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千年乐韵中的历史波澜:古代宫廷雅乐走进民间的荆途与佳话 千年乐韵中的历史波澜:古代宫廷雅乐走进民间的荆途与佳话

导语:千年乐韵中的历史波澜:古代宫廷音乐进入民间景土与故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文化及旅游话题 自周代奠定「 ”六艺「 ”以来,音乐开始成了我国古代贵族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由于它与生俱来的贵族属性,长期以来,它一直就只流行于皇家的外朝与内廷之间,普通百姓基本是与之无缘的。 贵族属性的古代宫廷雅乐 直到元朝,因为蒙古统治者与

千年乐韵中的历史波澜:古代宫廷音乐进入民间景土与故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文化及旅游话题 自周代奠定「 ”六艺「 ”以来,音乐开始成了我国古代贵族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由于它与生俱来的贵族属性,长期以来,它一直就只流行于皇家的外朝与内廷之间,普通百姓基本是与之无缘的。 贵族属性的古代宫廷雅乐 直到元朝,因为蒙古统治者与中原文化艺术之间存有隔阂,基于我国古代宫廷雅乐的元曲及杂剧才得以在民间全面开花,催生出了我国民间音乐艺术最鼎盛的一个时代。 那么,在古代宫廷中流传了千年的音乐体系因何得以走进民间呢?这期间还真有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所谓「 ”皇家无小事”,从前的皇帝哪怕爱听听音乐,也是能引发不少历史大事的! 高渐离:击筑刺秦,极具男儿血性的古代乐人 在先秦时期,接受过「 ”六艺「 ”教育的贵族们普遍都文武胆气俱全,善书的不一定「 ”手无缚鸡之力”,善乐的也不一定是胆小怯懦之人,而高渐离就是其中极具胆气血性的乐人之一。 贵族出身的乐师都颇具血性 高渐离是燕国人,在秦灭六国的历史大势下,国家遭到倾覆之危的燕人不甘失败,于是让荆轲以献图为名赴秦刺杀嬴政。《战国策》记载,在荆轲出发之时,高渐离曾击筑送行,「 ”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 ”变征之声”就是简谱中「 ”So-La”之间的半音阶,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渲染得极为壮烈。 荆轲刺秦失败后,嬴政怒而陷燕,高渐离因此隐姓埋名于市井间,偶以击筑抒发抑郁心境,被人听到后一时竟盛名在外了。 击筑刺秦的高渐离 当时的嬴政已立号为始皇帝,亟需优秀的乐师为其歌功颂礼,于是马上派人将他请进了咸阳城。朝中有熟人见后指认:「 ”他就是燕国余孽高渐离!”按理说这已是死罪,不过秦始皇听他击筑后大为赞赏,不但赦免了其死罪,还令他专门为自己击筑。 高渐离这样的血性燕人自然不会忘了丧国之痛,他利用为秦始皇击筑之便,一点点向他靠近,最后举着灌满铅的筑砸向秦始皇......当然是没有砸中了,高渐离也浪费了跟荆轲一样的大好刺秦机会。 秦始皇心想,「 ”我就只想好好听个音乐而已,为何老惹来杀身之祸呢!”杀掉高渐离后,从此他就彻底不再接近来自东方六国的人,其他乐师的地位也因此每况日下,一朝不慎就会莫名掉了脑袋。 李延年:以乐侍汉,地位最显赫的宫廷乐师 经过秦始皇这么一折腾后,秦末汉初时的乐师们均活得小心翼翼的,生怕掉脑袋这样的事不知哪天就会悄然而至。 李延年就是汉初时的杰出乐师,在乐师不受待见的历史背景下,他也遭到了跟司马迁一样的腐刑,被困于宫中负责喂狗。 跟隐姓埋名的高渐离一样,李延年的音乐才华也是在自抒胸臆的过程中被汉武帝发现,由此获得了一次向汉武帝献歌的机会。 李延年向汉武帝献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电影《十面埋伏》中曾出现了章子怡演唱的该歌曲,虽然旋律为今人所谱,不过还是极为惊艳、颇具当年李延年献唱时的意境了! 因为这《佳人曲》,汉武帝与李延年之间的关系自此产生了「 ”质”的跃变:不但李延年自此成了汉武帝的乐府协律督尉,连其妹妹也获得了宠幸,后被封为李夫人、武帝驾崩后还被追封为「 ”汉武皇后”。 《汉书》里记载,汉武帝在听过《佳人曲》后感叹说:「 ”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就告诉武帝说:「 ”延年有女弟,实妙丽善舞”。 汉武帝因此曲与李延年结下音乐之缘 李延年由此成了汉室的外戚。他与汉武帝之间本是纯粹的知音关系,可惜身为外戚难免会牵涉历史大事,李延年的弟弟李季及兄长李广利先后卷入了作乱后宫及太子立储的争端中,终被《史记》、《汉书》列入了「 ”佞幸”序列,仅《汉书-外戚传》中如实记录了他因音乐与汉武帝结交的过程。 李延年的《佳人曲》为早期的五言诗典范,对后世的五言律诗起到了很好的开端作用,其音乐着述也对汉朝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不过这一切始终是在为封建王朝所服务,对普通百姓来说,它们都是高高在上的「 ”宫廷雅乐”、与己无关的。 李龟年:以乐兴唐,与唐玄宗之间的知音佳话 李龟年是唐开元年间的着名乐工。我们都知道,唐玄宗李隆基本人就是史上着名的音乐家,以《霓裳羽衣曲》闻名于世,象他这样的爱乐之人,对当时的优秀音乐家也是呵护备至的。 李龟年是三兄弟中最擅长乐器和作曲的 李龟年有兄弟三人,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善歌、其中李龟年还擅长多种乐器和作曲,他们兄弟三人作的《渭川曲》就甚得唐玄宗的赏识。 在与唐玄宗的交往当中,李龟年与唐玄宗之间实际上早超出了君臣关系的层面,更多是作为知音友人而惺惺相惜了,这样因音乐结缘的君臣关系确是史上罕见的佳话。 唐玄宗不但在洛阳为他们兄弟三人修建了豪华府邸,每逢国际盛事,李龟年都必在唐玄宗身旁左右相伴,以优雅的音乐向各国使臣宣示着大唐「 ”开元盛世、四海归心「 ”的繁荣局面。 四海归心的唐代音乐盛会 本来,李龟年与唐玄宗之间的佳话是鲜为后人所知的,毕竟那都是发生在朝野上的事情。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了湖南湘潭,在一次宴会上唱了王维的五言诗《相思》及一首《伊川歌》:「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歌声中洋溢着期盼唐玄宗能够南幸的殷殷之情。 唱完这两曲后,李龟年就昏倒了,不久后就郁郁而死,但他与唐玄宗之间常人莫及的感情却从此被引为了佳话。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就道尽了大唐及李龟年在安史之乱前后的唏嘘坎坷,而李龟年与唐玄宗之间的友谊就成了伤怀诗意中仅有的一抹亮色。 姜夔:宋室式微,帝王专属的宫廷音乐自此走进民间 安史之乱,使大量杰出的唐代乐师流落民间,本是宫廷专有的音乐首次开始大规模传唱于宫廷之外。不过,这样的传唱还仅限于一种「 ”传播”,而非一种「 ”传承”,真正让整个宫廷音乐体系传承至民间的,是南宋时期的姜夔。 姜夔生在宋室南迁之后,那时候的南宋王朝已呈「 ”礼崩乐坏”之势,不但姜夔本人屡试不第,宫廷中也已无人再对这样的宫廷雅事在意。音乐艺术的全面没落,真正的艺术家都会痛心疾首的,为此,姜夔开始了积极复兴宫廷音乐的奔走,此举也获得了当时朱熹、辛弃疾等文豪的大力支持。 姜夔复兴宫廷音乐的努力终遭朝廷白眼 公元1197年,姜夔向朝廷献上了《大乐议》,希望能引起朝廷上对音乐的重视,可惜乏人理会;两年后,姜夔再献上了《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也只是获得了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而已。 《大乐议》代表了宋代音乐艺术最高成就,尤其难得的是,他在柳永尚俗的宋代乐风中完整保留了古代宫廷雅乐的构成体系,由于一直没被朝廷采纳,它就成了后世了解当时音乐状况的宝贵资料。 姜夔的音乐开始娴熟运用七声音阶和半音阶,这一点有别于古时以五音为主的手法,却与今天的音乐更为接近了。 杨万里就称赞他的音乐有「 ”裁云缝雾之构思,敲金戛云之奇声”,自此,象征着皇权政治与王朝文化的宫廷音乐开始与民间音乐发生了大规模融合,为元代时元曲与杂剧的崛起提供了完善的音乐体系基础。 《古冈遗谱》延续了周到宋以来的两千年雅乐元素 1279年宋亡于新会后,在新会民间留下的《古冈遗谱》就成了岭南古琴派的发祥之谱。 《古冈遗谱》里最具古意的部分正是基于《大乐议》,而《大乐议》则完整承袭自周以来的古代宫廷音乐架构体系;可以说,若非姜夔为复兴宫廷音乐的努力,我国的古代宫廷音乐成果很可能就会在宋元乱世之间湮灭了! 相比之下,元曲杂剧等多在雅俗夹缝中走向了「 ”俗”的方向,而《古冈遗谱》则为今人保留了更多「 ”雅”的成份,也是我国今天承继自先秦以来的最悠久、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内容之一! 「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草船借箭历史上 草船借箭历史上下一篇:600317明日走势如何 600317明日走势如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