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陕西这处遗址是目前发掘面积最大、发现遗存最丰富先周文化遗址 陕西这处遗址是目前发掘面积最大、发现遗存最丰富先周文化遗址

导语:陕西省的这个遗址是出土面积最大、遗存最丰富的周文化遗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我们来快速看一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冉店乡碾子坡村东、黑河北岸二级台地上的碾子坡遗址,是一处面积十六万平方米。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现了这个遗址。1960年以后,陕西省考古部门先后对遗址进行复查。七十年代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对遗址进行踏查,发现遗址的文化层是由多种不同时代堆积

陕西省的这个遗址是出土面积最大、遗存最丰富的周文化遗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我们来快速看一下!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冉店乡碾子坡村东、黑河北岸二级台地上的碾子坡遗址,是一处面积十六万平方米。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现了这个遗址。1960年以后,陕西省考古部门先后对遗址进行复查。七十年代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对遗址进行踏查,发现遗址的文化层是由多种不同时代堆积构成,其中以西周文化遗存为主。此后的七年时间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泾渭考古队十一次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超过七千平方米。发掘了房址、窑址、墓葬、灰坑等多种遗迹,出土大量陶器、石器和骨器。 碾子坡遗址遗横跨仰韶、先周、西周、东周等多个时期,其中以仰韶文化和先周文化遗存为主。 在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一处椭圆形半地穴式建筑房址,居住面为上下两层,每层都有一个平面呈葫芦形的竖穴土坑烧灶。四十多座灰坑结构呈筒状、袋状等,平面呈圆形、长方形、椭圆形以及不规则形状。遗址有多组分布的横穴式陶灶。发现瓮棺葬和竖穴土坑墓五座。遗址出土的器物以夹砂红陶为主,绳纹、线纹居多;发现的彩陶图案有变形鱼纹、带状纹等;器物形状多为盆、钵、罐、瓮、瓶壶等。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石斧、石刀、石铲等石器和骨锥、骨笄、骨镞等骨器。 在发现的先周文化遗存中,有21座房址;232座墓葬;1座铜器窖藏;177座灰坑、7座陶窑等等。房址形式以窑洞式建筑为主,兼有半地穴式建筑,平面多为有方形、椭圆形。多数房址开有门道,墙壁几乎垂直,墙面以料礓石浆和黄泥浆压抹为主,表面光滑坚硬。料礓石浆和草泥覆盖的居住面坚硬平坦,间有柱洞和烧灶,留有火烤的痕迹。 大口椭圆形圜底土坑式铜器窖藏出土了大量铜器残片及3件铜器,铜器器形有甗、鬲、罐、尊、豆等,完整的铜器有二鼎一瓿。其中一件重量超过十公斤的乳纹鼎,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青铜器之一。 碾子坡遗址里的窑址都是先周居民烧制陶器的陶窑。 先周时期的墓葬绝大多数为竖穴土圹墓。墓圹平面呈长方形或不规则梯形,大多数墓葬修建有二台。在晚期墓葬中,发现了壁龛。葬式大多数为单人葬,有仰身、俯身、侧身葬和二次葬。大多数墓葬有随葬品,陪葬品以陶器为主,还有部分石质、骨质、蚌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陶器多为泥质灰陶,还有少量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红陶。陶器纹饰以绳纹为主,也有部分云雷纹、锥刺纹、方格纹等器物。器形有壶、碗、鼎、甗、盂、尊、簋、甑、瓿、鬲、罐、豆等;还有刀、锤、锛、凿、楔、铲、杵、斧、镰、镞、弹丸等石器;有刀、针、锥、笄、镞等骨角器。 在这个遗址发现的少量卜骨中,个别器物还刻有文字或符号。 碾子坡遗址成为我们研究泾河流域的重要发现。遗址中的先周文化遗存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它早期年代早于古公亶父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在公刘由陕西武功漆水河畔迁徙豳州之后,在古公亶父南迁周原以前,属于「 ”公刘居豳”时期的周人遗址。碾子坡遗址晚期,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的后期,与古公亶父和季历时期相当。 我们通过对碾子坡遗址的年代学考证,有利于梳理先周文化发展的年代序列。在1996年启动的「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门有「 ”武王伐纣年代学研究”课题。为了对推定武王伐纣的具体年代提供参数,课题将碾子坡遗址的分期断代研究列为一个专题。 陕西省长武县碾子坡遗址是目前发掘面积最大、出土遗迹遗物最为丰富的一处先周文化遗址,为研究周人早期的活动地域,历史文化、生产及生活方式、与商王朝及周边民族的关系等诸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992年,碾子坡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碾子坡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姓谢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姓谢的历史名人有哪些下一篇:揭秘:吕布死后曹操究竟为什么不霸占貂蝉 揭秘:吕布死后曹操究竟为什么不霸占貂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