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鲁迅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

导语:为了查证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真正原因,农夫翻阅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可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说,先生是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因成绩不够理想,所以弃医从文的。有的说是因为当时的形势,尤其是先生在读了梁启超等人早期充满爱国主义思想倾向的文章。还有的说是因为先生在看了一个"幻灯片"后,感到无比的羞辱和痛心,这才决定弃医从文了。农夫觉

为了查证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真正原因,农夫翻阅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可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人说,先生是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因成绩不够理想,所以弃医从文的。

有的说是因为当时的形势,尤其是先生在读了梁启超等人早期充满爱国主义思想倾向的文章。

还有的说是因为先生在看了一个"幻灯片"后,感到无比的羞辱和痛心,这才决定弃医从文了。

农夫觉得第二种说法和最后一个说法是靠谱的。尤其是后一个说法。因为"幻灯片"的画面上是一个外国人欧打,疟杀一个中国人的场景,而一群围观的中国同胞眼神中流露出的竟然是冷漠,麻木,无动于衷,甚止在看热闹。鲁迅先生领悟到,中国其所以落后,贫穷而被人欺服,是因为愚味,无知,是精神上的疾病,而并非在生理上。先生先是感觉到无比的羞辱,进而感到非常痛心。要想挽救中华民族出于水火之中,唤醒国民的爱国意识是比治疗生理上的疾病重要得多,再加之梁启超等人文章的影响,这才彻底下定弃医从文的决心。

这一点,从鲁迅先生早期的作品,《呐喊》中的短篇小说也可以得到佐证。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来自自身家庭的影响。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在他13岁那年,家庭发生变故,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入狱,其后父亲大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为了救助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为更多的人减轻痛苦,所以他选择了学医。但是,作为家庭的长子,他不得不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过早地体验到人生的艰难和世态的炎凉。让他深深明白医生并不能解决人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他放弃了自己的选择。

二是来自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人们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到外国人的欺负。有一次,鲁迅从幻灯片里看到一群中国人竞麻木地笑看同胞被杀头的热闹时,他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并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更让他看到中国人的病因不在于医人,而在于医心,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用他那无形的笔去唤醒中国大众的民族自尊心,来共同抵抗外来侵越者和让中国蒙受耻辱的不平等条约。

鲁讯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那是因为医病治人,人还是麻木,只有用文艺的号召力,才能惊醒世人,达到救国救民的宗旨。

鲁迅先生东渡日本学医,在这个过程中让他猛醒,再好的医术,只能挽救人们的肉体,却拯救不了国人的灵魂,要唤醒沉睡麻木的中国同胞,靠医术是不行的,要在精神上唤醒他们,一颗心似火,三寸笔如枪,鲁迅先生用他独有的武器,为封建的旧中国敲响了丧钟,用他的文学作品,唤醒了沉睡的国人,中华之崛起,有鲁迅先生一份功劳。

鲁迅是个爱国者,他想为国家做点什么。首先他觉得他要学医这样能救国人的生命。后来他发现挽救了国人的生命,挽救不了国人的灵魂,在日本他发现国人被欺负,他心里难过,他说他要用文学唤起国人麻木的心灵奋起反抗侵略者。

真正原因在这里:鲁迅自己说的才算数,别人嘴里说的都是阴谋!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 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 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是在仙台医学院晚上看学校组织放影的幻灯片,日本人杀为俄国当间谍的中国人,日俄发生战争。而日本当时战胜了俄国。大概是有中国人为俄国人输送情报等因被日本人抓住杀头的幻灯片。许多中国学生看此片都显出了麻木神情而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先生。因而他思虑到,行医至多能保护,医治国民的身体方面的问题。即使身体素质再好,也只能当被外民族统治者的杀戮对像及麻木的看客。所以,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以拯救,医治及提高民族素质的,艰难的文学跋涉。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看过《呐喊》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先是经历了他父亲的病痛,庸医的狡猾无德,使他深刻体会到病人及其家庭的艰苦,抱着救治像他父亲这样的病人身体的念头去日本留学学医。

到了日本在一次幻灯片中见到久违的国人的麻木和劣根性,这犹如晴天霹雳般的让他醒悟,有健全的身体而无健全的精神,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样的国人活着无价值,死也不足惜。

他从起先的执着于学医的信念中转移到学文。他那时自以为要想改造精神首推文艺。这样,他变换了方向。他开始接触日本文学及西方文学。

我想他当初所谓的弃医从文也是迷茫的,也是心里并没有底,况且他的家庭也不富裕,再说他既没有导师的引导,也没有益友的帮助,他是在一种自觉的自学,自发的探索接触到西方文学,他可能是抱着背水一战走到文学的道路上来的。

他在日本呆了七年,一事无成,那个阶段似乎也没有写出有影响的作品。

关于他在日本的生活,除了在《藤野先生》和《呐喊序言》里略微了解一点点关于他现实生活的现状和思想的变化,我知道的并不是很多的,苦闷是他的常态,抑郁寡欢是他的表情,勤奋努力是他的出路。

他在日本也参加了章太炎的国学学习,他和中国留学生一起探索革命的道路,但最后他觉得以笔当匕首,思想做武器,以语言为工具来反抗封建思想 。他以他特殊的方式在战斗。

他在日本只是处于读的阶段,还没有到写,或许也有练笔,但我没有阅读到他那个时期的文字。

他的小说和杂文是在他回到中国,中年以后写出来的。其实,纵观他的写作时间并不长,也就十几年。但他的文字是那么有力量,思想有深远的影响,即便现在读来还不过时。

尽管他在日本遇见那么好的医学专科的老师藤野先生,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弃医从文了,这是何等的勇敢和决心。

因为他的这一决定使中国少了一个军医,而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所以鲁迅先生的这一选择是明智的,他扬起一面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旗帜,有人说一百个齐白石也抵不了一个鲁迅,这话虽然有些偏颇,但充分说明鲁迅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的地位。他是杂文的开创者。

他的文章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刻画出中国人的劣根性 。

他指出了精神胜利法的“阿Q”的麻木愚昧落后,他尽管同情《药》里的那不幸的一家三口,但他们的愚蠢无知和对革命者的冷漠,使他怀着无比痛苦的心写了一系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民众 形象。

无论是在日本看幻灯片见到的国人,还是回国后经历的风波,都让他对普通老百姓的精神世界感到失望。

他深深知道救人救社会救世界首先从人类的精神改良开始,所以他毅然决然的弃医从文了。

鲁迅,原名周树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富绅家庭。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先后毕业于南京路矿学堂、日本仙台医学院。着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故乡》、《祝福》、《伤逝》,散文集与散文诗集《朝花夕拾》、《野草》,文学论着《中国小说史略》及数百篇杂文等。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鲁迅的祖父曾考中进士,在京城做官,父亲也曾考中秀才,可谓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但在鲁迅13岁时,家里遭到了一场很大的变故,从此败落下来。

鲁迅不仅家道中落,而且祸不单行,他的父亲又得了肺病,经常吐血。因为当时医疗水平比较低,始终也不能确诊是什么病,再加上家道败落,不能拿出更多的钱来治病;于是就按照绍兴民间的土办法来止血,让病人喝陈年磨研出来的墨水。又请当地的中医来诊治,吃了不少中药,还用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药引,最终也没能挽回父亲的生命。

因此鲁迅当时误以为:“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从此他立志学习西医,准备学成以后“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就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于是他便到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去学习医学。

鲁迅在仙台学习的第二年碰到了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学医的志向。一次上细菌学课,需要用“电影”来显示细菌的形状和活动情况。教师讲完后,还没到下课时间,便放了几段时事幻灯片子,放出的是不久前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的故事:日军抓了一个中国人要枪毙,说他做了俄国间谍,刑场四周围了很多身强力壮的中国人在看热闹……这时,有的日本学生狂呼“万岁”,有的斜着眼睛看着鲁迅,议论说:“看看中国人这样子,中国一定会灭亡。”面对此情此景,鲁迅浑身像火烧一样,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来,夹起书本愤然走出教室。

鲁迅被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想,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肮脏的战争,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腐败的清王朝丧权辱国,人民又不觉醒,是中国落后的根源。看来,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情。如果中国人思想不能觉醒,即使体格如何强壮,还不是被帝国主义者抓去杀头?还不是只能成为示众的材料和麻木的看客?病死多少人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在于改变人们的精神,要唤醒人们,中国才能有希望。

但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唤醒民众呢?鲁迅认为,在当时的海外留学生中,有学医的、学法律的、学工程制造的等等,这些只能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而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要改变人们的精神,首推文艺作品和活动。文艺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能够把沉睡、麻木状态的人们唤醒,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只有这样,人们觉醒了,中国才有改变的希望。

没过多久,鲁迅便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到了东京,联络了许寿裳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筹办文艺杂志;不久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后来他写了大量杂文和小说,成为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一生写作六百余万字,创作出了无数利国利民的优秀文章。毛泽东评价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他觉得做民族脊梁比诊治腰椎间盘突出更重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第三次世界大战 霍金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2050年爆发,地球人类将全部毁灭下一篇:峨眉派历代掌门一览表 「峨眉派历代掌门一览表」孟浩然《渡扬子江》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