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马孟起 关羽和马超

导语:关羽传:“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段话初步看来其意大概如此:关羽听说马超来降,因为并非旧识,于是写了封信给诸葛亮,问马超是个怎么样的人。而诸

关羽传:“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这段话初步看来其意大概如此:关羽听说马超来降,因为并非旧识,于是写了封信给诸葛亮,问马超是个怎么样的人。而诸葛亮知道关羽护前,于是回信答道马超和张飞差不多,但是还比不上关羽。关羽看后非常高兴,将诸葛亮的回信给众宾客看。

而这段话发展到《三国演义》便成了以下这样子:

第六十五回:“平拜罢,呈上书信曰:“父亲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高低。教就禀伯父此事。”玄德大惊曰:“若云长入蜀,与孟起比试,势不两立。”孔明曰:“无妨。亮自作书回之。”玄德只恐云长性急,便教孔明写了书,发付关平星夜回荆州。平回至荆州,云长问曰:“我欲与马孟起比试,汝曾说否?”平答曰:“军师有书在此。”云长拆开视之。其书曰:“亮闻将军欲与孟起分别高下。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今公受任守荆州,不为不重;倘一入川,若荆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云长看毕,自绰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将书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

变成了关羽去信益州是为了进川与马超比试武艺,弃荆州重托于不顾。于是,一部份读史不明或根本未曾涉猎历史方面的读者便将其作为指证关羽骄傲自负的一大铁证。

现在我们重新分析一下关羽写这封信的原因。

《三国志》中非常清楚地指出了因“旧非故人”所以才打听一下,并非欲与其一较高低。然而又有人说了,如果仅因为不认识马超而问之,那刘备得益州后所用益州本土官吏关羽应该全都不认识,难道每听说一个人就写封信去问诸葛亮吗?

当然不会。众所周知,关羽为刘备阵营武将中第一把交椅。可不知道的是,在某一段时期,关羽又当了回“老二”。那既是马超来降之后。

马超传:“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

那么此时关羽是什么官职呢?

关羽传:“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另据先主传:“。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

其中马超被排在首位,可知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刘备进位汉中王。

对关羽来说,突然来了一个不认识的马超,硬是抢了自己军中第一的位置,去信询问一下也不足为怪。若是其真的不满马超位于己上而与其相争则是直接找刘备讨说法了。应该说,关羽只是略微感到有点奇怪。隐约能猜到刘备的心思,但又不敢肯定。况且,这封信所代表的还不只是关羽一个人的疑惑。

而刘备方面将马超摆上这个位置亦不无深意。其时益州新定,本土势力和在此经营已久的外来势力深恐刘备方面危害到自己本来的利益,有如惊弓之鸟。所以刘备必须对新来降之官员大封特封,消其疑虑,不用害怕被新生力量压迫。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不论新旧,都能得到重用。从刘备起用自己不耻与深恨之人许靖和刘巴身上可见一斑。我们还能从上表中看见班次位于诸葛亮和关羽之前的还有三位,全都是刘备定益州后所署官吏。

然此一举动也势必引起刘备旧部人马的疑惑与不满。刘备带进川的人马还可以亲自安抚,可仍留在荆州的某些人却不明所以了,深恐“一代新人葬旧人”。那他们能怎么办?当然是去询问顶头上司关羽,而此时将疑惑压在心底的关羽为稳定军心,便只好写信去问同样退居二线的诸葛亮。

另外,根据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路线是荆、益两路出击北伐中原。刘备亲出秦川,而命一上将出宛、洛。可想而知,此上将当然得是军中能独挡一面的第一号人物。可职位的突然转换,变成了刘备和首席战将马超皆在益州,难免会让别人觉得战略计划有所改变,怀疑刘备有“重益轻荆”的思想。这亦会造成刘备“荆楚班底”的恐慌。而其中更为甚者,便是那些本欲跟着军中第一把交椅这颗大树升官发财的人。于是他们齐集关羽处,想问个明白,好决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诸葛亮应是深知刘备为何如此安排,以及关羽此信所包含的疑问。于是回信告知马超现今职位虽高,但不会影响关羽军中第一将领的地位。果不其然,刘备进位汉中王后,马上又将关羽的职位排在了马超之前。

关羽传:“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

马超传:“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

而关羽处之所以有宾客,是因为他们也在急切地等待回音。关羽将回信以示宾客,亦为安众心,非是其骄傲自负的表现。

另外,关羽传的记载可能还隐藏有另一层原因。

马超在当时的名声并不好,而且一来便身居高位,这让关羽十分担心,因此问诸葛亮“超人才谁可类”,意在提醒诸葛亮马超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回答说“当与益德并驱争先”,意思既我们不会让其单独领军,一定会让张飞监视着他。

因此,在马超进入蜀汉政权后,并未有过独自出征的记录。唯有在刘备北上争汉中时,才和张飞一起露了回脸。

谈到这我们再来看看《三国演义》中可疑的地方:

“孔明知我心也”,此句话应做何解?难道说关羽的心思便是要得到孔明的支言片语吗?

这里作者的本意应为关羽略微猜到刘备的心思,但荆州的众文臣武将还不了解,于是关羽为了迎合众心,便作出欲进川比试一争高低的姿态。而诸葛亮亦料到了关羽的不由自主,所以亲自去信配合他。于是才有关羽称孔明知其心之叹。就好像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渭南时,诸将请战,群情汹涌,然司马懿不愿与战,只好找借口说要请示上级。而明帝亦非常理解司马懿的想法,派辛毗持节以制之。颇有异曲同工之效。

这里再附带说一下关羽和诸葛亮的问题。

诸葛亮传:“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张飞不是“敬爱君子”吗?怎么他也和关羽一样“骄于士大夫”?如此则必不是因其身份而异致“不悦”。关、张等实乃怀疑这个新来的年轻人是否确有实际能力成为刘备所倚重的对象。经刘备解说后即释然。其时刘备为解开关、张之疑的说辞也必不如志中所载如此简单,当包括诸葛亮为其今后发展方向的策划,既“隆中对”是也。又或言其面止心不止,那为什么在马超问题上关羽偏偏去信询问自己心有嫌隙的诸葛亮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人物小传 三国人物小传下一篇:衣带诏 刘备和“衣带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