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萨哈林岛 中国曾经的第一大岛屿库页岛,为何最终变成了俄罗斯的领土

导语:中国曾经的第一大岛屿库页岛,为何最终变成了俄罗斯的领土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库页岛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全岛面积为7.6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两倍于台湾岛面积的大岛屿,库页岛处于黑龙江入海口东南方,其西边与大陆仅仅相隔

中国曾经的第一大岛屿库页岛,为何最终变成了俄罗斯的领土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库页岛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全岛面积为7.6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两倍于台湾岛面积的大岛屿,库页岛处于黑龙江入海口东南方,其西边与大陆仅仅相隔着鞑靼海峡,南部与日本北海道隔海相望。从战略意义上来说,库页岛对于中俄日三国都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战略意义之外,库页岛的资源还极其丰富。库页岛大部分地区被森林覆盖,森林中生活着无数珍奇动物。其北端多为针叶林地带,地下蕴藏着无数的石油、黄金、煤炭等矿物资源。库页岛沿海地区是大马哈鱼的最主要产区之一,这里的水产资源相当丰富。

不管从哪个层面上来说,库页岛都绝对算是一个宝岛。但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岛屿,却被清朝轻而易举地割让了出去。

那么,清朝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失去库页岛的呢?

早在西汉时期,史书中就有关于库页岛的粗略记载。但当时的人们只是知道库页岛的大概位置,对于岛上的情况并不清楚。

到了隋唐时期,库页岛才真正开始被中国行政管辖。

唐朝建立之后,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各民族都选择了归附。开元十三年,唐朝在黑龙江下游设置了黑水都督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均在管辖范围内。

1285年,元朝在黑龙江口的奴尔干地区设置了征东元帅府,库页岛也受到了管制。尽管从表面上看,整个库页岛都在元朝的管辖范围中,但由于岛上民族众多,仍有不少民族并不服从管教。

为了彻底征服岛上的诸多民族,元朝从1263年便开始向库页岛用兵,一直到1308年,库页岛诸族才开始统一向元朝缴纳海东青、海豹皮等贡品。

1412年,明朝在库页岛北部近海处设立囊哈儿卫,这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在岛上驻兵。1616年,库页岛被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占领。在清军入关之后,库页岛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清朝版图的一部分。

康熙二十八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中明确指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为中国领土。这个条约有个比较大的疏忽,就是没有谈到库页岛的归属。而在清政府眼中,《尼布楚条约》所划分的国土疆界,显然是包括了库页岛在内的。

事实上,当时沙俄还并不知道库页岛的存在。但在随后几年中,沙俄逐渐发现了这个布满宝藏的岛屿,并且开始渐渐派人进行渗透。

俄国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地把人派往库页岛,还是得怪清朝自己不珍惜。虽然早早就将库页岛确立为国土范围,但清朝却自始至终没有在岛上驻军。

1765年,在基本探清库页岛的地形之后,俄国派出远征队登陆库页岛北端,将当地的土著居民给杀散了。

1789年,俄国又入侵库页岛南部,土著居民被迫逃向大陆。而俄国人则顺理成章地在岛上修建起了学校、教堂等基础设施,俨然已经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领土。

俄国入侵库页岛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同样是外来势力的日本人。事实上,早在十三世纪,日本人就开始在库页岛上传教了。到了十六世纪,丰臣秀吉甚至还派遣过军队攻打库页岛最南端。在1644年日本绘制的地图中,库页岛直接被划入日本的疆域之中。

在日俄势力遭遇之后,两方曾进行过短暂的协商,决定以南北来划分管制区域。但这个方案却并没有能维持多久,两国军队随后在库页岛上大打出手,库页岛也陷入了双方交替占领的格局之中。

一直到1860年,俄国才想起来原来库页岛是归中国所有。在当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国终于从法理上占领了库页岛。

眼看抢不过俄国,日本进入了明治维新时代闭关修炼。在国力明显提升之后,日本在1904年,又与俄国爆发了战争。最终俄国战败,日本暂时占领了库页岛。但在后来的《朴茨茅斯和约》中,日俄两国又对库页岛进行了南北分治。

1917年,趁着俄国闹十月革命,日本再次占领了库页岛。1925年,日苏签订《日苏基本条约》,日本再次从库页岛上撤退。

二战之后,库页岛上残留的日本人开始被遣返。到1951年,日本正式宣布全面放弃库页岛的主权。库页岛自此完全被苏联统治。

苏联解体之后,库页岛归属俄罗斯。现在的库页岛被称作“萨哈林岛”,岛上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是俄罗斯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李渊起兵 李渊起兵时只有三万人,为何能够一年就称帝,七年就统一天下下一篇:孙蔚如 他是杨虎城帐下第一猛将,西安事变后,他极力营救杨虎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