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风流易事:古代做总裁 风流易事:古代做总裁 都是这样决策的 ······

导语:浪漫很容易做到:在古代,总统是这样做决定的.....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变幻无穷 阴阳相生天地变化,尽在其中 来看看历史上的那些乾坤一卦 道尽多少人间苦乐,沧海桑田 霸道总裁晋文公的惊艳亮相 十四卦:离上干下火天大有 晋文公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国君,也算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他的父亲晋献公,是晋国的一代雄主,只是在立嗣的问题上,英雄难过美人关,被宠妃

浪漫很容易做到:在古代,总统是这样做决定的.....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变幻无穷 阴阳相生天地变化,尽在其中 来看看历史上的那些乾坤一卦 道尽多少人间苦乐,沧海桑田 霸道总裁晋文公的惊艳亮相 十四卦:离上干下火天大有 晋文公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国君,也算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他的父亲晋献公,是晋国的一代雄主,只是在立嗣的问题上,英雄难过美人关,被宠妃设计蒙骗,对几个年长的儿子产生猜忌,使得晋国在其身后上演了老掉牙的夺位之争。结果太子申自杀,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流亡海外,晋国政坛一时血雨腥风。 半生流亡的霸道总裁 60岁才上岗的晋文公 最初的混乱过后,公子夷吾被迎回晋国即位,是为晋惠公,而他的兄弟重耳,则继续在外流亡,一路上途径了卫、齐、曹、宋、楚、秦等诸国,直到十九年后,才由秦穆公派人护送他回到晋国,成为国君,是为晋文公。这一年,晋文公已经六十岁了。 - 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 - 六十岁,一般人已经是退休的年纪,但晋文公才刚刚开始上班,所以说,人嘛,不要轻易放弃,当你觉得人生已经基本定局时,想想两千多年前的晋文公,你就会觉得,只要活下去,就还是会有希望的。 不过呢,在我最初了解到晋文公是以六十岁「 ”高龄”而即位的时候,我确实很诧异:要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晋文公是以仅次于齐桓公的春秋第二霸主而得以闻名,并非以「 ”人家退休我上班”而出名的,那么,六十岁的老头晋文公,是怎么抓住人生最后的余晖,创造出一个奇迹,并进而奠定晋国百年霸业的呢? 高效而神叨的职场9年 努力加打卦,好事不啦下 晋文公即位时六十岁,去世时六十九岁,短短九年的时间,他成为了继齐桓公之后受到周天子和各国诸侯共同承认的第二位诸侯盟主,我只能说,他这九年中,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很有效率,恰到好处地踩着一个个时间节点,得以高效地称霸诸侯。 可能大家关心的就是:晋文公是如何高效的? 咳、咳,这个,我想说,首先,他的命比较好,总能踩准历史的重要节点……;其次,他有一帮睿智而又忠诚的得力部下;然后,就是他很尊重《易经》,重大决策都会参考《易经》的提示…… 大家先别忙着喷,先听我把下面这个故事讲完。不喜欢神叨的朋友,就当是看一个灵异故事,轻松一下;愿意追求高效的朋友,则可以学习一下晋文公的决策方法,这里面有人事,有天命。 周天子蒙难出逃 职场的第一次机遇,却进退两难 话说晋文公回国即位,是在公元前636年,就在当年,周王室发生了一件大事,这成为了晋文公走上霸主宝座的第一个历史机遇,幸运的是,晋文公踩准了这个点。 晋文公在位的年代,在周天子位置上坐着的是周襄王,周襄王有一个异母的弟弟,叫王子带,兄弟两人因为天子的位置,长期争斗。周襄王即位后,王子带还闹出过好几次动静,失败后还跑去齐国避难。后来周襄王的大臣建议从大局考虑,宽宥王子带,让他重新回到首都,周襄王也同意了。但是,王子带夺位之心不死,回来以后,又一直密谋作乱。 公元前636年,王子带勾结北方的狄人,进攻东周的首都洛邑,周军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周襄王出逃,跑到了郑国,暂时安顿下来。 公元前636年,子带之乱,周襄王被迫出逃。 虽然暂时稳住了阵脚,但身为周天子,不能长期留在郑国,必须要回到首都洛邑去,但现在叛军势大,周襄王身边没有强力的军队,无法护驾回都,更无法消灭叛军,唯一的出路,就是号召各地诸侯勤王。 周襄王虽然身在郑国,但他很清楚,郑国太弱小,照顾自己一时的衣食住宿,还算勉强可以;要指望郑国出兵平叛,送自己回去,根本就不可能。于是,周襄王向秦、晋等大国发出了诏书,希望他们来出兵救自己。 诏书传到晋国,刚刚回国即位的晋文公犯了愁:不去吧,天子诏命,不好公开违反。而且天子确实蒙难,如果不去,这骂名也够喝一壶的,而且似乎在政治上会处于被动状态;去吧,自己刚刚回来即位,晋国内部还有很多事情要解决,自己的敌对势力也还蠢蠢欲动,如果此时自己带兵勤王,万一晋国内部出现动荡,自己辛辛苦苦流亡十九年,好不容易得来的晋国国君之位,就保不住了。 去还是不去,对这时的晋文公来说,真的是成了一个问题。 现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晋文公复国图》部分画卷。 此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力主晋文公一定要去勤王,说明了很多勤王的好处。这个人是谁?不太好说。所谓不太好说的意思,就是史料记载有不同。在《史记》中,司马迁说这个人是赵衰,即后来的赵国始祖;而在《左传》中,则记载了这个人是狐偃。赵衰和狐偃,同为晋文公的股肱之臣,他们两人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建议勤王,不过既然我们现在讲春秋筮例,那还是尊重一下《左传》的记载,姑且把这个人当做是狐偃。 狐偃说,要想在诸侯中确立霸主的地位,那没有比去勤王更好的事情了。周室虽然衰微,但毕竟还是天下共主,场面上的东西并没有完全丧失,天下诸侯还是要维护尊王的大义。现在天子蒙难,谁如果能率先站出来勤王,则天子必定会有很高的赏赐,而诸侯们也不得不赞叹这种大义的行为,如此,则对晋国的霸业,有极大的帮助。 - 狐偃 - 易经占筮,也要建立在现实理性的分析之上 狐偃的话是没有错,相信晋文公也会认同。只是,现在这个时间点实在是太微妙了。如果自己不是刚刚即位,而是已经花了几年时间,坐稳了国君的宝座,那不用狐偃提醒,晋文公也会毅然奉诏,出兵勤王。但是,现在自己刚刚回国,屁股还是冷的,就要带兵出国,这个风险也太大了。如果有人趁自己不在国内,把自己赶下台,那即使周襄王想帮助自己恢复晋侯之位,恐怕也只是有心无力 而且,情况现在还有点小复杂:根据晋国潜伏在秦国的情报人员汇报,秦穆公接到诏书后,已经亲自带兵向东,准备勤王了。如果晋国动作慢,被秦国抢了先,那即使出兵勤王,功劳和政治影响力都会大大降低,所以,出兵还是不出兵,必须要迅速做决断了。 - 秦穆公 - 看准这个机会的,不止晋文公一人 万般无奈之下,晋文公长叹一口气,说到:「 ”卜、筮视之吧。” 易经十四卦:火天大有 赶紧救驾,去晚了毛都没有 诸位,我们现代人看见「 ”卜、筮”这两个字,可能会觉得就是一回事,不就是算命嘛。但是,在春秋时期,卜和筮,是两码事情。所谓「 ”卜”,是用龟甲;而「 ”筮”,则是用蓍草。两者的方法完全不同,工具和依据的经典也完全不同,只是后来「 ”卜”的方法失传了,而只是「 ”筮”的方法流传了下来。 用「 ”龟甲”卜算的方法,已经失传了。 所以,用蓍草、用《易经》来推测未来之事,严格来说应该称之为「 ”占筮”,而不是「 ”占卜”。占卜,那是要用乌龟壳的。回过头看晋文公那句话的意思,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各自占断一次,看看出兵勤王,是否会吉祥。 占卜的结果很快出来了,龟甲上的裂纹显示很吉祥,但晋文公依然疑惑,于是,又进行占筮。 经过对蓍草的一番摆弄之后,结果出来了,本卦是《大有》卦,九三爻变后,之卦是《睽》卦。 晋文公自己当然不太明白这些,于是请一个叫做卜偃的人来解卦,从名字看,这个人就是专业人士,工作就是预测。 卜偃说,结果很吉祥。为什么呢? 你看,大有卦变睽卦,所变之爻为九三爻,那么就看九三爻的爻辞。爻辞说:「 ”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意思是说,国君受到天子款待,被赐宴。但如果身份不高的话,则没份。 现在所问之事为出兵勤王是否吉祥,爻辞虽没有直接回答,但很巧的是,爻辞的意思和事实非常相应:您的身份是诸侯,就是「 ”公”,而所勤的对象是「 ”天子”,您出兵勤王平叛,结果大获全胜,受到天子的封赏,天子赐宴给您,爻辞写得太直接了,很相应。 所以从爻辞的角度来看,简单明了,应该不用有什么疑虑了。 另外,从卦象的角度来说,所得之卦和所问之事,也极为相应: 大有卦,是离卦在上,乾卦在下。乾为天子,离为诸侯,又为兵戈。现在九三爻变,则是乾卦变成兑卦,折毁之相。平时,应该是天子居于诸侯之上,但现在,天子蒙难,从首都出奔到了地方诸侯的国内,需要有强大军力的诸侯前去勤王,正符合卦象所示:代表天子的乾卦折损,居于代表诸侯的离卦之下,需要有实力的诸侯前去勤王,各种征象都完全如卦所示,没有比这个更加相应,也没有比这个更加简明,也没有比这个更加吉祥的了。 晋文公勤王,霸业的开端。 既然卜和筮的结果都很吉祥,晋文公就打消了疑虑,开始部署勤王事宜: 他先命人出使秦国,把秦穆公的部队在半道上拦住,说不烦劳秦伯了,我家主公已经起兵勤王,请秦伯率军回国。这等于是把勤王的功力给独占了。 其次,自己分兵两路,一路直趋郑国,迎接周襄王;另一路迎击叛军。 最后的结果,毫无悬念。在晋国强大军力的碾压下,叛军土崩瓦解,匪首王子带被生擒,最终被处死。周襄王也在晋军的护送下,重新回到了洛邑。 尘埃落定,新人上位 受邀天子的答谢宴,还有抽奖 尘埃落定后,周襄王设宴款待晋文公,大有卦九三爻辞中说的「 ”公用享于天子”完全变成现实。席间,晋文公仗着自己有勤王的功勋,又喝得有点高,居然向周襄王提出,自己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希望自己死后,能以天子的礼仪来进行安葬。 说实话,这个要求是有点过分的。当年齐桓公打出「 ”尊王攘夷”的旗号,做了很多表面文章来维护周王室,尚且也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要求。甚至周襄王给予齐桓公的礼法特权,齐桓公也不敢使用;而你晋文公今天只是一次出兵勤王,就想在死后用天子之礼安葬,即使是已经非常孱弱的周襄王,也不能答应。 于是,周襄王温和、婉转却又坚定地拒绝了晋文公的要求,晋文公慑于天子表面的威严,同时也觉得自己资历还不够,于是也就不敢再强求。但是,作为补偿,周襄王给晋国加封了很多的土地,使晋国的疆域以完全合法的方式得以大大扩张,这份实惠,为晋国未来的霸业增添了很多筹码。 公用享于天子:晋文公受到了周天子的款待。 现在再回过头看前文所述,晋文公的确踩准了他称霸道路上的第一个重要节点。通过这次勤王,他得到了土地的实惠,又得到了天子的赞誉,在诸侯间也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可谓虚实兼得,便宜占尽。 似乎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被同意死后以天子之礼安葬,但这个本来就是「 ”喝醉”之后的过分的要求,又完全属于「 ”虚”的一类,所以也没什么好不满的。这一次出兵勤王,晋文公可以说是在政治上、声誉上、土地上都大有收获,也算是验证了当初得到的《大有》卦。 —— 回归三千年前的易道 —— 故事到这里,就基本讲完了。在上述的这些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父子猜忌、兄弟相残、借大义名分来谋取私利、坚忍不拔终成大业等一系列老掉牙的套路和鸡汤,当然,还有《易经》的神奇。这些,都足以证明,天道的规律,亘古不变;人心的起伏,代代重演。历史的故事,就是人心起伏的外在呈现;而《易经》,则是圣贤们对天道规律的总结,进而留给后人的一部人生指南。 微信搜索:「 ”北川愚不可及”,听用得上的国学 主撰稿人:北川先生 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文化部特聘传统文化讲师 青岛恒星国学院特聘教授 欧洲东方商学院学术总监 广州菊坡国学书院副院长 - 内容合作 - 发现用得上的国学 邮箱: beichuanyubukeji@126.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甄嬛传:安陵容嗓子被毒害后 甄嬛传:安陵容嗓子被毒害后 为何不准宝鹃找宜修 原因扎心下一篇:苏三是个什么历史人物 苏三是个什么历史人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