的大量消耗。

氯碱生产用电量仅次于电解铝生产。在美国,氯碱行业的用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2%。

1983年,中国氯碱工业用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8%。因此,电源和价格对氯碱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

各国都重视选择降低功耗的先进设备,如用金属阳极代替石墨阳极、降低电压、减小电极距离等,进一步降低功耗。到1980年,金属阳极电解槽约占世界氯碱产能的一半。

20世纪70年代,离子膜电解出现,开辟了一条新的节能途径,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有64个国家拥有氯碱工业。1982年氯气年生产能力为42Mt,烧碱年生产能力为46Mt。

烧碱产能按地区划分:北美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4%;西欧约占27%;亚洲和大洋洲约占19%;苏联和经贸协会国家约占15%;中美洲和拉丁美洲约占3%;非洲和海湾国家不到1%。就国家而言,美国氯碱行业产能最大,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0%,其次是日本、联邦德国、苏联和中国。

氯碱工业有三种生产方法:隔膜电解、汞电解和离子膜电解。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约55%使用隔膜电解,主要是中国、美国和苏联;汞电解约42%,主要在意大利、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英国和印度;离子膜电解约占3%,主要在日本。

最大的氯碱厂是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弗里波特工厂,采用隔膜电解法。1983年,烧碱和氯气的年生产能力分别为2.56和2.33百万吨。发展方向:降低能耗和保持氯碱生产平衡仍将是氯碱行业的两大问题。

近年来,大多数大中型氯碱厂都在进行技术改造,以降低生产成本。在研究中,离子交换膜的性能和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考虑了氧阴极技术;微孔膜和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析氢电位低的阴极应用于现有的电解槽等技术。

这些都将给氯碱行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论坛。wcoat/thread-52109-1-1。2008年中国氯碱工业展望。我国氯碱工业是用电解盐溶液生产烧碱、氯气和氢气的工业生产,是重要的基础化工产业之一。我国氯碱行业主要采用隔膜法和离子膜法两种生产工艺。

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包括烧碱、聚氯乙烯、氯气、氢气等。氯碱产品主要用于制造有机化学品、造纸、肥皂、玻璃、化纤、塑料等领域。

近年来,我国氯碱工业发展迅速。现有氯碱企业扩大了产能,一些新企业陆续投产。产能快速增长,氯碱行业呈现加速向规模化、高科技化发展的趋势。随着产能的快速增加,我国氯碱行业在技术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装置规模更大,装置技术水平提高。中国氯碱工业正在大规模、高科技化发展。

截至2006年底,全国烧碱产能为1761万吨/年。2006年新建、扩建烧碱产能394万吨/年,实际产量290万吨/年,增长20%左右。2007年1-6月,我国聚氯乙烯产量大幅增长。

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PVC年生产能力为1231万吨,1-6月总产量为473.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2.5%。外贸继续保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的态势:1-6月,我国出口纯PVC粉39万吨,同比增长58.5%;进口纯粉52.8万吨,同比下降12.6%。

中国氯碱行业产能逐年扩大,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企业也在盲目扩张。部分地区依靠一定的资源优势规划建设大型氯碱项目,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的危险。而且我国氯碱生产技术落后,电石法生产PVC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为此,氯碱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宏观产业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为了限制行业盲目发展,国家在2007年底出台了《氯碱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了氯碱行业的准入门槛;氯碱生产企业应积极开发节能减排新技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氯碱行业上游原料供应充足,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

二、碱、烧碱和纯碱的使用历史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肥皂配方起源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人们将1份油和5份碱性草木灰混合制成洗涤剂。欧洲有许多关于肥皂起源的传说。说到古罗马高卢人,每逢节日都会把羊油和山毛榉灰溶液搅拌成浓稠的形状,涂在头发上,梳成各种发型。有一次,节日遇上大雨,头发都湿透了,但人们不小心发现头发是干净的。也有人说,罗马人祭祀神灵时,烤好的牛羊油滴入草木灰中,形成“油球”。女人洗衣服时,发现沾有“油球”的衣服更容易清洗。这表明人们使用动物脂肪和草木灰肥皂已经有几千年了。

考古学家在意大利庞贝遗址发现了一个肥皂作坊。它表明罗马人早在公元2世纪就开始了最初的肥皂生产。中国人早就知道草木灰和天然碱是用来洗衣服的。人们还把猪胰腺和猪油与天然猪肉混合,做成块,称为“胰腺”。

肥皂在早期是一种奢侈品,直到1791年,法国化学家卢布兰成功地用电解盐廉价地制备出苛性钠,古代用草木灰制备苛性钠的方法才告结束。1823年,德国化学家舍费尔发现了脂肪酸的结构和特性,肥皂就是其中之一。19世纪末,制皂工业由手工作坊向工业生产转变。

三、工业烧碱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转载://bbs.wcoat/thread-43147-1-1。氯碱工业以盐为原料,通过电解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等一系列氯气产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90多年的历史。氯和烧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造纸、纺织、石油等行业,以及漂白、杀菌和饮用水消毒。

它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特点氯碱工业除了原料易得、生产流程短、腐蚀和污染严重外,还有以下两个独特的问题:氯和苛性钠是在盐溶液被氯和碱的平衡电解时以固定的质量比生产的。

就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对烧碱和氯气的需求可能不符合这个比例,因此存在烧碱和氯气供需平衡的问题。在氯少的情况下,由于氯不便于大量储存和运输,烧碱的生产总是由氯的需求决定,经常出现烧碱短缺的问题。

在石油化工和基础有机化工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大量使用氯气,造成烧碱过剩。为了平衡氯碱,一些国家通过碳化平衡烧碱溶液或电解液来生产纯碱或出口烧碱。

然而,在工业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常会出现氯气过剩的问题。能源消耗主要是电能的大量消耗。

氯碱生产用电量仅次于电解铝生产。在美国,氯碱行业的用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2%。

1983年,中国氯碱工业用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8%。因此,电源和价格对氯碱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

各国都重视选择降低功耗的先进设备,如用金属阳极代替石墨阳极、降低电压、减小电极距离等,进一步降低功耗。到1980年,金属阳极电解槽约占世界氯碱产能的一半。

20世纪70年代,离子膜电解出现,开辟了一条新的节能途径,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有64个国家拥有氯碱工业。1982年氯气年生产能力为42Mt,烧碱年生产能力为46Mt。

烧碱产能按地区划分:北美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4%;西欧约占27%;亚洲和大洋洲约占19%;苏联和经贸协会国家约占15%;中美洲和拉丁美洲约占3%;非洲和海湾国家不到1%。就国家而言,美国氯碱行业产能最大,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0%,其次是日本、联邦德国、苏联和中国。

氯碱工业有三种生产方法:隔膜电解、汞电解和离子膜电解。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约55%使用隔膜电解,主要是中国、美国和苏联;汞电解约42%,主要在意大利、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英国和印度;离子膜电解约占3%,主要在日本。

最大的氯碱厂是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弗里波特工厂,采用隔膜电解法。1983年,烧碱和氯气的年生产能力分别为2.56和2.33百万吨。发展方向:降低能耗和保持氯碱生产平衡仍将是氯碱行业的两大问题。

近年来,大多数大中型氯碱厂都在进行技术改造,以降低生产成本。在研究中,离子交换膜的性能和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考虑了氧阴极技术;微孔膜和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析氢电位低的阴极应用于现有的电解槽等技术。

这些都会给氯碱行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转载://BBS。wcoat/thread-52109-1-1。2008年中国氯碱工业展望中国氯碱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化工产业之一。我国氯碱行业主要采用隔膜法和离子膜法两种生产工艺。

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包括烧碱、聚氯乙烯、氯气、氢气等。氯碱产品主要用于制造有机化学品、造纸、肥皂、玻璃、化纤、塑料等领域。

近年来,我国氯碱工业发展迅速。现有氯碱企业扩大了产能,一些新企业陆续投产。产能快速增长,氯碱行业呈现加速向规模化、高科技化发展的趋势。随着产能的快速增加,我国氯碱行业在技术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装置规模更大,装置技术水平提高。中国氯碱工业正在大规模、高科技化发展。

截至2006年底,全国烧碱产能为1761万吨/年。2006年新建、扩建烧碱产能394万吨/年,实际产量290万吨/年,增长20%左右。2007年1-6月,我国聚氯乙烯产量大幅增长。

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PVC年生产能力为1231万吨,1-6月总产量为473.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2.5%。外贸继续保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的态势:1-6月,我国出口纯PVC粉39万吨,同比增长58.5%;进口纯粉52.8万吨,同比下降12.6%。

中国氯碱行业产能逐年扩大,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企业也在盲目扩张。部分地区依靠一定的资源优势规划建设大型氯碱项目,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的危险。而且我国氯碱生产技术落后,电石法生产PVC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为此,氯碱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宏观产业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为了限制行业盲目发展,国家在2007年底出台了《氯碱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了氯碱行业的准入门槛;氯碱生产企业应积极开发节能减排新技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氯碱行业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

第四,什么是烧碱,有什么用

烧碱是指氢氧化钠。纯产物为无色透明晶体,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烧碱、烧碱。为强腐蚀性强碱,一般呈片状或块状,易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易潮解,易吸收空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可以加盐酸检查是否变质。

烧碱的作用:1。洗涤剂生产:氢氧化钠用于生产各种洗涤剂。2.造纸:由于它的碱性,它被用于煮沸和漂白纸张的过程中。

3.人造纤维和纺织品:棉织物经过烧碱溶液处理后,可以去除覆盖在棉织物上的蜡、油脂、淀粉等物质,同时可以增加织物的丝光色,使染色更加均匀。4.精制石油:石油产品经硫酸洗涤后,也含有一些酸性物质,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再用水洗涤,才能得到精制产品。

5.水处理:在污水处理厂,氢氧化钠可以通过中和反应降低水的硬度。延伸资料:苛性钠的历史:1787年,尼古拉斯·勒布朗医生发明了一种合适的从盐中制备氢氧化钠的工艺,并进行大规模生产。

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创立了酸碱电离理论。他提出酸是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所有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物质,碱是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所有阴离子都是氢氧离子的物质。由此,氢氧化钠的碱性得到了明确的定义。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氢氧化钠。

五、纯碱烧碱的通用名称和化学式..

苏打是碳酸钠:

Na2CO3

105.99

块碱、纯碱、烧碱、纯碱和纯碱

白色粉末或细粒晶体

苛性钠是氢氧化钠:

将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水中放出热量;又称烧碱、烧碱、烧碱和氢氧化钠,是常见而重要的强碱。

英文名氢氧化钠。

苏打水晶不是苏打,它是有结晶水的。

参考文献:

不及物动词烧碱和氯碱

化学名:氢氧化钠分子式:NaOH分子量:39.997理化性质:本品为强碱性强腐蚀性,30%烧碱常温下为液体。

当与酸接触时,它会剧烈反应,释放大量热量,腐蚀金属,腐蚀一些塑料、橡胶和涂层。用途:广泛用于洗涤剂、肥皂、造纸、印染、纺织、医药、染料、金属制品、基础化工和有机化工。

氯碱工业生产的原料和工艺:盐水电解,即将原盐NaCl溶于水中,加入NaCO 3和NaOH,去除原盐中的Ga离子和Mg离子。通常氯化钠浓度达到315克/升以上326℃以下,然后预热温度达到75-85摄氏度。然后,直流电通过电解槽进行电解,在阴极和Cl2产生H2;在阳极产生;出来的电解液是NaOH溶液,然后根据需要蒸发到需要的浓度。

生成的NaOH溶液根据需求方要求的浓度销售,生成的H2和Cl2一般销售,但一般氯碱有一些额外的生产PVC和漂白粉的后生产厂,是自产自销。烧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形态上可分为液碱和固碱,又可分为30%液碱、32%液碱、42%液碱、45%液碱、50%液碱、73%固碱、95%固碱、96%固碱、99%固碱等。

产品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印染、医药、冶金、电力等部门。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烧碱生产大国,商品略有过剩,每年向国际市场出口烧碱30多万吨。

国内烧碱生产和市场现状1。烧碱生产和产量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190多家烧碱生产企业。我国烧碱生产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关键技术进口少等缺点,产品竞争力较弱。

近年来,随着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始走向规模化。烧碱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山东省,有20多家企业。

2003年国内烧碱生产企业190家,平均产量4.94万吨,其中10万吨以上企业24家,总产量397家。14万t,占42%。

截至2004年10月底,我国烧碱年生产能力达到1196万吨,2004年实际生产能力增加174万吨。由于电力和原盐供应不足,所有新增产能都达不到产量,2004年实际产量增加约105万吨。预计2005年将达到1400万吨/年,2005年下半年产量增长稳定。2010年前有扩产计划的企业91家,将新增产能633万吨。

目前市场上烧碱的消费结构和占比主要是轻工、化工、纺织,约占每年烧碱消费总量的76%,其他行业包括医药、冶金、军工、环保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碱消费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轻工业和纺织业呈下降趋势,而医药、精细化工、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2.烧碱进出口情况及表观消费量目前,由于国内企业缺乏大型液碱储运设施,国内烧碱出口量不大。液碱出口量大的企业是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齐鲁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氯碱厂,固体和片状烧碱出口主要集中在天津和四川。

近年来我国烧碱的进出口和表观消费量如下表所示。我国烧碱近年进口、出口量和表观消费量年产量万吨进口量万吨出口量万吨库存万吨表观消费量增长率P% 1999 572 2。40 22.00 20 532.00—2000 667 2.59 17.50 10 642.00 20.68 2001 738 1.69 41.05 8 690.63 7.50 2002 827 11.48 37.85 15 785.63 14.38 2003 939 10.53 37.30 17 895.23 13.40 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GDP增速9.5%。根据中国。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市场条件有相当大的差异。各地区氯碱发展不平衡,氯碱下游产品加工企业相对集中、氯气需求旺盛的地区发展较快。在做大做强企业的思想指导下,近年来我国烧碱产量快速增长。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民间资本纷纷投资氯碱产业,新一轮氯碱投资热潮兴起。

总的来说,目前在扩大各类企业规模的基础上,我国烧碱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价格相对稳定,波动不大。虽然每年都有部分烧碱出口以缓解国内市场,但未来仍会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内市场趋于国际化,亚太地区过剩烧碱开始寻找出路,竞争将十分激烈空。

在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关用碱项目引进发展、世界加工厂优势以及聚氯乙烯等氯耗产品需求旺盛的推动下,烧碱产量将快速增长,市场容量将进一步增加。3.烧碱市场走势分析近年来,全球烧碱总体走势平稳,价格波动不大;2000年,国内市场供需平衡,价格稳定。

2001年,国际市场逐渐回暖,尤其是在欧洲市场的带动下。国内烧碱出口呈现良好态势,出口量41.05万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国内烧碱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到2002年,氯碱企业扩产,市场量大增,产品供大于求,导致价格快速下跌,6月份跌至谷底后开始反弹。美国911事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烧碱市场也因此受挫。

2003年,国内国际市场都处于低迷状态,这伴随着下半年的全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穿越东晋末年 单女主非种马历史小说下一篇:nga论坛 nga论坛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