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傅斯年的简介 傅斯年生平经历简介如何评价傅斯年

导语:傅斯年简介:傅斯年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如何评价傅斯年?本文将向您介绍:傅斯年简介傅斯年,山东聊城人,出生于孟真,第一个字梦吧。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和学术带头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

傅斯年简介:傅斯年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如何评价傅斯年?本文将向您介绍:

傅斯年简介

傅斯年,山东聊城人,出生于孟真,第一个字梦吧。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和学术带头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

1909年就读于天津市福中中学。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任北京大学文科。受民主科学新思潮影响,1918年夏,罗嘉伦等人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倡导新文化,影响广泛,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担任阅兵总指挥。

1919年夏,他从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进入伦敦大学研究院和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1926年冬回国,次年春任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历史与中文系系主任。四·一二政变后,傅斯年给李世曾写了一封信,同意清党。

1928年11月起长期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29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至北平。1932年,《独立评论》周刊发表的政治文章支持蒋介石反共,但支持抗日,批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

抗战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委员,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他还是台湾省大学校长。1950年12月20日因病在台北逝世。

傅斯年曾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省立大学代校长、校长。

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古代人生训辨》、《古代中国与民族》等。《傅先生文集》共六卷。

傅斯年的人生经历

一、历史语言的研究

回国后,傅斯年在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秋,他在中山大学创办了语言历史研究所。1928年10月,傅斯年在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的基础上,筹建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在它成立后,他成为了它的导演,直到1950年去世。他以历史语言为基础,为中国近代学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近代中国的学术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首先,他把陈寅恪、徐中书、赵元任、方逵、罗昌培、李记、董作斌、梁思永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带到历史语言研究所领导研究工作。

1927-1937年是历史语言学院的鼎盛时期,傅斯年招募了许多人才来到历史语言学院。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大家,比如、石、丁生书、老甘、胡厚煊、夏鼐、、高渠勋、全汉生、邓光明、张、傅乐焕、王崇武、董同和、、恽、周发高、等等。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受过傅斯年的训练,或多或少继承了他重材料、重考证的严谨学风。

二、文献整理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后,傅斯年还参与抢救和整理明清档案。清代内阁文库中的档案有诏令、奏折、条例、会议、贺词、三法司档案、档案、寺院文书和各种书籍,是极其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晚清宣彤元年,国家仓库被破坏迁出后,经过几次迁徙、几次所有权变更、潮湿腐烂、老鼠吃虫子,损失极其严重。在一个案例中,由于缺乏资金,历史博物馆馆长以4000元的价格将8000袋总计15万金的档案卖给了造纸商用于造纸。

著名考古学家马恒大声疾呼,傅斯年上书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负责,却以1.8万元买下了这批几乎要进造纸厂的档案。但是已经从15万斤降到了12万斤和3万斤,少了2万多斤。傅斯年在抢救这些珍贵的档案材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考古研究

傅斯年参与了河南安阳殷墟的科学发掘。傅斯年非常重视史料和新史料的获取。他在《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工作宗旨》中说:“如果能直接研究材料,就会有进步;任何间接研究前人研究或创造的体系,但不详细参考事实的人,都会退步。...一种学习能拓展他所学的材料的地方,就会进步,做不到的地方,就会退步。”他非常重视清档案的抢救整理和殷墟的发掘,目的是获取和拓展新的资料。他有一句名言:“上,他搜青虚空,下,黄泉,用手和脚找东西。”

在傅斯年带领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同事对安阳小屯殷墟进行科学发掘之前,殷墟甲骨已经出土了30多年。19世纪末,安阳的农民在耕田时偶然发现了一些甲骨碎片,药材商们制作龙骨购买,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出版了刘娥的《铁云藏龟》、孙诒让的《文琪例》、罗振宇的《殷墟书》等。后来,王国维用甲骨文研究商代历史,写出了《殷考》《殷周制度论》等名篇。

小屯殷墟因出土甲骨而出名后,古董商和药材商蜂拥而至。殷墟遭到严重破坏。傅斯年随后请求中央研究院院长批准,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队正式组织人员前往小屯进行发掘。当初困难重重,一些人的地方主义、利己主义和风头正劲同时袭来。他们阻止了挖掘或被迫停止挖掘。

傅斯年靠近开封,依靠南京政府的权威,河南开明人士的支持,以及傅斯年的办事能力,使人事关系得以疏通,发掘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从1928年到1937年,殷墟的发掘在10年间进行了15次。在小屯忙碌的时候,傅斯年去过几次。最大的一次挖掘是在1935年夏天的第13次。傅斯年随法国汉学家佩里奥特来到安阳。

石回忆说:“当时是殷墟第13次发掘,有300多人,是殷墟发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中国考古工作在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时期。大约五月中旬,气候已经相当炎热。他和法国东方学者培里奥特先生到达安阳...培里奥特先生面对着如此巨大的陵墓,如此排列整齐的小坟墓,以及如此众多美丽而辉煌的文物。在孟真导演面前,他不断地惊讶和称赞!”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变得日益紧迫。殷墟的发掘被迫停止。在中国近代科学和考古史上,傅斯年是第一个英雄。这是他对中国学术事业的巨大贡献。

四.教育

傅斯年是北大培养出来的,他对北大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也为北京大学做出了特殊的贡献。20世纪30年代是北京大学的辉煌时期,教授阵营蓬勃发展。著名教授胡适、傅斯年、钱穆、陶希圣、孟森、唐永同都是北大教授,陈寅恪在北大讲学。

当时蒋梦麟是北大校长,但推动北大繁荣的是胡适、傅斯年,尤其是傅斯年。蒋梦麟回忆说:“民国19年我回到北京大学时,孟真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搬到了北京,也在北京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处于一个多事之秋,我的工作人员有两个,石智和孟真。他们两个代表北京大学邀请了许多国内著名的教授。北伐成功后北京大学的复兴为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

傅斯年对北大的第二个贡献是在抗战胜利后。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任命胡适为北京大学校长。胡在美国时,回国前,北京大学校长由代表。

从敌伪手中接管北京大学有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日本统治下的北京大学教职员工。傅斯年决定不去。他给妻子于大才写信:“大量伪教职人员进来,是暑假后北大开学的一大障碍,但我决心一扫而空,绝不把这个烂根留给北大。”

以代理校长的身份,为胡适解困,为“世界”抹平,为胡适重返校园铺路,是傅斯年的决心。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说:“在这种情况下,胡先生确实比我差得多。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为他牵线搭桥,所以他可以继续下去。”

如何评价傅斯年?

他是胡适的学生,但在胡适面前,胡适说他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天才之一”。他有最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他能做最好的刺绣工作,他有最大胆和最大胆的技能。他是最有学问的学者,同时也是处理事务和组织能力最强的天生领导者。他的情绪是最炽热的,常常是爆炸性的;同时,他是最温和、最理性、最有条理的人。这些人才是世界上最难与一个人结合的,我们的孟真真的可以拥有这些最难的品质和人才。”

胡适初入北京大学当教授时,发现有些学生比他的学识更好,之所以在北京大学讲中国哲学史,是因为傅斯年等人私下是他的“保护者”。

但是,非常讨厌他的周作人却认为傅斯年只是一个外强中干的人。“我怕别人看到他懦弱卑鄙的内心,而表面上,他会刻意表现出他的魄力,动辄大吼大叫。人们叫他傅大炮,这是他的把戏。”

主要原因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解散,迁回平金,傅斯年被任命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他想为胡适回国主持校务扫清障碍,严格执行他所说的“北大绝不会录用伪北大的教职员工”,认定“汉贼不立隔”,周作人只是其中之一。

李敖一直称赞傅斯年拒绝做官。在《李敖有话要说》中,他说:“有一个学生领袖,傅斯年,一生拒绝加入国民党。他不仅拒绝加入国民党,还鼓励他的老师胡适采取不与国民党合作的态度。我认为傅斯年在这一点上很棒...他们想发挥这个知识分子的力量,但又不想被国民党吃掉,不想被国民党同化...夹缝中的真正自由主义者,不做国民党,也不做共产党。他没有社会。地位很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863项目 国家863计划项目名单简介863计划有哪些成果下一篇:孔子的一生经历简介 林语堂生平经历简介林语堂作品有哪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