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揭秘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粥为“北京之最”

导语:介绍: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一年的味道越来越浓,整个旧历年的旧俗都将被踢开。腊八节是中国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可以说是我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之一。吃腊八粥的习俗很受人们的欢迎。腊八粥是腊八节用各种食材熬制的一种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

介绍: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一年的味道越来越浓,整个旧历年的旧俗都将被踢开。腊八节是中国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可以说是我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之一。吃腊八粥的习俗很受人们的欢迎。腊八粥是腊八节用各种食材熬制的一种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网络映射

“喝腊八粥”的习俗延续了几千年,最早是穷人吃的

说到腊八节,大概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喝腊八粥。据说中国喝腊八粥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始于宋代。腊八节,朝廷,官府,寺院,利民百姓之家,都做腊八粥。到了清代,喝腊八粥的习俗更加盛行。

关于腊八节,真正的老北京习俗是从清朝开始的。肖福兴说,就腊八节而言,几乎所有的习俗都是围绕着喝腊八粥来进行的,但最早的腊八粥是给穷人吃的。“到了年底,穷人不吃了,剩下的米从锅盖和缸里清理出来,煮成粥。喝酒,慢慢形成风俗,最后传到官府、朝廷、寺庙。”

在漫长的民俗演变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说法,即“腊八粥送信”、“腊八年后”等。肖福兴解释说,作为节日习俗,如果新年是交响乐,腊八节就是第一章“前奏”,新年就开始了。腊八粥,又叫八宝粥,有“五味俱全”,“八宝粥”有吉祥之意。在“五味”中,“苦味”占有一席之地。相对于“八宝”,这是腊八节中与穷人有关的一个地方,慢慢被解读为我们今天所说的民俗。

“如果你失去了这个意义,它就被剥去了核心。以前旧社会有对立分离的现象,那一天腊八粥的意义非凡。”萧福兴说。

喇嘛庙里做的腊八粥由“北京最好的皇帝”派来的官员监督

北京除了喝腊八粥、祭祀等民俗外,还有一个延续到清末民初的“分发腊八粥”的习惯。当时寺庙众多,城内外有数百座,是人们祈祷和交流的场所,对习俗的传播和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光绪年间,雍和宫煮的腊八粥非常有名。曾经有人说“北京最好”。大锅能煮几百公斤米,皇帝会派官员监督。萧福兴说,腊八粥是在腊月初七熬的,用文火熬一夜,然后分发给老百姓,同时在寺庙里祭祀神佛。

网络映射

“这应该是腊八节民间传说中最重要的意义。一个是吉祥,一个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穷人。”在肖福星看来,这样不仅能营造一个过年的氛围,还能让大家觉得很温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腊八粥”名不副实:不一定要用八种材料熬制。肖福兴说,煮腊八粥可以随便放原料,越多越吉祥,但三样必不可少,分别是大枣、薏米、菱角米。“红枣去皮捣碎成泥,煮成粥,一般用砂锅煮。注意一下;同时要炒糯米染成红色,开锅时洒在腊八粥上。两人都取了赤火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腊八粥不能当天煮,应该在第八天早上吃。研究民俗的学者王娟指出,这是一种习惯,也有“驱除瘟疫”的意思。

祭祀活动不是腊八节的主要民俗,不需要重新获得所有的习俗

说到腊八节的民俗,网上众说纷纭:“节前吃冰”,腊八粥有“巫术”之意.....肖福星对此逐一进行了分析。在他看来,至少在北京,“腊八节吃冰”不是这样。“以前南北城市附近都有冰室,冰不是储存着给大家吃的。腊八节有供奉水果的传统,需要冰块保鲜,放在神佛面前表示尊敬。祭祀不是腊八节的主要民俗。”

网络映射

至于网上提到在家里的花木上画腊八粥意味着“巫术”,肖福星并不同意。在他眼里,巫术的本质可能是存在的,但作为一个普通人,这样做可能只是一幅幸运的画面,而不是迷信巫术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过年的鞭炮,有驱鬼的意思,但是慢慢就淡了。”

时光荏苒,许多流传多年的民俗也在逐渐变化甚至流失。许多专家和学者呼吁恢复传统。肖福星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他提到,重拾好传统是好事,但没必要把所有的习俗都收拾了。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新年气氛的减弱,民俗中的礼仪性事物也会相应减弱。“如果你消失了,你就会消失。你可以保留传统的核心部分。”

“民间传说是一种民间信仰。只要这个民族还存在,民间传说就不会消失。”萧福兴乐观地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那些小学课本上的插画故事,你现在还记得多少?下一篇:乾隆皇陵的地宫里怎么会有朝鲜女人的尸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