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新生活运动 试论新生活运动的特点与效用

导语:本文探讨了国民党发动的新生活运动的实用特点和影响。新生活运动是一场广泛的社会运动,持续了15年,其形式和内容由国民党不同时期的政策决定。蒋介石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礼义廉耻视为维护和巩固自己统治的精神支柱,新生活运动就像国民党手中的灵活工具,可以随时对政策作出恰当的解释。

作者:林颂华

[本文摘自]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科版,1995年第2期,第15-21页

新生活运动是一场广泛的社会运动,影响了整个国家,持续了15年。新生活运动是很实际的,它的形式和内容是由国民党不同时期的政策决定的。当国民党的政策建立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时,新生活运动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当国民党的政策建立在阶级利益的基础上时,新生活运动就产生了负面影响。

关键词:新生活运动的实用性、正效用和负效用

1934年春,蒋介石亲自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不到一年就席卷全国,迅速发展成为遍及全国城乡的社会运动。从它发动的那一天到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断断续续地持续了十几年。新生活运动的目的是用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改造国民生活,从而维护和巩固国民党的统治。当我们顺着新生命运动的轨迹,不难发现这个运动是极其实用的。它就像是国民党手中极为灵活的工具,可以随时对国民党的政策作出恰当的解释,为这一政策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服务。由于国民党现行政策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不同任务制定的,新生活运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果;此外,新生活运动在其实施的某些方面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试图探讨新生活运动的这些特点和影响。

一个

1934年春以后,蒋介石正在摆脱各种敌对势力的斗争。在此之前的八年里,他首先打败了国民党内部的军事力量派和政治派别,确立了在国民党中的统治地位;后来,在同共产党及其红军的斗争中,他即将赢得第五次军事围剿的胜利;然后,在对付日本人时,蒋介石通过一系列协议“稳定”了长城沿线的侵略者。因此,1934年后,蒋介石面临着稳定国内秩序、巩固和加强对全国统治的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想“复兴民族,建设新国家”。

你靠什么力量「复兴民族,建设新国家」?蒋介石需要一个精神支柱。他接受了杨永泰、陈布雷等工作人员的建议,打出了中国固有道德的旗帜。他想用中国固有的道德思想来激发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民族意识,从而达到复兴民族、建设新国家的目的。于是,一场以恢复中国传统道德、崇尚礼义廉耻为中心的新生活运动,首先在“剿共”大本营南昌展开。

蒋介石把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礼义廉耻视为“中华建国几千年的基本精神”。但如前所述,蒋介石打着传统道德的旗号,是为了寻找维护和巩固自己统治的精神支柱。因此,他还解释说“礼义廉耻是古今立国的共同经验,但视时间与空之差,各有新义”。(1)蒋介石在《新生活运动大纲》中解释说,“礼是一种守规矩的态度,义是一种正当的行为,诚是一种明确的歧视,耻是一种真正的觉悟”。(2)为了进一步让人理解其含义,蒋介石做了更深层次的解释:“业主有理,本性有理的叫法律,社会有理的叫法律,国家有理的叫纪律,这三条法律可以作为准绳,就是遵守规则。一切按规矩办事的行为,都叫守规矩的态度。义也要适当,指人的正当行为,依礼而定——即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国家纪律的正当行为。老实人头脑清楚,能明辨是非。顺礼义与礼义相悖,知之则取,知之则舍。这叫明辨。惭愧的人知道,就是知道自己有羞耻心和邪恶的心。如果他们的行为不符合礼仪和诚实,那些为此感到羞耻的人被称为邪恶。但是,羞恶观念总有其弊端,所以意识要务实。有实践论的羞耻心,就努力上进,有实践论的恶,就努力修行学雪,这叫实践论的觉悟。”。(3)仔细阅读这个解读,“义、诚、耻”都是围绕“礼”来阐述的,礼的核心是使人遵守社会规律和国家纪律。当时的社会规律和国家纪律是怎样的?无疑是国民党政权的存在和政权制定的法规。所以,服从社会规律和国家纪律,本质上是要让老百姓驯服国民党政府的臣民。这说明国民党发动了新的生活运动,提倡礼义廉耻的实用特点

国民党对新生活运动有一个完整的构想,就是“礼义廉耻”要从人民的衣、食、住、行做起。首先,传统道德是用来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民族生活的艺术化、生产化和军事化,实现社会风气的改善,进而达到复兴民族、建设新国家的目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30155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杨秀贞 周恩来与潘汉年下一篇:民国之西北新军阀 北伐前夕北方军政格局的演变:1924 1926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