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为什么最后成了遗臭万年的昏君

导语: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为什么他最后成为了一个被人遗忘了几千年的昏君?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公元1820年七月,即嘉庆二十五年,皇帝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赴热河秋狝,随行的除了一般的王公大臣和满洲的八旗兵勇之外,还有当时已经39岁的和硕智亲王爱新觉罗·旻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队伍行进了整整一周才到达避暑山庄,还未来得及好好休整,一则惊人的讯息就在行宫的上空炸响。在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为什么他最后成为了一个被人遗忘了几千年的昏君?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公元1820年七月,即嘉庆二十五年,皇帝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赴热河秋狝,随行的除了一般的王公大臣和满洲的八旗兵勇之外,还有当时已经39岁的和硕智亲王爱新觉罗·旻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队伍行进了整整一周才到达避暑山庄,还未来得及好好休整,一则惊人的讯息就在行宫的上空炸响。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前几日还生龙活虎的皇帝突然驾崩。 关于嘉庆皇帝的死因,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夸张的说法甚至认为他是遭雷击而死。不过对比他的祖先就可以发现,从顺治的「 ”出家说”、康熙的「 ”毒死说”再到雍正的「 ”吕四娘砍头说”,清代皇帝的死因往往都笼罩着一股神秘诡谲的色彩。由此看来「 ”雷击说”更像是民间野史的穿凿附会。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观点则是嘉庆皇帝中暑后,身体虚弱,再加上他年事已高、体型肥胖,很可能某种心血管疾病就此诱发,导致了他的暴亡。 皇帝突然撒手人寰,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国家事务无人处理,帝国从上到下都面临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储君的人选。依据雍正朝立下的储君人选一律通过「 ”秘密立储”来决定的家法,大臣们打开藏有皇位人选诏书的鐍匣,宣读了大行皇帝的旨意,皇次子旻宁承继大统。八月,在护送大行皇帝的梓宫回到京师后,旻宁正式在太和殿登基,改元道光。 从智亲王摇身一变成为了万人之上的皇帝,此时的旻宁不能不说是风光得意,只不过这种喜悦的情绪不会在他的心中停留太久,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父皇留给他的是一个何等复杂的局面。 其实在祖父乾隆帝统治的后期,对外声称处在「 ”康乾盛世”的清帝国就已经开始衰落。彼时的乾隆帝在自己一系列的政治目标实现后开始志得意满,好大喜功,他「 ”十全老人”的自称就是这一心理最为有力的印证。于是晚年的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自以为丰厚的帝国财富,大兴土木、六下江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备受宠幸的奸臣和珅更是让朝廷之内的贪腐之风大为盛行。 不过乾隆帝并没有认识到帝国已经急速衰落的事实,反而认为他的江山可以永远地繁荣昌盛下去,自大的情绪由上及下,弥漫在整个朝野之间,以至于在面对英国使臣马嘎尔尼通商的请求时,皇帝高傲地回答道:「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待到乾隆太上皇去世,亲政的嘉庆帝首要的任务就是铲除和珅。这个堪称有清以来最大贪官的倒台让皇帝赚得盆满钵满,民间的俗语:「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反映的正是这一事实。不过除掉和珅并没有让清代官场已经深入骨髓的腐败得到根本性解决,终嘉庆帝一生,都在治理贪腐的道路上艰难地前行。 道光帝即位之初,就表现出对先皇重臣们的不满,时任的军机大臣们都已经年老昏花,对年富力强的新皇帝倚老卖老。因之撤换军机大臣就成了新帝最为迫切的愿望,这也正好印证了古语所谓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洗牌后,曹振镛成为了最大赢家。这位一直被道光帝所倚重的军机大臣是魏武帝曹操的直系后代,只不过他的行事作风却和祖先们大相径庭。 清人曾作词《一剪梅》来讽刺他的圆滑:「 ”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这词句句戳中要害,文辞辛辣,不过却一点都没有冤枉这位已经位极人臣的大学士,「 ”多磕头,少说话”一直是其奉为真理的官场哲学。百官之首尚且如此,下面的大臣更是有样学样,所上的奏章都是「 ”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 只不过此时的道光皇帝并不会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局面,他依然沉浸在新官上任的洋洋得意中,准备效法尧舜做一个千古明君,将祖先打下来的基业牢牢守住并发扬光大。不过理想与现实常常不能相符,祖先传到此时的基业宛如缩水的服装,愈来愈小。与乾隆年间相比,国家的收入相差无几,可国库的积蓄却大打折扣。此中道理不言自明,朝廷的支出较康雍乾时代已经成倍地增加,其缘由除了国家财政要供养越来越多的皇室成员外,还包括腐败的吏治以及日益增加的军费。 道光决心改变国家入不敷出的财政现状,不过在处理实际问题上却遭到了来自祖制的掣肘,康熙帝制定的永不加赋政策堵塞了这位皇帝想要开源的道路。面对这一现状,皇帝选择了自认为机智却实在是天真的做法,即依靠俭朴的作风来挽救帝国的财政危机。道光元年颁布的《御制声色货利谕》正式确立了新帝提倡俭朴的大政方针。在这篇宣言书中皇帝明确规定不蓄私财、停止各省进贡以及不再增建宫室楼阁。皇帝的旨意传达到全国各地,各省官员表面上极力拥护,实际上依然我行我素,不愿放弃进贡这一能带来巨大利润的行为。好在多年的官场历练让这些官员处事极为圆滑,将进贡的名义改成了孝敬皇帝,大玩文字游戏。 各省官员的行为使初登大宝的皇帝感到自己推行的法令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不过大臣们早有对策。他们向皇帝上奏,称各省所运之物乃是生活必需品,陛下如果不收,内务府大臣们依然要去采办。深受内务府大臣加价之苦的皇帝听闻此言,马上下令「 ”赏收”。如此一来,所谓废除进贡一令,形同虚设。 在颁布文件宣扬节俭的同时,皇帝本人更是身体力行。据有关史籍记载道光「 ”衣非三换不异”,意指他一个月才能换一套衣服,每日的膳食也只有四菜一汤,与他的儿媳慈禧相比,富有四海的道光皇帝的生活不可不称之为寒酸。 古语有云:上行下效,皇帝的带头节俭迅速取得了成效。在道光年间你会看见这样一种奇异的景像:每日早朝之时,满朝文武都会穿着打上或大或小的补丁的衣服来商议军国大事,这一行为的用意不外乎是用来彰显自己受皇帝感召而生活日趋节俭的优良作风。道光本人对此也格外满意,他有理由相信从京城乃至全国各地的官员受到自己的影响,清廉俭朴之风将会吹满整个官场。只是兴致勃勃的皇帝不知道,他忠心耿耿的臣子们为了发扬俭朴精神,甚至不惜将自己的新衣作旧,打上补丁,北京城内的旧衣铺子也因皇帝的这一号召而门庭若市。 由于皇帝本人久居深宫,缺乏社会经验,内务府大臣就经常利用这一点来谋取私利。相传有一次道光意外从大学士曹振镛处得知宫外的补丁价钱仅为三两银子,而内务府大臣向皇帝的补丁报销却足足有上千两。皇帝立即传召有关官员,进行责问,不过内务府大臣巧舌如簧,振振有词地说道:「 ”陛下您的衣服需要用浙江产的专用布料,为了对上原有衣服的花纹,工匠更是裁减了两百多匹才得以完成。再加上沿途的运费和护送人员的薪酬,一千两已实在是少之又少了。”皇帝听后哑口无言,只得作罢。从此以后道光的衣服再也不敢经内务府之手,而是选择让后宫嫔妃亲手去补。由此可见,皇帝本人的节俭除了让朝廷大臣配合他上演了一出闹剧之外,于日益严峻的国家财政形势毫无用处。 当然道光皇帝的救国之举远不止节俭这一项,在漕运成本日益增加导致帝国财政难以为继的时候,他听从臣民的建议大胆尝试海运,此种举动发生在这位因循守旧的帝王身上不能不称之为奇迹。在漕粮海运的过程中,陶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让皇帝领略到了他的才华,得以让其在后来修改盐法的过程中大放异彩。这位赏识和提拔林则徐以及左宗棠的重臣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所幸上苍待他不薄,让他死在了1839年,没有看到日后大清国千疮百孔的景像。 不过皇帝人生中最志得意满的时刻还要在道光八年五月,在新疆发动叛乱的张格尔此时已被大军押解进京,皇帝在午门接受了受俘仪式,并颁发谕旨,痛斥张格尔种种天理难容的罪行。虽然此事不能和祖父平定大小和卓的卓越功勋相提并论,但是也足以证明自己没有辜负祖先的期望,成为了一代守成之君。 不过事情并没有如设想的一般顺理成章地发展下去,一切都在1840年发生了彻头彻尾的改变。一场失败的战役和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彻底让皇帝本人的美梦破灭,爱新觉罗家族的江山在自己手中迎来了她无可挽回地衰败。令人痛惜的是,在即位之初尚可称之为踌躇满志的帝王在此战后选择了得过且过,碌碌无为,并且把皇位交到了一个更加无可救药的皇帝手中。最讽刺之极的一点在于,临终时的道光还给他的儿子送上了一份大礼——广西的洪秀全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展宏图。 在王朝的衰落期,执掌政权的君主更应该锐意改革,破旧迎新。可是纵观道光的一生,总是在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国家大计却始终不敢冲破祖制,也无外乎会被钉在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在哪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恰逢是道光这样的君主掌权,实乃整个民族的不幸。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乔西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简述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和内容 简述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和内容下一篇:朱元璋曾经问:我需不需要跪 老和尚一句话机智救下全寺性命 朱元璋曾经问:我需不需要跪 老和尚一句话机智救下全寺性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