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新文化运动的时间 新文化运动时间是什么时候

导语:新文化运动时间是什么时候众所周知,在我国近代史,经历了一系列黑暗的历史事件。而这一系列的屈辱和压迫,也促使了人们的反抗和斗争。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轰轰烈烈的展开的。说起新文化运动,肯定都不会陌生。那么,对于新

新文化运动时间是什么时候

众所周知,在我国近代史,经历了一系列黑暗的历史事件。而这一系列的屈辱和压迫,也促使了人们的反抗和斗争。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轰轰烈烈的展开的。说起新文化运动,肯定都不会陌生。那么,对于新文化运动时间又了解多少呢?

新文化运动领导人鲁迅照片

据悉,新文化运动持续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新文化运动时间也分了两个时期,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时间是从1915年到1919年。当时的中国,人们遭受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同时还遭受了外来侵略的压迫。另外很重要的一点,随着外国侵略者的进一步入侵,也带来了许多国外的思想文化,人们越来越希望可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新文化运动前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后期时间是从1919年到1923年。新文化运动最大的贡献,就是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进行了抨击,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口号。在新文化运动之前,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称帝,同时大肆宣传孔子的封建学说,从而希望通过这种文化,巩固自己的统治。受此影响,新文化运动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反对孔子。

当时很多人模糊了封建和传统文化的概念,认为旧的通通都是不好的,所以将很多传统文化的物质的东西全部销毁,十分遗憾。所以新文化运动时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愚昧”。

新文化运动核心成员照片

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意义最深远的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传统礼教,启发了民众的民主意识,有力推动了现代科技在中国的发展,更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重要基础,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

新文化运动最初起源于上海。1915年,留日归来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了大量提倡自由、民主与科学的文章,以犀利的笔触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起进攻。《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那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地,为何转移到了北京呢?那便要从1917年7月,民国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始说起。

蔡先生就任后,积极倡导学术民主与思想包容,在他的主张下,无数教育界进步人士相继到北大任教,其中就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代表人物。

据说,最繁荣的时期,北大校园内随意走走逛逛便能遇到当时的诸多名流、学者,一时间,红楼一代往来无白丁,就连毛泽东同志也曾于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间在此任图书馆新闻纸阅览室书记,因而,历史上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北京大学,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介绍

近代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有哪些活动?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向封建旧文化宣战的过程。

新文化运动剧照

自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涌现出一大批“睁眼看世界”的近代知识分子,他们满怀报国热忱,开始重新思考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其中,尤以鲁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些具有留日背景的进步文人为代表。这期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发展迅速,无数进步人士积极投身同盟会发起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使得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可以说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的逐步推进,注定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掀起一场天翻地覆的思想变革。

在进步思潮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前期涌现出许多积极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愚昧的刊物,诸如鲁迅主编的《新青年》、胡适创办的《努力周报》,以及陈独秀与李大钊联合创办的《每周评论》等,皆为启蒙近代民主思潮,挑战封建传统道德观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声。

新文化运动有着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为近代中国民众带来了一场思想意识领域的全面洗礼,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前期导向作用,也为推动中国的文化繁荣与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性质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历史上必讲的一段,这也就显示了其承上启下的重要性。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革命、起义、运动,因为其发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所征讨的对象不同等,性质也就不尽相同。这其中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呢?

新文化运动配图

新文化运动爆发之前,人们经过一系列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封建帝制的统治,进入了中华民国的时代。但是,当时资产阶级才刚刚起步,力量十分薄弱,没过多久在帝国主义的帮助下,袁世凯这个封建的军阀就窃取了这场战争的胜果。虽然当时资产阶级进行着反抗的战争,但由于力量太弱小,经常失败,最后袁世凯甚至要重新称帝,恢复之前的社会,这使得民国的称号也是名不副实。这期间,各西方列强无法顾及到中国,都在自保,中国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得到了发展,力量也渐渐增强。一部分先进人士接触到先进的知识和思想,希望通过这些改变中国人民的思想,希望他们不要被封建的思想一直束缚着。所以以胡适为首的知识分子,开始翻译西方的文献,传播新的思想,让人们意识到可以换一种活法,这也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根据此,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应该是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

在此之前,中国因为自身发展的原因,虽然会有农民起义等等,但反对的只是当时的统治,希望换一个仁善的君主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思想一直是封建的思想,经过这场运动人们意识到是可以换一种方式的。因此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完整的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在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一批接受过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人的带领下顺利而有序地进行着。考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就可以发现,新文化运动的发动并非偶然,它是有道理有基础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兴起的一个运动。

新文化运动配图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使新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然。辛亥革命以后,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一部分文人作家的思想得到了启蒙。像多骨诺米牌那样,这一小部分新思潮的力量将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更多的人心里。新文化运动只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作用在于加速推进民主共和思想的普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等人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当时胡适还曾写过一首白话诗《蝴蝶》,这被看做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又一阶段。

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也有其复杂性。当时,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旧中国的侵略,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也越来越暗无天日。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这三座大山压着的中国不堪重负,摇摇欲坠。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新文化运动正是中国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体现。经济上,民族资产阶级重新登上政治舞台,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顺应民意,顺应社会发展的。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辛亥革命以来,以鲁迅等人为首的新式教育代表人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推陈出新的新思潮。如沉寂千年的死海水面上吹来的一阵清风,中国的传统迂腐的思想终于泛起了几圈涟漪。其中功不可没的就是胡适、陈独秀等人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照片

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被看做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原名为《青年》,后来才改名为《新青年》。想来,只加了一个“新”字,就是为了有别于旧社会上的抱着旧思想的年轻人吧。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承载着人们太多的希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最初,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者,后来整个刊物的发行与编辑都由他一手主办。后来因为陈独秀在北大任职的原因,《新青年》的编辑部还从上海迁移到了北京。

同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正式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理念,也就是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自此,民主和科学这两大旗帜在改革之风的吹拂下,飘扬飞舞,逐渐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在给予迂腐教条礼节以沉重打击的同时,还为人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新青年》杂志的发行之所以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因为它如新式教育开出的一剂良药,从思想上将中国人民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赋予其新的生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爱国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司马迁的爱国名言都有哪些下一篇:虚竹扮演者 揭秘虚竹的师傅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