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待阙——宋代官员难以逃避的困境 待阙——宋代官员难以逃避的困境

导语:等待阙——宋代官员不可避免的困境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所谓「 ”阙”,在职官制度中指的便是「 ”缺额”,即有了空缺、待人补任的官职员额。按一般常理来看,针对「 ”阙”应当「 ”见阙方除”才是。也就是现任官离任,产生了缺额,才针对其进行相关的铨选、任命。 然而在两宋时,许多职务却经常是早早地就已决定并任命了后任、后任的后任,甚至后任的后任的后任的人选。获得了任命的官员

等待阙——宋代官员不可避免的困境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所谓「 ”阙”,在职官制度中指的便是「 ”缺额”,即有了空缺、待人补任的官职员额。按一般常理来看,针对「 ”阙”应当「 ”见阙方除”才是。也就是现任官离任,产生了缺额,才针对其进行相关的铨选、任命。 然而在两宋时,许多职务却经常是早早地就已决定并任命了后任、后任的后任,甚至后任的后任的后任的人选。获得了任命的官员,只能按次序排队,等待前人卸任,方可依次赴任。 宋廷这样做的缘由,其实也很好理解,无非是因为「 ”员多阙少”。 而「 ”待阙”,指的正是已获任命的待任官员,等待前人卸任的过程。 【注1:此处的「 ”职务”,既包括有具体职守的职务,也包括常用于安置各色官员的,基本无职守或完全无职守的职务。 前者,指差遣、职事官,可参见《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职务》 一文。 后者,指分司官、添差官、祠禄官等,可参见《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闲散官》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闲散官》 二文。】 哪些官员需要待阙 宋代官员数量的日益膨胀【2】,是导致「 ”员多阙少”的最主要原因。而南宋相较北宋的领土缩减,造成了地方官阙的大幅减少,更是加剧了这一情况。虽然在部分时期,宋廷采取了裁减官员的措施来加以应对,但往往也只能暂时控制住官员的数量。 【注2:譬如在太祖、太宗朝时,宋朝内外文武官员的数量,总计不过13,000余人左右。到了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光文官数量,就已达到13,000人左右了。再到南宋光宗绍熙二年,由吏部管辖的文武官员的数量,则达到了33,016人;而到了南宋宁宗庆元二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42,000余人左右。】 如此情况下,需要待阙的官员范围,自然也就渐次扩大了起来。 两宋时,对全国各类官职的除授任命,有多种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 ”特旨除授”「 ”堂除”「 ”部注”这三种。 「 ”特旨除授”,即以皇帝的旨意直接任命。通常包括那些最核心、最重要的中、高级官职。 「 ”堂除”,即由中书门下进行任命。通常包括那些较为重要的低、中、高级官职。 「 ”部注”,即一般意义上的「 ”铨选”,由一般人事机构【3】进行任命。包括除上两者范围之外的大量中、低级官职。 【注3:此处的「 ”一般人事机构”,在北宋元丰前,包括负责文官铨选的审官东院、吏部流内铨,以及负责武官铨选的审官西院、三班院。元丰改制后,这四个官司机构改组成了吏部的四个部门——吏部尚书左选、吏部侍郎左选、吏部尚书右选、吏部侍郎右选。】 宋代「 ”选人”表,引自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 最初需要待阙的,只有吏部流内铨负责的「 ”选人”群体,以及三班院负责的「 ”小使臣”群体【4】。 【注4:所谓「 ”选人”「 ”小使臣”都是宋代文武阶官的分类。「 ”选人”在徽宗朝以前,指的是自「 ”三京府、留守、节度、观察判官”,至「 ”判司簿尉”这7阶文臣本官;在徽宗朝以后,指的是自「 ”承直郎”,至「 ”将仕郎”这10阶文臣寄禄官。「 ”小使臣”在徽宗朝以前,指的是自「 ”东头供奉官”,至「 ”三班借职”这8阶武臣本官;在徽宗朝以后,指的是自「 ”从义郎”,至「 ”承信郎”这8阶武臣寄禄官。但元丰后,尤其是南宋时,又常将武臣中的「 ”无品杂阶”群体同「 ”小使臣”群体,混称「 ”小使臣”。】 例如在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待阙问题虽已比较严重,但仍集中于「 ”选人”群体之中。 大约到了真宗末、仁宗初时,由审官院【5】负责铨选的「 ”京朝官”们中间,也开始出现了需要待阙的情况。相关的职务,亦渐渐由选人们所常任的州县僚佐、地方监当官,扩大到了州一级的主要官员上面。 【注5:北宋神宗熙宁三年五月,设立「 ”审官西院”,并将「 ”审官院”改称「 ”审官东院”。故而此前仅有「 ”审官院”。】 但北宋元丰前的待阙现象,至少尚控制在一般意义上的铨选范围之内。正常铨选之外的「 ”堂除”与「 ”特旨除授”,由于「 ”见阙方除”,所以还并不会导致需要待阙的情况。 可到了哲宗元佑年间,由于「 ”员多阙少”的矛盾日益尖锐,针对一部分「 ”堂除”的职务,也开始放弃「 ”见阙方除”的旧方针,而同「 ”部注”一样采取预先任命下一任,甚至下几任的办法。于是堂除任命的文武官员里,也开始出现了需要待阙之人。 同样是在这一时期,需要待阙的职务,又进一步扩大。连各路的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公事、转运副使,这些地方上的高级官员「 ”监司”,都开始出现需要待阙的了。 再到南宋孝宗乾道年间,需要待阙的职务,更是扩大到了诸寺、监的丞、主簿,各类学官,大理寺司直,枢密院编修这些中央的中、低级职务上面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溥仪我的前半生真实性 溥仪我的前半生真实性 溥仪请问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书几个版本的下一篇:历史上的青年俊杰 历史上的青年俊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