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袁世凯复辟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导语:特定过程1912年,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迫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放弃政权,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总统。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致认为,只有北洋军阀的领袖袁

特定过程

1912年,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迫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放弃政权,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武昌起义爆发后

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致认为,只有北洋军阀的领袖袁世凯复活,才能挽救他们在中国垂死的统治。一时间形成了“只有袁一个人”、“袁是最后一个”的反动舆论。

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面对革命起义无能为力的清朝,被迫于1911年8月23日任命在河南张德养狗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前往湖北镇压革命。善于玩弄反革命两面派战术的袁世凯,应该利用革命声势迫使清朝放弃一切实权;通过一打一拉的手段,诱使革命者妥协,最终取消了两个政权的对抗,他建立了统一的民族政权。他利用清廷被迫再次敦促他“出山”的机会,提出了6项要求:次年即成立开国委员会,组织责任内阁,包容一切参与事件的人,解除党禁,授予水陆军指挥权,给予军队编制全权和充足的军费,实际上是要求清政府交出军政大权,用它来讨好和迷惑革命者。

在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载沣被迫再次做出让步。9月6日,袁世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授全权指挥水陆两军;第九天,他宣布解散皇家内阁,解除党禁,命令财政学院立即起草宪法;11日,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全面负责组阁。这时,南方各省纷纷起义;陕西、山西北部宣布独立,第六镇控制吴鲁镇会见山西巡抚阎锡山,组织“阎晋联军”进攻北京,下令扣留石家庄南下的军火,上书清廷主张停战。

针对这种情况,取得实权的袁世凯于九月九日从南下,进入湖北孝感,命令冯攻占汉口;9月14日,他派人在石家庄刺杀吴鲁珍。随后,他回京组阁时,通过英国驻汉口总领事正式向李提出了与进行“和谈”的问题。10月8日,清军按照袁世凯的命令攻占汉阳,但没有渡河,只在桂山设炮轰击武昌;与此同时,袁再次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向革命者提出停战和谈的建议。

在袁世凯军事力量的威胁下,在汉口召开的督抚公署代表会议同意和谈,并决定只要袁世凯在任何情况下都当选为临时总统。10月28日,南方各省代表吴与袁世凯代表唐在上海正式开始谈判。双方争论的焦点表面上是实行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实际上是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的问题。

为了配合会上的谈判,帝国主义、立宪派、旧官僚甚至相当数量的革命者联合起来压迫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将权力割让给袁世凯。

给袁让路

在内外压力下,临时总统孙中山于1912年1月15日明确表示,“如果清朝皇帝退位,宣布成立共和国”,他将让位给袁。袁世凯在得到南方的确切保证后,转头逼清朝皇帝退位。一些亲贵组织的皇族试图进行垂死挣扎,但无能为力。2月11日,袁世凯以清朝皇帝溥仪退位的消息打电报给南京临时政府,宣布赞成民主共和的政治主张,称“再也不允许君主在中国旅行”。在清帝退位的圣旨中,袁增加了“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制政府全权,与人民军谈判统一”等字样,暗示其政权是从清朝演变而来的。虽然孙中山反驳了这一点,但他仍然在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发表了辞职演说,推荐袁世凯接任临时总统。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李为副总统。

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孙中山在辞职演说中提出了三个附加条件:第一,临时政府设在南京,省代表同意不能改变;2.参议院任命新总统,在南京就职,总统、国务委员罢免;3.临时宪法由参议院颁布,新总统必须遵守。所有颁布的法律和法规将保持有效,除非参议院修订。这三个条件的第一第二,是企图把袁世凯调离北京,他在北京经营多年,实力雄厚;三是试图用资产阶级宪法来约束袁世凯。为了推动袁南下,孙中山于18日致电袁世凯,决定派教育总长蔡元培与集团,宋、、汪精卫等迎宾员赴京迎接袁上任。27日,迎接袁使者抵达北京。

袁世凯永远不会离开他经营多年、基础雄厚的北方,去革命力量强大的南方。为了欺骗世界,他特地命令正阳门接见他的使者。见了蔡等人后,立即答应在宁上任,打算先去武昌,然后沿长江南下南京。他暗中指使手下人,以各种“理由”,“为了,我不能离开北京”,为的是窃取民间名义,或发电报,或发函,或直接上门迎接袁的密使无理取闹。2月29日,北京曹锟第三镇北洋军奉命叛变,其士兵放火焚烧东城、前门;当晚数千名北京市民被烧被抢;哗变者甚至闯入颖园使者的住处恐吓他们。3月1日,兵变,然后横扫西城。然后通州、高碑店、长辛店、黄村、三家店、保定、天津等地发生兵变,洗劫居民店铺。这时,袁世凯写信给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试图维持北京的秩序”。3月3日,700多名各国军队在北京街头列队;随后,各国又从哈尔滨、山海关、旅顺、天津、青岛、香港等地向北京增兵,共3000人。段、等人趁机再次发表通电:“临时政府要设在北京,总统暂时难以离开北京。统一的政府必须在一夜之间形成。”李也惊人地给各省通电:“离开南京,就不会乱,离开北京,就必死。”在这种情况下,3月1日和2日,应元特使蔡元培分别致电孙中山和南京临时参议院,表示“迅速建立统一政府是当今最重要的问题,其余可通融确定大局”,并主张“改变临时政府的位置”。

孙中山又让步了

在“迁就”的声音中,孙中山不得不再次让步。1912年3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统一政府组织的六项措施:一、参议院发电报袁世凯,允许其受聘于北京;二、袁接到电后立即宣誓参议;3.元老院立即回复承认职务,并通知全国;4.袁上任不久,即将把总理、国务委员送参议院批准;5.总理、国务委员确定后,在南京接见临时政府;6.孙中山是交卸后才被革职的。7日,孙中山将上述措施发给袁世凯。8日,袁世凯向南京元老院发就职誓词,宣称:“袁世凯深愿穷尽其能,发扬共和主义精神,洗去专制弊端,遵守宪法。”第二天,元老院回复袁世凯,同意袁志的誓言,“承认总统为现任”。10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总统。

13日,袁征得临时参议院同意,任命唐·为宰相。25日,唐抵达南京组织内阁。三十日,袁任命各部负责人:外交部:、内政部:赵秉军、财政部:熊希龄、陆军:段、海军:刘冠雄,司法:,教育:蔡元培,农林:宋,工商:陈,交通:唐。外交、军事、内政、财权都掌握在袁世凯的亲信手中。革命者虽然也占了几个席位,但都是装饰性的。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被正式罢免,同盟会其他一些重要领导人也相继下台。黄兴,以留在南京的名义,暂时主持留在南京。5日,临时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迁至北京。

这样,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终于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在中国重新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袁世凯在北京上任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总统。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总统,然后解散国会。1914年,袁世凯召开制宪会议,废除了《中华民国临时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垄断了权力。随即,国务院被废除,改设政务大厅,设立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1915年8月,袁世凯的宪政顾问美国人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帝制》一文,认为中国人学识太低,无法研究政治,只适合帝制。在袁的示意下,杨度把孙、李、、刘、严复串联起来。8月14日,他以“研究共和政治得失”为名,联合发起成立安理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筹委会一边去各地鼓励,一边打电话给各省将领和巡抚使节,派代表到北京“讨论国体”,宣布“一致主张君主立宪”。同时,北洋部军政要员段、袁乃宽、梁实义、、、倪嗣冲、王占元、龙继光等也参加活动,支持袁世凯称帝。但袁世凯却装作“不合时宜”改为帝制。于是,梁实义等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制造“舆论”,与安理会争抢功劳。

1915年10月6日,参议院以“尊重民意”二字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各省争相选举国民代表,举行“国民投票”,均“认可”君主立宪制,并推定参议院是国民议会的总代表。随后,元老院以总代表的名义上书推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袁即位后,被封为爵士,将总统府改为新华宫,并发行了以他的头像和龙为图案的纪念金币和银币,准备在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

结局

元帝自己的行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反帝运动正在深入发展。12月25日,唐瑶姬、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东征袁世凯背叛共和,卫国战争爆发。袁世凯放弃洪宪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称号,但仍想当中华民国大总统,利用段为国务卿兼陆军参谋长,试图依靠段联合北洋军,镇压南方起义部队,但起义省份并没有停止军事行动。袁世凯5月下旬患病,同年6月6日因尿毒症去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刚出生的婴儿图片 刚出生的婴儿怎么照顾?新生儿护理十大基本常识下一篇:李世民童年的四位好友 李世民童年的四位好友 功劳最大的人被赐死 另外三个人富贵通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