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建国后各个时期工资标准变迁 建国后各个时期工资标准变迁 看看你的工资处在什么水平

导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工资标准都发生了变化。你的工资水平是多少?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数据过滤=“已过滤”>数据过滤=“已过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供给制度与工资制度并存。刚进城的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享受供应制度,而老员工包括工人、店员、技术员、教师、职员等。,享受工资制度。没有全国统一的工资等级制度,有上百种平行的工资标准。中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工资标准都发生了变化。你的工资水平是多少?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数据过滤=“已过滤”>数据过滤=“已过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供给制度与工资制度并存。刚进城的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享受供应制度,而老员工包括工人、店员、技术员、教师、职员等。,享受工资制度。没有全国统一的工资等级制度,有上百种平行的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供给制度

供应制度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分配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延至1952年。

195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16次会议通过了《中央直属机关新职工工资标准试行规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实行供应制和工资制,以小米为计量单位。《条例》将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分为25个等级。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最高,每月小米3400斤,杂工最低,每月小米120斤。

数据过滤=“过滤”>中炉处理证书

供应系统主要分为几个部分:

1.饭菜按职责分为大、中、小灶;

2.柴米油盐是公家发的,除了高级干部基本平等;

3.补贴很少。

伙食:当时师以上干部是小灶,团部营地是中灶,连以下都是大灶;局部比较复杂,不同地区有差异。一般来说,县级以上干部和重伤员是小火炉,部门和区县干部、轻伤员和产妇是中火炉;一般干部和杂工都是大火炉。

伙食费分为三项:粮食、副食品、燃料;大型炉灶一般每人每天供应0.02公斤油、0.0125公斤盐、0.04公斤肉、1公斤蔬菜、1.25公斤煤或2公斤木柴;中灶按大灶的2.5倍计算,小灶按大灶的3.7倍计算。

生活用品:供应系统中对生活用品的规定非常详细。各地参照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发布的1950年《供应系统暂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执行。比如华东部分地区规定每人2套单衣,1套棉衣,2双袜子,1顶帽子,1双棉鞋;1件外套3年;1张5年蚊帐;毛巾每年2条;肥皂每月1块;每月理发两次,还有一些牙刷,牙粉等。一般员工津贴每月3万元左右。

补贴:供应体系也实行各种补贴。比如当时沿江部分地区实行的补贴是:元旦、国庆、春节每人1斤猪肉;保健费用分4级,A级每月5斤肉;B级4公斤;C类3公斤;d级2公斤。这些实物项目连同津贴按市场价格支付。除此之外,还有生育、托儿、妇女保健、保姆、学费和杂费、医疗、丧葬和优待老年人。据一位老同志说,她当时有三个孩子,可以请两个保姆。

有些老同志,当时军队和旧区的干部,大部分都习惯了供应系统的生活方式。曾经,在一些旧区,规定干部可以自由选择享受供应制度或工资制度。很多人不愿意选择工资制度,认为“从组织上照顾生活上的事情很麻烦”。一些刚参加革命工作的年轻人也以享受供应体系为荣。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裴昌辉,起义后到川北行政公署工作,享受供给制度。对于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来说,这种生活水平是难以适应的。因此,时任叶仪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建议将其从供应制改为工资制。

数据过滤=“已过滤”>供应证书

1952年的“工资点”:实物结算

随着新中国政治经济秩序的调整和梳理,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1952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各级人民政府供应系统工作人员和工资系统工作人员津贴标准的通知》,迈出了工资改革的第一步。它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从上到下分为29个等级,工资依等级而定。而不是以当时不稳定的货币为结算单位,以实物为基础进行换算,称为“贴现单位”,也称“工分”,也就是老同志常说的“工作分”。

数据过滤=“已过滤”> 1952年业务人员薪资凭证

工资分为吃穿用度和津贴三部分,按五谷、布匹、油、盐、煤五种商品的数量折算。

工资点首先在天津实行,工资点的折扣价由中国人民银行每天公布。天津每个打折单位都是前五天“一斤面粉,一斤玉米粉,一尺布”的均价。后来这种做法推广到北京、上海、南京、韩、苏州、杭州,物理含量根据地区不同而变化。比如上海一份工资分成1斤标准米,1斤标准粉,1尺龙头细布,1斤煤,比天津略高。当时每个分数6500元左右。比较大众化的换算量是一份工资,里面有2.8公斤粮食,0.05公斤植物油,0.2英尺白布,2公斤煤,0.02公斤盐。

数据过滤=“过滤”>临时工1952年分票

29个行政级别和享受的工资点,基本都是按照当时的行政职责来评定的。比如地方政府大致是县级14~17级,227~145分;17~22年级,145~110分;科员、助理22~26,110~92分;28~29年级,88~85分。当然,由于地区不同,水平也因地而异。

数据过滤=“过滤”> 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

1955年的货币工资制度:30个行政级别和11个工资区

到1955年,国内经济形势继续好转。由于物价基本稳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工资分割中的五类对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生活的实际需要。因此,国家决定从1955年7月起取消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工资分工,改为货币工资制。从而启动全国工资改革。

在这次产业改革中,建立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几大分配制度。其中,党政机关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将干部分为30个行政级别;企业工人分为八个技术等级,工程师、教师、医务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相应地有自己的等级系列。而且每个系列可以相互转换,比如文艺一级相当于行政八级;高等教育8级相当于行政17级。

同时,根据自然条件、物价和生活费、交通和工资,并适当照顾重点发展地区和生活困难地区,全国分为11个工资区。工资区类别越高,工资标准越高。规定工资标准在1类地区的基础上提高3%,如北京属于6类地区,上海属于8类地区,西宁属于11类地区。

数据过滤=“已过滤”> 6类地区行政级别8-30的薪资表

数据过滤=“过滤”>六区高等教育1-13级工资表

数据过滤=“已过滤”> 6类地区10-23级军管薪级

6类地区工人1~8级工资表6个地区1-8级工人工资表

评分标准采用线上线下跨一个岗位、一个等级的做法,根据岗位、参照能力和德才、资历进行评定。在正部大致是3~5级;副部5~8级;主局8 ~ 10;副局级9~12,以此类推。想付多少就付多少。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比例约为21: 1,所有员工的工资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当时的机构设置并不像后来那样严格清晰。有些单位由于其特殊性,配备了高级干部。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按级别至少应该是个正部级,大学里10、11级的中层干部也不少。再比如一个老同志,行政10级,当时是中宣部科学部副主任,文艺部主任丁玲是7级。

产业改革后,国家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一切生活费用将由个人承担。同时,所有住公房、使用公共家具、水电的工作人员都要交房租、交费用。至于这些费用的数额,一位专门处理这类事务的老同志说,他印象中只有几毛钱或几毛钱。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生活困难、子女众多的国家工作人员来说,供给体系存在一条“尾巴”:他们仍然使用政府福利基金来补贴他们。

1956年房租,3.5元/月1956年房租,3.5元/月

1956年旅馆住宿费 1.2元/宿1956酒店住宿费1.2元/住宿

等级比职位更重要

在这个定级中,旧官制中“等级分类”的色彩还是很浓的,重级别不重职位,和局长或者县长一样,往往行政级别和工资差别不小,工作调动,级别随人。职位只决定权责和任务,等级决定地位和报酬。所以官员有大有小,有大有小,或者有官无职的现象很多。比如当时的狱警,11级、12级的干部相当多,他们的职责只是军官。10、11和12年级的军官、参谋、助理和教师在军事总部和军事学院也很常见。比如行政9级的作家孙俪,只是《天津日报》副刊的编辑。与行政13级划清界限,享受13级以上高级干部待遇,在当时是典型的“等级分类”。

分级后,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绝大多数干部以詹妮弗的心情投入工作,但也有一些干部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思想问题。针对评级引发的这些思想问题,毛泽东在1957年3月18日召开的济南党员干部会议上批评了一些人。“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因为还没达到评分”,并严厉指出“评价是不对的。你要咽下去,眼泪不要流出来,要流进去。”当然也有相反的例子。比如军队授予爵位,许光达提议授予将军,许上书中央要求低奖。如果中央不允许,徐会要求在评分时给予较低的评价。最后十个中,有九个会被评为四级,光许光达一个人就被评为五级。此举赢得了毛泽东的赞赏,并多次受到表扬。

党外人士很受重视

在这个评级中,党外身居要职的人受到平等对待,甚至受到高度赞扬。最典型的例子是宋庆龄被评为行政一级,工资579.5元,毛刘周主等领导被评为行政二级,工资404.8元。正部级上下三四级,副部级可评为五级。著名侨领陈嘉庚被评为三级。

广大党外人士普遍欣赏共产党的胸怀,欣然接受。特别是一些曾经是民族实业家的部长、州长,他们看重的不是国家给的“工资”,而是国家给的“味道”。当时的知识界和文化界也很愿意在这个评分中“接受名字和价格”。比如梅兰芳被评为文艺一级,只愿意拿336元。关被评为文艺二级,工资从800元降到280元。冰心、张天翼、周立波、艾青等一批作家。,被评为文学艺术一级

其实大学教授之前都是有成绩的,但也很重视这个评分。陈寅恪、梁思成、陈岱孙、简伯赞、冯友兰、王力、季羡林、林银辉、郭绍虞、钟敬文评为一级。当时全国一级教授56人,评价极其严格。季羡林当时曾经解释过工资的含义。他是一级教授,月薪345元,加上中科院院士津贴100元,共计445元。一次吃莫斯科餐厅,大概1.5 ~ 2元,各种汤,面包黄油,一杯啤酒。

当时有一个特别规定,就是党员比同级非党员少领一定比例的工资,在知识界非常突出。这个比例是工资200元以上的少收2%;100~200元,少拿1%。比如6类地区二级教授工资287.5元,党员教授工资281.7元;高等教育八级讲师106元,党员104.9元。一位党员老教授说:“当年是光荣的事。”。

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

一些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军队干部的工资比地方同级干部高一级,充分体现了“血比汗值钱”的原则。比如97元17级的地方工资,部队是114元。

这个干部级别从55年确立以来,61~64年间,有一部分定级时偏低的干部调整过一次,此后一直未变。

1960年后,中国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困难,出现饥荒。196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通知,将工资下调至行政级别三级以下:三级12%,四级10%,五级8%,六级6%,七级4%,八级2%,九至十七级1%。当时城镇居民平均月生活费只有89元,月薪30-40元可以养活一家五口。

13级或以上是给高倩的。文化大革命后期,由于出生、死亡和疾病等原因,高倩的人口数量减少,14年级也被列为高倩。干部一级在当时的生活中经常使用,中央文件传到县团级,不仅仅指县团级以上的干部,而是指十七级以上的干部。

" />

1956年国务院制定的24级干部工资标准

干部级月薪岗位

一级594元国家主要领导人

二级536元国家主要领导

三级478元,国家主要领导人和军队十大元帅

四级425元军十大将领和全国人大代表

五级382元军区、省、部、师

六级355元军区、省、部、师

七级310元军区、省、部、师副

八级277元是军级、副军级、吏部级、市级

九级252元是军级、副军级、吏部级、市级

217元的10级是军级、副军级、吏部级、市级

200元的十一级是处级、副处级、副厅级、副地级、正处、县级

177元的12级是处级、副处级、副处级、副地级、县级

159元的十三级是处级、副处级、副厅级、副地级、正处、县级

十四级141元是团级、副团级、副师级和副县级

十五元是团级、副团级、副师级、副县级127元

113元十六级为团级、副团级、副师级、副县级

十七级101元是营级,副营级,部门级

89元的十八级是营级、副营级、部级

十九级80元一个公司,一个副公司,一个副部门

二十级72元为公司级、副公司级和副部门级

21 63元是一个职级和办事员

22块57元是一个职级和科员

二十三名副排长兼科员50元

二十四个副排长兼科员45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云南有几个边境县 云南有几个边境县下一篇:抗日名将张发奎为何特别反共 抗日名将张发奎为何特别反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