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猴结 “名列前茅”的“茅”字有何说法 就是茅草这么简单吗

导语:茅草古时不仅是战旗,还是祭祀物、贡品,更曾引发“包茅之战”。提到“茅”字,作为一名北方人,首先想到的是“茅房”,再次想到的是小时候农村常见的“茅草”,好似卑微之物,上不了台面;直到问题“名列前茅”闯入脑际,才恍然大悟,原来“茅”也可登大雅之堂。 01 “茅”原来是战旗据专家论证,茅草旗最先应用于楚国部队。据说举茅草为号最早由楚国着

茅草古时不仅是战旗,还是祭祀物、贡品,更曾引发“包茅之战”。

提到“茅”字,作为一名北方人,首先想到的是“茅房”,再次想到的是小时候农村常见的“茅草”,好似卑微之物,上不了台面;直到问题“名列前茅”闯入脑际,才恍然大悟,原来“茅”也可登大雅之堂。

01 “茅”原来是战旗

据专家论证,茅草旗最先应用于楚国部队。据说举茅草为号最早由楚国着名贤相孙叔敖颁令施行。

古时茅为楚国特产,发现前方敌军有什么新动向,楚军侦察兵就用茅打信号,茅草于是成了战旗,行军时旗手走在前面,故有“前茅”一说,引申为走在最前面的先锋部队。

这在古代兵书《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也得到了验证,书中写有“前茅后殿篇”,主要讲解先锋与殿后部队在行军中的部署问题。

《左传》有载“前茅虑无”,意即前锋戒备森严。

02 “茅”在古代象征神圣

原来,在楚人祭祀的传统礼俗中,茅草旗用于先锋开路,还有寄寓行军中能招引神灵保佑旗开得胜的希望,鼓舞士气勇往直前。

古时,楚地特产茅草,又称“苞茅”,楚人兴盛一种“苞茅缩酒”的祭祀仪式,以茅草与酒为主要手段,苞同包,裹束也;茅,茅草也;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苞茅缩酒”后传至中原大地,竟被周天子采用,足见盛行程度。

《周礼·天官》记载:

《史记·孝武本纪》记载:

就是说,将有三条脊棱的茅草,作为祭神时用的草垫子,《史记集解》曰:

03 古代曾因“茅”引发战争“包茅之战”

如前所述,茅既可作为祭祀物,又可作为天子贡品,近乎不可或缺,极为重要,古时甚至被当成攻伐的借口。

比较典型的是公元前656年,齐恒公攻打楚成王,管仲替齐恒公指责楚国的第一大罪状为:

这个“春秋第一相”就是怪罪楚成王太长时间没有进贡茅草,导致齐恒公不能祭神,所以打你。楚成王慌得连忙举国搜集包茅进贡,才化解灭顶之灾。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包茅之战”,齐桓公凭此一战奠定春秋时代第一霸王地位,史书《史记》《左传》对此事都有记载。

04 @历史知了猴结语

成语“名列前茅”现在简单理解就是名次列在前面,但“茅”在古代并不是现在茅草这么简单,而是曾作为先锋旗帜何等荣耀,还用作祭品不可或缺,甚至成为天子贡品登上大雅之堂。

时过境迁,茅草身价暴跌,如今的“茅草屋”,乃至“茅房”称谓,令人忍俊不禁,与古时的辉煌天上人间。

名列前茅:现在一般的解释是名字排在前面,出自《左传·宣工十二年》“前茅虑无”古代楚国行军打仗时走在前面举茅草发出警报,叫前茅,后来用“名列前茅”来指排名前面的人,它的反义词是“名落孙山”就是名字排在倒数后面。茅有茅草的意思外,还有以下几种意思:

茅:还有简陋的意思,如茅屋、茅舍。

茅:茅土之封,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

茅:还有作为姓氏

名列前茅的”茅”,原来应该“旄”字,它的意思是,古代打仗所用旗帜的旗杆顶上,用牦牛尾巴做的装饰物。名列前旄,是比喻顶尖领先的意思。

旄与茅统意,但是茅单独解释,应该是茅草,茅屋之类的意思。

名列前茅一词,最早在《左转》里就出现了。按说正确的应该是“名列前旄”。

前些年看到过一篇与此问相关的文章,写的还挺有意思的,我看了下其他回答,写的都很好,而且很全面,我也不需重复这些内容,我姑且简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吧。

一、成语出处

这个基本上没什么争议,当年楚国行军时,先遣部队高举茅草为后方队伍发出警惕信号。

二、前茅

“前茅”其实也是个词,出处也是相同的,后来用来指前哨、前锋队伍。

三、茅

这里的“茅”,可以说是特指,并不是随随便便的茅草,而是当年楚国的特产包茅,我曾经查过,包茅应该就是菁茅,盛产于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这里是楚国的地盘,别的地方很少有这种茅草。

四、茅旗

楚国军队的前哨部队以茅草为旗,当遇到紧急情况是为后方部队以此发信号,据说是孙叔敖发明的,但是,到底是一根茅草,还是好多茅草捆绑一起,更或是真的把茅草编成旗子的样子,我确实至今没有发现明确史料,但我认为,应该是几根包茅而已,原因如下。

1.包茅为楚国特产,别的地方几乎没有,做为信号相对显眼,并且自己士兵不容易搞错。

2.虽然信号需要显眼,但也需要有一定隐蔽性,所以几根即可,如果太过明显,容易暴露自己,自己的部队能够识别足以。

五、包茅之贡

这可以算是个比较比较有名的典故,顾名思义,包茅是贡品,既然包茅是当时楚国特有的,那么也就是楚国给别人进贡,给谁?自然是周天子。

进贡包茅干嘛?肯定是有用,听说这还是楚王发现的,包茅可以很好地顾虑酒,当年制酒水平有限,杂质较多,在当时,包茅过滤酒的效果最好。

周王室没事闲的就爱搞各种祭祀活动,祭祀就要用大量的酒,所以包茅的需求很大,并且包茅储存太久过滤酒的效果就不好了,这样一来,楚国就老得进贡,所以就烦了,后来不进贡了。

后来呢,齐王就领着小弟揍他去了,再后来呢,您要是想知道,还是翻翻史料吧,咱今天主要讲“名列前茅”。

因为前茅为前哨,最前面的队伍,所以名列前茅后来多指名次排在前面,成绩优异,单从成语中,以很难看出“茅”原来的的模样了。

有关“茅”的知识其实还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分茅”,这个如果您不知道,成语可能更为常见,“胙土分茅”,就是分土地、分封爵位,这个知识点如果讲的话,可能又能整几百字,我就不多说了,简单地说,就是封赐土地的时候,用一种茅草裹着土,给受封者,您如果喜欢,也可以去看看相关的资料。

我来纠正一下,一般人很容易犯的错误一看到”茅”字就想当然的认为是茅草,其实大错特错。

名列前茅的”茅”应该是”旄牛”的”旄”——旄牛尾。茅为草名。旄为旗章一类的。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古人常用牦牛尾绑在竹竿上,用来指挥。这就是原始的旗子。因此,古人也把旌旗称为旄。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弯刀,以逆庄王”可为佐证。

一定要了解古人的用字习惯,”通假字”。三国着名人物杜预犯了个错误,把名列前茅的茅解释为茅草的茅。可谓贻害千年。

此茅非草。只是约定俗成。”名列前茅”,成为固定的成语。本字”牦”牛的”旄”也被通假字“茅”字取代,固定了下来。

用茅草来做旗帜,仔细想一想啊,不觉得好笑吗?

“茅”应指草的穗花部分,它一般在草的顶端,“茅”也分上中下层,排最前端茅为“前茅”,是故,前也!“名列前茅”就一句形容词,古来便成为一句“成语”所用,就这么“简单”。当然,后来有人让它不简单了,悉听尊便。

并不是茅草这么简单,这可从这个成语的出处就能完全明白。

《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前茅本为古代军队前哨斥候为通报后军而举的茅草。后用以比喻评比、考试等名位排列在前几名。

名列前茅,茅是指茅草,春秋楚国军队打仗时,前方侦查的哨兵,如果有敌情,就会举起茅草,提示给后方军队。现在引申为名次上,排名靠前的意思。

前茅,古代行军打仗时,前行兵士所拿作为旗帜的茅草。名列前茅形容名字排在前面。

茅:古指楚国的特产,楚军斥候兵拿来作信号旗用,斥候兵发现前沿敌人有什么动静,就举茅打信号。因此前锋就叫“前茅”。后来,人们借用“前茅”来比喻名次排列在最前面。

出处自 《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原来总是想当然地把许多东西和事情停留于泛泛而知的程度上。今天看了诸位的讲说。便有了新的长进。谢谢各位。提问的先生。解读的学者。一并致恭敬之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江表传 赤壁之战的火是曹操自己点的 曹操撤退为何要自己烧船下一篇:杨令公是谁 杨志是不是杨业的子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