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毛泽东为什么非要赶走司徒雷登 毛泽东为什么非要赶走司徒雷登

导语:为什么毛泽东要赶走司徒雷登?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司徒雷登因毛泽东的散文《永别了,司徒雷登》而闻名。1949年,他以美国驻华大使的身份离开大陆,这也标志着美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开始陷入僵局。那么,为什么毛泽东当年要赶走司徒雷登,然后和美国政府交坏朋友呢?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美恶性关系1.国共内战结束,美国想大做文章,承认新中国,维护自己在中国的利益,阻止中苏同盟194

为什么毛泽东要赶走司徒雷登?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司徒雷登因毛泽东的散文《永别了,司徒雷登》而闻名。1949年,他以美国驻华大使的身份离开大陆,这也标志着美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开始陷入僵局。

那么,为什么毛泽东当年要赶走司徒雷登,然后和美国政府交坏朋友呢?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美恶性关系

1.国共内战结束,美国想大做文章,承认新中国,维护自己在中国的利益,阻止中苏同盟

1948年底,随着国军节节败退,几乎可以肯定国民政府失去了统治大陆的权利。美国政府判断蒋介石政权“至多是一个根据不可靠的法律规定需要国际承认的地方政权”,“中共统治”指日可待,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考虑如何面对中共政权的问题。当时美国在中国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的情况下,如何继续维护自己在中国的权益;第二,它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意味着苏联最终可能控制整个中国,因此有必要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为了冷战而与苏联结盟。

数据过滤=“过滤”图为司徒雷登、蒋介石和美国总统特使

据此,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1949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根据中国的情况作出判断:“美国必须用政治和经济的手段,利用中苏之间和共产党内部的分歧,寻找机会,培养一种最终能与中国共产党抗衡的新力量。防止中共和苏联结盟。”美国打算通过一软一硬的方式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软手段是利用其经济地位发展与中共的经济关系,加深中国对日本和西方的贸易依赖,试图利用中苏矛盾疏远中苏关系,阻止中苏结盟。直到美军人员完全撤离中国,他们从未放弃这样的努力。

强硬手段是大肆宣扬“承认新政权”,并迫使CCP保证其在中国的特权。1949年2月3日,当艾奇逊得知中国共产党打算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时,他指示驻中国的外交官发表声明说:“中国新政府继承外国条约的现有义务是美国承认它的先决条件。”随后,艾奇逊提出了承认新中国政权的三个条件:

事实上控制国家领土和行政机构,包括维持公共秩序;

履行国际义务的能力和意愿;

他的权力被他自己的人民普遍接受。

第二条,显然是要迫使中共放弃其公开宣布的“否定蒋介石独裁的一切卖国外交,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否定蒋介石在内战期间所借的一切外债”的政策,接受一切外国在华权益。

2.毛泽东对与美国发展关系的态度是冷漠的,他渴望得到苏联的承认和支持

虽然美国在规划如何对付中共政权上很精明,但这只是一厢情愿。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开始关注如何建立稳定的新政权,同时也越来越担心美英等国是否会出兵干涉中国内战,颠覆新政权。特别是1948年11月,中共东北局安全部报告,在苏联的配合下,成功破获一起美国间谍案。主犯是在美军联络组和沈阳总领事馆的直接指挥下从事间谍活动。毛泽东将不可避免地对美国更加警惕和敌视。

一九四九年一月八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策,已由单纯支持国民党武装反共,变为两面政策。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忙着和美英帝国主义建立关系,不管我们承认他们,还是他们承认我们。”

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时说:“帝国主义承认中国的问题,现在不要急于解决,还要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解决。我们愿意按照平等的原则同所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是一直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他们不改变敌对态度,我们一天也不会给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合法地位。”显然,毛泽东对发展中美关系不感兴趣。

当然,出于战争形势的考虑,尽管毛泽东对美国的态度冷淡,但他并没有完全拒绝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因为中国共产党想阻止美国直接出兵干涉。斯大林曾就此问题专门致电毛泽东,他认为中国民主政府不应拒绝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更不应拒绝与这些国家进行贸易。

中共中央迅速回应斯大林的建议:“如果美国能与国民党断绝关系,我们可以考虑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还公开声明:“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但如果外国政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同国民党残余势力断绝关系,撤出其在中国的武装力量。”。

与对美国的警惕和不急于被西方国家承认相比,毛泽东对苏联的立即承认和支持抱有很高的期望。早在1948年4月,毛泽东就说过,“我想去苏联。我们要求苏联政府承认我们的新政府,同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苏联可以开个好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

后来毛说:“建国三天外国不承认,就有问题;所以首先要争取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这说明苏联认识到了毛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3.毛泽东听说美国想在新的联合政府中“制造一个有效的反对派来抵抗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对此极为愤怒。本来,不喜欢美国,从香港回来的消息完全激怒了,促使毛除掉美国。

1948年12月4日,中共香港新华社报道,芝加哥《母亲报》记者雷文和声称:“美国国务院目前的中心任务是如何在中国新联合政府中制造有效的反对派,以抵抗中共的力量。美国承认新中国的条件是,政府中必须有美国可以接受的反对派,允许美国在上海和青岛拥有驻军权。”报道称:“雷多次联系等香港中介机构,考察了我与各民主人士的关系,并强调了形成有效反动派的重要性。”

毛泽东看了之后非常生气,并立即批准向秘书处所有成员分发该文件。他写道:“这种阴谋必须立即引起重视,以免让美帝的阴谋在新CPPCC和联合政府中得逞。”

中共中央据此迅速发出指示:“拒绝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所有要求进入解放区的外交官和记者;各种问题都不会回答。对于坚持留在我们解放区的外交官,包括以后要留在平金、上海、南京、武汉的外交官,只应作为外国人对待;对于留在这些地区的英国武官来说,因为美国军官在帮助蒋介石作战,他们应该受到武装力量的监视;对于留守的外国记者来说,因为都是反共报纸或通讯社的记者,所以不被承认是记者,也不被赋予任何采访和发电的权利。在军事管理期间,他们也应该监视他们的行动,发现他们有破坏行为。也就是他们会受到惩罚,直到被驱逐出境。”

如此强烈的反应,显然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美英等国怀有深深的敌意。1949年1月19日,CCP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再次明确指出:“坚决否认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代表及其机构的权利,各种广播电台及其收发装置将被没收。美国武官必须派兵监视,不能给自由。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都不会得到承认,也不会被赋予报道任何采访的权利。"

1949年1月至3月,中共中央根据对形势的判断和对美国对华政策的理解,提出了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说:“美帝的对华政策是两手抓,一个是帮助国民党打我们,一个是通过一些右派甚至利用特务从内部消灭我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民党有可能在失败后承认我们,以便进入我们内部,同我们作战。所以,我们不应该长期给他们这个机会。我们要等到中国完全解放了,站稳了脚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和基础完全消除了,我们才会承认。"

这就是毛泽东的外交政策“新起炉灶”,“先打扫房子再请客人”。据此,CCP决定“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任何外国外交当局和外交官的法律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经营的一切宣传机构,立即控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4.解放军接管该城时,与美国使领馆发生多次摩擦,加深了美国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敌意

数据过滤=“过滤”楚门

美国虽然想改善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但无法摆脱意识形态形成的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偏见。比如1949年1月19日杜鲁门明确表示“我们的立场是不与任何共产党政权打交道”。5月13日,艾奇逊发电报给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我们应该在事实上和法律上坚决反对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以避免在政治上鼓励共产党和挫败国民政府”。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与美国驻沈阳、南京的使领馆发生冲突,加深了美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敌意:

第一,沈阳解放后,中共地方政府坚持在美国总领事馆阅览室陈列共产主义宣传资料,作为允许阅览室开放的条件。驻沈阳、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美国外交官与国务院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决定冒着关闭领事馆的风险,而不是向CCP屈服。

第二,1948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一占领沈阳,就决定控制当地的无线电通讯。沈阳军管委向美国领事馆发出通令,要求所有无线电台及其收发设备在36小时内交由军管委保管。不上交的,没收电台,依法惩处责任人。美国驻沈阳领事馆领事沃德对此置之不理。最终,军事管制委员会不仅进入美国领事馆检查电台和相关设备,还开始封锁美国领事馆,切断水电,限制美国领事馆工作人员的行动自由,以期“排挤”。此后,美国国务院与沈阳总领馆失去联系,引发了美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外交危机。

第三,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第35军士兵未经上级许可,进入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的卧室,限制美国使馆人员的活动。司徒雷登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说:“1949年4月25日上午,12名武装的共产主义士兵袭击了大使馆,他们建议中国门卫打开使馆大院的大门,直接走到使馆官邸的后门...他们在卧室里转了几圈,检查了房子里的东西,说这里的一切最终都会回到原来的主人身边,属于人民。...4月28日,在使馆办公室站岗的士兵曾经禁止美国工作人员进出。”

当然,这一系列摩擦引起了美国的强烈不满,随后国务院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将继续与国民党政府保持关系,不会承认共产党政权,因为它藐视自己的国际义务。至于解放军进入司徒雷登卧室的事件,美国认为中国共产党“完全违反了公认的领事人员国际礼仪和国际行为准则”,这加深了美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敌意。

与此同时,这些摩擦也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满。比如中共中央认为,沈阳发生的事情是美国领事馆蓄意制造事端,引发外交事件。在谈到1949年1月的沈阳事件时,周恩来说:“我们将坚决控制美国人,因为我们是在同他们作战,而不是同其他国家作战。美国人正在颠覆我们的制度,所以我们应该在我们的国家孤立他们。此后,中共对美国的态度变得更加严厉。

5.南京解放后,司徒雷登希望与CCP保持联系,但双方的要求相差太远,这使毛泽东彻底绝望

虽然中共和美国都不再有改善关系的希望,但还是要头皮接触对方,因为双方对对方还是有需求的:一方面,中共是基于斯大林的指示“如果能从美国得到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将来恢复和建设新中国未必是好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化解美国干涉的风险;而美国的目的是维护自己在中国的利益,疏远和破坏可能的中苏同盟。

数据过滤=“过滤”解放南京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时,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等外交使节没有跟随国民党南下,而是一动不动地留在南京,这一直被视为美国向中国共产党释放善意的表现。但是当司徒雷登决定留下时,他更多考虑的是利益。此外,司徒雷登还希望通过与CCP的接触“加强CCP内部的反苏力量”。

但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双方进行了多次试探性接触,不但没有消除多少敌意,反而加深了芥蒂。由于双方的要求相差甚远,中共中央重视“美国停止援助国民党,断绝与国民党残余势力的联系”,但司徒雷登实际上认为:“只要国民党政府仍然存在,并得到美国的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就不会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胜利而迅速改变。”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美国“绝不干涉中国内政”,而司徒雷登则暗示,对美国的承认取决于新中国政府能否“尽可能吸收一切民主开明人士”。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干涉中国内政。司徒雷登甚至要求中国共产党“避免共产主义和与苏联结盟”,作为改善中美关系的条件。

与此同时,他的秘书傅静波也有意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分为“开明”和“教条”两类,这显然挑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无法容忍的。

此外,司徒雷登还特别提到了台湾主权问题。据中共代表黄华说,“司徒雷登说,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允许将台湾交给中国托管,并在与日本签署和平条约后归还中国。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美苏之间的误解,推迟了,不确定什么时候举行。”正是这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使中共领导人彻底打消了与美国发展正常关系的念头。

6.毛泽东明确宣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完全“排挤”了所有美国驻华外交官

1949年6月21日,司徒雷登与中国共产党代表接触时,中共中央派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因为斯大林看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给苏联带来的巨大利益,决定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所以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斯大林几乎同意了刘少奇提出的所有要求:

数据过滤=“过滤”司徒雷登和周恩来

1.中国新政府一成立,苏联政府立即承认;

2.苏联向新中国提供贷款,派遣苏联专家帮助中国经济建设,开展中苏贸易;

3.斯大林同意了中国的要求,从苏联合航空空租用了45架Li -2运输机,帮助中共军队从兰州运输到乌鲁木齐,以便及时进入新疆。

4.从1949年到1950年,共从苏联进口775架飞机和大量武器装备,并承诺帮助中国建立海军和空陆军。

苏联的这些承诺,显然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有力支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为了打消斯大林的疑虑,显示中苏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决心,另一方面为了彻底打击美国可能用来推翻共产党在中国统治的“社会基础”,它警告对美国仍抱有幻想的“中学”。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公开宣布新中国的外交不可能翻墙,没有第三条道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战线,真正的友谊援助只能在这方面找到,而不是在帝国主义战线上。".这样,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新政权的外交格局,也意味着美国阻止中国成为苏联附庸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根据毛泽东的既定政策,中国新政府很快采取严厉措施打击美国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随着生活环境的恶化,美国在华人员开始逐渐撤离中国。

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与傅静波一行离开中国回到美国。8月5日,美国政府发表了《中美关系白皮书》,立即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烈响应。为此,毛泽东连续发表《失去幻想,准备奋斗》、《永别了,司徒雷登》等五篇评论,严厉批评美国。

1949年10月31日,美国驻沈阳沃德总领事等人因对中国员工使用暴力被拘留,随后沈阳市公安局再次以间谍罪起诉。11月下旬,沃德等人很快被判处几个月监禁,缓刑一年,然后被驱逐出境。12月初,中共中央进一步讨论了“排挤”所有美国驻华外交官的策略。然后在1950年1月6日,又根据《辛丑条约》下令征用美国等国驻北京领事馆占用的旧营房,最终迫使美国关闭所有驻华领事馆,撤走所有政府人员。随后的朝鲜战争使中美敌对更加尖锐和持久,中美关系彻底进入死胡同。

标签

毛泽东选择了“一边倒”,赶走了司徒雷登和美国在中国的所有外交官。从外交角度来说,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从巩固新政权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冷战背景下三国与四方地缘政治博弈中最现实的选择。

♦中美国民彼此最初印象:美国人谦卑恭敬中国人宽厚中美建交鲜为人知的故事:绝密条件下的讨价还价

美国媒体如何评价中美乒乓外交?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的一键关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惨烈南苑保卫战: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是怎么死的 惨烈南苑保卫战: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是怎么死的下一篇:11月24日大事记 11月24日大事记 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