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李斯简介 丞相李斯简介

导语:丞相李斯简介秦国丞相李斯,现今河南上蔡人,是当时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很多政治措施都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丞相李斯生于公元前284,字通古,号称是博通古今,李斯最终的宿命还是比较凄惨的,被

丞相李斯简介

秦国丞相李斯,现今河南上蔡人,是当时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很多政治措施都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丞相李斯生于公元前284,字通古,号称是博通古今,李斯最终的宿命还是比较凄惨的,被判腰斩。

丞相李斯

李斯在秦始皇登上皇位之后,被封为左丞相。期间,李斯建议秦始皇撤除了周天子时期的分封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也成为后来历朝历代的政治模板。这些制度都极大的推动了秦国的发展,可以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国家的稳定上,李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经济上,李斯主张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改变了六国时期货币、度量衡混乱的局面,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对于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促进民族的融合以及维护国家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李斯的主张使得国库日益充盈,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裕。

但是丞相李斯在后来的时候,与赵高一起害死公子扶苏,将胡亥推上皇位。胡亥在位的时候广修宫廷,残害百姓和朝中大臣,最终使得秦朝仅仅二世就灭亡了。这些和李斯也有着莫大的关系。虽然李斯在后期做了很多错事,但是他为秦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是不能磨灭的。

李斯作品介绍

说起李斯,大家可能都想到的是他是秦国的政治家,他帮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以及在秦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律。但是大家可能忽视了他作为一个文学家和书法家的贡献,他创造了小篆字体,供人们临摹,李斯作品中的文学价值也非常高的。那么李斯的作品有哪些呢?这些作品又有什么精彩之处呢?

《谏逐客书》书法作品

首先在秦国统一前,各国文字形态意义各不相同,李斯将大篆简化,创造出了一套简单规范的文字,也就是小篆或者叫秦篆,并通令全国使用。之后在秦始皇的命令下,他在泰山、琅琊、会稽等地先后写下了石刻作品,内容精彩,字体美观。值得注意的是在秦统一之前,秦始皇曾经下令驱逐六国的客卿,李斯反对这一决定,向秦始皇上书陈述逐客的弊端,这篇上书就是着名的《谏逐客书》,当然这也是李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今天人们知道的李斯作品有:《谏逐客书》、《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等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列举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两句简要分析他作品精彩的地方。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这是《谏逐客书》中的几句被人们传诵至今的名句,意思是,我听说土地广阔才能才更多的粮食,国家打了人才多,军队强士兵才能更加勇猛。泰山不舍弃每一粒土壤,才能这么高大雄伟,江海不厌弃每一条细流,才能如此之深;国君不抛弃每一个人民众,才能成就贤明的美德。

李斯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向嬴政说明逐客的坏处和让各国客卿留下的好处。可谓是形象生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然最后嬴政采纳了他的建议,也才能在短短十年内灭掉了东方六国。“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一句更是历代后人代代传诵称赞不已。

李斯之墓在哪

说起李斯这个人物,大家或许都知道他是秦始皇时期的丞相,是秦国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为秦王朝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在秦统一后制定了很多政治法律政策,为秦国的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他被赵高陷害,被腰斩致死了。那么大家知道李斯墓在哪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斯墓。

李斯墓

如今的李斯墓已经成为了着名的旅游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它的位置在蔡国老城的西南方向,是一个非常高大雄壮的土冢。墓的四周是由石阶堆砌而成的,墓地前面有一块墓碑,上面刻着“秦丞相李斯之墓”。墓地四周围栽种满了松柏和花木,在西边是李斯跑马岗和李斯饮马涧。根据传说这里是李斯年轻时候骑马奔驰和喂马喝水的地方。整个墓地高大雄伟,林木葱郁溪水清澈并且鸟语花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去处。古往今来许多着名诗人都在此地为李斯墓题过诗词,比如唐代的胡曾,他写的“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这首诗也是被人们广为传诵。

这首诗说的就是李斯在帮助秦始皇之后,不想着功成身退归隐田园,反而继续为秦国效力,最终落得梦断身死的下场,当然在今天看来这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李斯墓经历几千年的沧桑,虽然也曾被破坏过,但经过历代人们的修善,一直保存到了今天,这是极为不易的。在我们吴李斯墓地旅游观光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对墓地的保护。

秦朝宰相李斯腰斩

李斯字通古,是现在的河南上蔡人,生于公元前284,是秦朝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李斯可以说是秦王嬴政左右臂膀,可以说嬴政的贤德之名一半是由李斯成就的,但是同时李斯杀害韩非子,秦始皇焚书坑儒也和他有很大的关系。

李斯画像

李斯在历史上可以说也是有很大成就的,但最终却被判腰斩死于公元前208年。当时秦始皇已经死去,李斯和赵高勾结杀死公子扶苏,将秦二世胡亥推上了皇位。本应该两人都是功臣,也确实受到了胡亥的推崇。但是赵高毕竟是胡亥的老师,很是受到胡亥的信任。赵高的权力欲望越来越大,时间一长他就觉得李斯不配与他在同一高位,想要将李斯弄死。于是就构陷了李斯想要反胡亥统治的罪名,最终胡亥相信了,李斯腰斩,在秦二世二年七月被杀死。

据说李斯腰斩的时候咸阳城内的百姓都去看了,李斯的死在他们心中都留下了不同的感慨,尤其是李斯的那一句“牵犬东门岂可得乎?”更是让人心中遐想不已。对于赵高来说心里是万分高兴的,因为铲除了自己的对手,胡亥将来就要听他一个人的话了,但对于李斯的儿子李由来说心里是万分悲苦的,因为自己的父亲就要逝世了,百姓们更是深深地感受到了悲凉。百姓们不在意谁做皇帝,但是他们知道李斯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腰斩李斯可以说是秦王朝的一大损失。秦朝只到二世,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没有一个好的辅佐之人。

李斯的代表作介绍

李斯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称霸天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秦国统一后,又多次上书,参与制定国家法律、货币等制度,功不可没,这样一位政治大家李斯的代表作有哪些呢?

李斯代的表作

在政治上,李斯的代表作是《谏逐客书》,他向秦王上书这一文章的背景是在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实力日益强大,别的国家没有办法,韩国怕被秦国灭掉,于是派人到秦国,企图说服秦王修建水渠,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牵制秦国剥削他国,但韩国的意图很快被察觉,而且别的国家纷纷效仿韩国做法,一时之间,朝廷纷争不断,秦王下决定,驱逐一切的来客,而李斯也在驱逐名单中。于是,李斯上书《谏逐客书》,他认为驱逐来客不利于天下统一,只能让人才流落到别的国家,情词恳切,秦王贤明,听取了李斯的意见。《谏逐客书》广为流传。

在书法上,李斯的代表作是《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在秦国刚刚统一天下时,诸侯各国分裂严重,语言和文字的差异很大,秦始皇希望有一套标准的文字方便大家沟通,李斯擅长书法,把大篆的字体进行删减,整理出简单的文字,秦始皇看到后,决定推行这些字体,在与始皇出游中,李斯书写了刻石《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

李斯和韩非子资料介绍

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坚持封建的君主专制思想,这一思想对两千年后的中国产生了极深的影响。同时荀子的学生,都是法家学派的佼佼者,李斯和韩非子的关系怎么样呢?

韩非子简介

李斯,是我国秦朝时期的着名的政治家,他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斯和韩非子都师承荀子,李斯从荀子那里学习了“帝王之术”,学成后,比较了各个国家的情况,决定选择野心勃勃的秦国,并把“帝王之术”根据秦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变。李斯的思想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重视,很快就加官进爵了,他为秦始皇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离间六国君主,统一六国的办法。

而此时的韩非子也满怀治国的热情,创法家学派,名扬天下,但是他的几次谏言并没有得到昏庸的韩王重视,韩非子常常感叹没有用武之地,他看到秦始皇正在四处搜罗良臣谋士,想着自己的同窗李斯也在秦国混的如鱼得水,可以和李斯一起,帮助秦始皇一统天下,自己的才能也有地方施展。

韩非子虽然口吃,但是写文章从善如流,李斯都自愧不如,韩非子的思想言论被秦王看到后,秦王大为赏识,并且出兵攻打韩国。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李斯害怕自己的地位不保,十分嫉妒韩非子,于是将毒酒给了韩非子,韩非子死于狱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包青天之狄青 狄青和包拯之间的对比下一篇:张自忠吧 张治中和张自忠有什么关系

文章评论

  • 孤浪王者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政治手段和思想仍然影响着当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