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之一的赛龙舟在宋代为何被严厉禁止 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之一的赛龙舟在宋代为何被严厉禁止

导语:为什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之一的赛龙舟在宋朝被严格禁止?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赛龙舟,在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习俗,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而龙舟则向着标飞快地驰近。就是这样一项有着悠久历史

为什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之一的赛龙舟在宋朝被严格禁止?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赛龙舟,在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习俗,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而龙舟则向着标飞快地驰近。就是这样一项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活动,为何在宋代,就戛然而止了呢? 一、赛龙舟引发的命案 我们首先从南宋时期的一个命案说起。 我们刚才说,赛龙舟在宋代戛然而止,实际上只是针对宋朝政府而言的。尽管刑法处罚十分严厉,组织参加、甚至是提议组织参加都会被判处徒刑,赛龙舟在民间居然还是热热闹闹地举行,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南方,赛龙舟关乎参赛者和他们所代表的人们荣誉地位乃至是信仰。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宋理宗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端午节的后两天,江西信州铅山县汭口镇和范坞就举行了这么一场赛龙舟,结果两条船上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在比赛后打了起来。在江心,双方各持匕首、棍棒大战一场,结果一条龙舟倾覆了,船上13人葬身水底。一场龙舟比赛居然闹出13条人命。当地的提点刑狱司长官蔡杭受命审查此案,并逐渐查清了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铅山县的汭口镇派出的赤龙舟和当地的范坞派出的白龙舟举行的比赛。第一次比赛的结果是财力雄厚的汭口镇的赤龙舟败给了白龙舟,汭口不服气,又请求第二次比赛,没想到又输了。命案就发生在第二次比赛之后。按说赤龙舟本来应该驶向汭口,白龙舟驶向范坞。范坞在汭口的上游,所以两船要并行一段时间,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岸上的人看到这两只龙舟突然停了下来,然后迅速靠近,接着双方的打斗就开始了。双方都拿出准备好的武器和棍棒进行械斗。后来蔡杭通过调查,发现是白龙舟挑衅在先大家都有准备,打就打,然后双方就开战。赤龙舟上人多,白龙舟上人少。在水上斗殴不比在陆地上。人越多,这个船就越容易失去平衡。所以白龙舟上的人就看准了这一点,派十名划桨手,专门破坏赤龙舟的平衡,把赤龙舟上所有的人都吸引到船的一侧,用力地去打荡船舷,来回摇晃。这种战法很有效,赤龙舟果然翻了,而且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所以白龙舟上这十名划船人员是导致赤龙舟倾覆的直接凶手。经过查阅检验报告,蔡杭发现死者身上有棍棒和刀伤,虽然不致命,但是这些是导致这些人落水溺死的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现在的龙舟比赛是一项体育活动,选手之间的竞争是在体育比赛规则之下进行的。体育比赛自然是有输有赢,可是没听说输了的就拿刀子去找赢家拼命的。就本案来讲,一个龙舟赛的输赢,怎么还会导致13人死亡呢? 二、赛龙舟所承载的内容 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首先,在古代,赛龙舟绝不是一项体育活动,甚至也不是游戏和比赛,它承载着更多的内容。在南方,特别是闽粤地区的民间信仰中,五月是恶月、毒月。这月多灾多难,5月5日是恶日,毒上加毒,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避邪,驱除百毒。《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在谈到赛龙舟的时候说,赛龙舟最初是划船,直奔下游烧祭品,把酒倒进江里搞祭祀,诅咒一切灾难、瘟疫和妖孽。所以谁的龙舟到的早,谁就会抢得先机。在人们的观念中,竞渡在驱除灾难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既然有竞渡,必然有争,有输赢,胜利者洋洋得意,自认为能够获得龙神的眷顾,受到乡亲们的膜拜,还能为家乡带来莫大的荣誉。对失败者来说呢,是耻辱,是失望,是鄙视。更重要的是,失败者还为龙神所弃。这就难免引起争斗。因而在朝廷眼中,龙舟竞渡赛神,还有民间信仰的祭奠活动,都容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甚至是犯罪。所以要求各地对这类活动严加查禁。北宋太祖乾德五年,即公元967年,宋太祖就下令:禁民赛神,为竞渡戏,及作祭青天白衣会,吏谨捕之。宋真宗时又重申了这条法令:申命诸州禁竞渡,违者徒一年。南宋时期对竞渡还是严厉禁止,法律规定:造意者徒一年,随从减一等。也就是说,谁出的举行龙舟比赛的主意都要徒一年。谁赞成响应龙舟比赛的,仗一百。这条禁令要说是非常严厉,龙舟比赛不能举办,提都不能提。蔡杭所面对的龙舟竞渡案,正是当时浙东路典型的竞渡引起的杀伤案。 三、赛龙舟牵扯的利益 到这里,宋代严厉禁止赛龙舟的原因也就大致解释清楚了,但问题是,被国家法令明文禁止的赛龙舟,在民间为什么就是屡禁不止呢?这背后恐怕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蔡杭作为南宋着名理学家,他一直在思考这种民间风俗和国法之间的紧张关系。赛龙舟在民间已经绵延了千年,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国家单靠一纸禁令,能禁止得了吗?事实上也没有禁止得了。宋人梁克家在《三山志》中记载:端午竞渡,绍兴中,因乡村争斗杀伤,遂一切拘纳,分诸院修浮桥,船后稍稍复造。由此可知,官府为禁止竞渡,采取的办法是把民间的龙舟全都给收了,发到各地去造浮桥。可是过不了多久,新的龙舟又造出来了,根本没办法禁绝。龙舟赛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也正是因为它重要,围绕龙舟就会发生很多事情。蔡杭在江东待的时间很长,他知道一个龙舟竞渡牵涉千千万万人的利益,而绝不仅仅是习俗、信仰或者娱乐。一场龙舟赛中,有船坞的利益,他们要造船。有划桨手的利益,他们要吃饭。有村民的利益,他们要过节要祭祀。不仅如此,背后的事情更多,有赌龙舟的赌徒,有专门从事端午祭祀巫术的巫觋,有收受贿赂的监镇和排岸司官员,还有商业竞争对手的富商,乡土权威争夺的豪族们。各种力量盘根错节,都集中在一场龙舟赛上,怎么能不出事? 另外,我们查阅宋末元初的史料,发现龙舟竞渡背后其实有着巨大的利益之争。一般来说,是争三种东西。第一,是争渡口,蔡杭在另一个案件中就发现了渡口的问题。就是一个宗族或者一个村落的人,凭借着强力或者权势占据一个渡口,垄断整个渡江的生意。大家都知道信江是信州最重要的水上通道,汭口又是咽喉口岸,所以这儿的渡口作为稀缺资源,争夺肯定非常激烈。在其他地方我们看到有通过龙舟竞渡来决定谁占据渡口的。也就是谁获胜,谁占据渡口,谁占据渡口,谁就盈利。我们提到的这个案件是不是争夺渡口,受到史料的限制,我们尚且不得而知。 第二,是争夺田地或者水面,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田地的数量和水面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在田地里耕作,在水面捕鱼,或者种植水作物,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的谋生手段。有些地方还会出现河道的变动,水量的丰欠和水面的变化会影响到不同地区居住的人们的利益。我在河南岸,你在河北岸,河道北移,我这边的土地面积就增加,你的土地面积就减少,湖面也是一样。你填湖造田,我这边就湖水漫堤,你的田地增加,我的田地减少,水面的争夺就更加复杂。这该怎么办呢?答案是用赛龙舟来解决,谁胜利,谁就能取得更多的资源。这种情况下,大家怎么会不红了眼? 第三,裁决纠纷。在南方有很多地方保留了古老的习俗,用竞渡来解决生活中的纠纷,特别是村落之间的纠纷。这很像远古时期的决斗,不过他们是在水面上比赛速度,所以龙舟竞渡是一种古老的习俗,这没有错。但在南宋末期,民间竞渡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其中主要还是利益的争夺。所以江淮、闽广、江西都有龙舟赛。龙舟赛的形式大同小异,但是龙舟赛背后的争夺却是千差万别的。 四、解决方案 其实不仅仅是宋朝,从宋到元,南方各路都严禁赛龙舟。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利益争夺的激烈残酷,蔡杭作为理学家,他从一个案件入手,就看到了当地的风俗和国法的冲突,也看到了一个龙舟竞渡案件背后复杂的利益之争。他认为信州、饶州,土地贫瘠,多丘陵山地,渡口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霸占渡口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所以蔡杭下一步就是要整顿渡口的秩序,严厉打击霸渡的行为。对于各种非法经营的船只进行检查,而且要查处那些走私夹带的。对于在经营摆渡的过程中有敲诈勒索,攘夺财物,强买强卖这些行为,依法进行处罚。特别是要禁止私撑船过渡。这样一来,官府加强了对渡口的管理,霸占渡口,非法取财的行为被惩处,所以渡口周边村镇争夺利益就大大减少,斗殴杀伤的行为也相应的会减少。 结语: 民间的赛龙舟往往不是简单的比赛。在龙舟竞赛的背后,其实事情的本质是利益之争,资源之争。这种争夺你多一分,我就会少一分。所以在赛龙舟中会出现斗殴杀伤甚至是人命。在这种形势之下,法律是很难禁止竞渡的。因为民间的信仰力量非常强大,再加上利益争夺,所以赛龙舟出现大量的案件,既有信仰的原因,其实也是法律和风俗的冲突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都还存在。 南宋着名的理学家真德秀认为法律可以惩奸除恶,但是不能化民成俗,一味的认法,禁止民间已经形成的风俗习惯,成本高昂,而且极有可能会造成激烈的冲突。那么真德秀认为怎么样去化民成俗呢?以国法定其是非,以教育使其明理,养民、富民、教民,使讲义之风日长,逐利之风日销。归结为一句话:自天子至于庶人,以修身为本。这是宋代理学家鲜明的主张,也是《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名公们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清明集》,中华书局,1987 据《宋史》卷四百二十《蔡杭传》 2. 赛龙舟 3. 赛龙舟: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泰伟 着,中国社会出版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刘邓大军谍战往事:刘伯承拒接受杨森“起义” 刘邓大军谍战往事:刘伯承拒接受杨森“起义”下一篇:辽宁省曾只有1800万人 辽宁省曾只有1800万人 70年岁月 为何达到了4300多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