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为什么中国人不是在元旦过年?而是有两个新年元旦和春节?

导语:为什么中国人不在元旦过年?故事开始于民国元年。在1912年1月1日之前,中国使用农历,但1月2日,临时总统孙中山向各省发了一封电报:省长简:民国改为阳历,4690年11月13日为民国元旦。由各省代表团决定,由这位总统颁布。定在公历正月十五庆祝新年。请宣布。孙中山本月晚些时候,

为什么中国人不在元旦过年?

故事开始于民国元年。

在1912年1月1日之前,中国使用农历,但1月2日,临时总统孙中山向各省发了一封电报:

省长简:

民国改为阳历,4690年11月13日为民国元旦。由各省代表团决定,由这位总统颁布。定在公历正月十五庆祝新年。请宣布。

孙中山

本月晚些时候,孙中山发布了另一项命令:

中华民国临时总统令:

根据阳历的变化,前总统派工作人员到参议院进行公开讨论,由医院全体成员决定,各省电气化备案。我只以元老院起誓:“皇历应立即发行,以供奉正朔,供日常使用。”并由医院会议决定编制四种历法方法,如归功于政府。也就是说,奉命视察你部,考虑美观,做好准备,在农历十二月前编成书,发给各省执行。想要。这个订单。

根据内务部的说法

此后,中国开始实行阳历,并开始了“农历新年”和“农历新年”的长期争论。

但是,你以为这种“农历新年”和“农历新年”之争只是“新历法”和“旧历法”的简单之争吗?所谓历法,其实是一个政治问题,两个“元旦”之争,其实反映的是政府与普罗大众的矛盾。

我们需要知道日历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那么看看当时元老院的决议,强调“要尊重新月,日常使用”,再联想到前朝的“修正新月,使之易于接受颜色”,就不难理解了:其实民国时期阳历的使用并不只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而且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引进了西方科学的“阳历”,抛弃了中国的旧“阴历”。其实“改朝换代”的暗流还在涌动,放弃阴历改阳历只是古代“改新月”的翻版。

然而,虽然政府规定使用阳历,但人民不接受这些账目。在当时的官方和民间观念中,所谓的“元旦”只能持续一个“年”。那么问题来了:是你们政府的“年”吗?还是过我们祖先的“年”?

1914年,北京政府内务部向袁世凯呈文:“拟将元旦定为春节,端午节定为夏季节日,中秋节定为秋季节日,冬至定为冬季节日。我所有的国民都必须休息,政府官员也可以休息一天。”袁世凯批准了。

在这里,农历的元旦被称为“春节”,它成为政府的法定假日。我们把阴历的第一天叫做“春节”,其实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只不过是最后一百年。

从此,中国人就说“过年”,变成了两个“年”:阳历的官方“年”,农历的民间“年”。

所以简单来说,公历1月1日和农历正月初一是元旦。民国政府要求每个人都要过公历新年,但普通人不买。袁世凯时期,农历元旦被立法指定为“春节”,老百姓庆祝这个春节非常活跃,春节就是新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千年古剑的三大谜团?有一个至今无人可解?下一篇:唐朝有多强大,整个亚洲地区除了一个地方之外想灭谁就灭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