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废五铢而改铸开元通宝是哪个朝代 为什么古代的铜钱能使用上千年 而不受朝代限制

导语:作为收藏协会的人,来告诉你这个问题:首先来讲,古代铜是一种贵金属,本身就可以作为一般等价物来使用,而我们铜钱的使用方面,是有固定尺寸的,与朝代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例如:直径多大是小平,直径多少是折二、直径多少是折五,直径多少是折十。值一文的小钱,直径约2.4cm左右;折二钱:值二文的钱,直径约2.8cm左右;折三钱:值三文的钱,

作为收藏协会的人,来告诉你这个问题:

首先来讲,古代铜是一种贵金属,本身就可以作为一般等价物来使用,而我们铜钱的使用方面,是有固定尺寸的,与朝代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例如:直径多大是小平,直径多少是折二、直径多少是折五,直径多少是折十。

值一文的小钱,直径约2.4cm左右;

折二钱:值二文的钱,直径约2.8cm左右;

折三钱:值三文的钱,直径约3.1cm左右;

折五钱,值五文的钱,直径约3.5cm左右;

折十钱,值十文的钱,直径约4.0cm左右

这个标准,其实就是用铜量的多少来决定。因此,古代的铜钱,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用铜这种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这在当时也是普遍认可的。

这个也是,我们看见古代钱币,有大有小的原因。

再给大家举一个反例,大家应该熟悉一个人:号称穿越者的王莽,王莽的钱币,在历史上是公认的精美漂亮。

而且王莽的货币改革更有意义的是:将钱币脱离了一般等价物,也就是,比如大泉五十、大全五百,其实并没有使用等比例的铜。

其实,他的本意是用精美的钱币,来让人无法仿造,让货币与铜这种金属脱离关系,这就类似于现在的钱币体系:一百元的纸币,成本肯定没有100元,但是它代表的就是一百元的价值。

但是,王莽的货币改革很快就失败,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不符合古代主流的思想:一文钱就该使用多重的铜,十文钱就该使用多重的铜。

你可以缺斤少两一些,但是不要太过分,否则老百姓根本不买账。

当然,如果改朝换代,确实需要回收前朝的钱币,然后回炉重造,做成当朝的钱币,但是,这只是回收一小部分。

因为,很多时候,由于古代交通不便、政令不下乡,很多时候,铜钱用铜量比较多、铜制比较充足的铜钱,依旧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例如,在民国时候,甚至一些地方还在使用唐代的“开元通宝”作为小平钱,这在古代人看来,其实没什么,因为开元通宝本身就是用精铜制造的,铜就是一般等价物,它本身就具有价值。

为什么古代的铜钱能使用上千年,而不受朝代限制?

第一:不同于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的那种动辄吃顿饭一两银子十两银子,古代基础货币是铜钱而不是银两,古人在平常买东西的时候用的更多的还是铜钱,银两更多的用途在于储存标明财富数字、进行大宗交易而不是大批量在市面上流通。

而不同的朝代帝王都会发行本朝年号的铜钱,并逐步取代上一个年号的铜钱在市场上流通,从而加强中央政权对经济的统治,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排他性,所以不同帝王的统治时期市场上的合法货币始终是当朝皇帝的制钱。

只是由于铜钱流通量非常大,贸然增发新的铜钱会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铜钱数量过多,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混乱。因此需要将上一朝的铜钱逐步收回,再熔铸发行新的铜钱,但不可能全部收回,也因此出现了多朝铜钱混用、铜钱沿用千年的情况。

第二:铜钱本身是由铜合金铸造的,因此铜钱的成色能否获得认可就很重要。我国历朝历代民间交易有认铜折钱的习俗,只要铜的成色够,其他的朝代的铜钱出现在市场上是普遍现象。

因此在民间,老百姓们并不介意使用前朝甚至是前前朝的铜钱,只要够成色,一般情况下朝廷也不会追究。

第三:士绅阶级是协助最高统治者统治地方、维护地方稳定、保证国家和地方财税收入的重要阶级,这些人往往都是地方上的地主、乡绅等人,每当改朝换代的时候,争取他们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他们手中握有大量的铜钱、银两,不可能轻易将这些财富从他们手中掠夺走,他们需要保证这一阶层的利益,最好的办法就是承认他们现在享受到的特权,保证他们手中的财富不会缩水。

所以在民间的实际交易中,古代的铜钱能使用上千年,而且不受朝代限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你好谢谢邀请。你说的铜钱用上千年,历经几个朝代还在用,这种情况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持,一般本朝用前朝的钱币还是有的,但能一直用几个朝代目前并没有发现这种情况。就算五铢这种从西汉沿用到隋代的钱币,历经了七百多年,但也没有发现隋代还有西汉的五铢在市面上流通。

为什么我这么肯定呢?因为每个时期的钱币目前都有被大量的发掘出来,我们可以在西汉早期的墓里发现秦半两,可以在宋代的窖藏里发展大量的钱币唐代开元通宝,但我们绝对不可能在清代的窖藏里发展唐代甚至是宋代的钱币。所以说能在市场上流通千年的钱币是没有的,除非挖出千年前的钱币,有可能混在本朝钱币里使用,但这种千年前的钱币往往会被人们当成古玩,而不是当成普通钱币使用。

另外千年前的钱币锈蚀是十分严重的,铜色和厚度大小也有较大的区别,跟本朝的钱币的崭新程度有很大的差距,一般人也是不会收这样的铜质已经腐坏的铜钱,这就起到了一个民间自觉抵制旧钱再次被使用的可能。一般情况下,旧钱要嘛被当成古玩出售,要嘛就被回炉制作成铜器。

一般来说,朝廷对前朝的东西并不会抵制,尤其像唐宋这样思想开放的朝代,用前朝的钱币是没人管的,如果前朝的钱币重量不足,那就要管了,比如唐代开元通宝重量足,成色好,在宋代依然被大量使用,官府并不会予以理会。而清代得位不正,所以一直有反清复明的组织存在,为了消除人们对明朝的念想,是禁止市场上出现明代钱币的。包括三藩之乱后,三藩钱币就被大量收缴回炉。而以“驱除鞑虏”为己任的民国,却一直允许清代龙洋和铜币继续在市场上流通,民国十七年了,还有一些造币厂还在制作龙洋。

总体来说,前朝的铜钱只要足重,不太差,后朝的官府一般不会去管这种事,历史上只有清朝销毁明朝的钱币,但能一千年还在用的铜钱几乎是没有的。

铜是金属货币,也就是说铜钱本身的价值就是钱的价值。铜钱不同于现在社会的纸币,纸币是信用货币,离开了信用背书,就一文不值了。

首先因为铜是稀有金属,兵器、钱币、容器很多都是铜加工成,汉之前称铜也作金!治铁技术不断改进后,铜的部分功能才被铁代替。

其次因为钱币的面额是以铜本身的重量设计的,面额十文、五文、一文不等所代表铜币的重量也不相等。

第三就是多少铜币制钱入炉融化打制成器皿的交易价格也会稍高于等量的铜币,但差别不大!

一孔之见、请方家赐教!

受朝代限制啊,历史上好几次回炉重铸,只不过存世量太大了而已,随便挖挖都能挖出来不少

很多人说明清两朝的灭亡是从明朝实施银本位开始的。在14-16世纪,世界上50%的银子都被明朝赚走了,但最后明朝还因缺钱而死。同理,清朝也是因为在贸易上干不过西方才开始慢慢紧缩国际市场的。但在此之前,我国一直都领先于世界,并一直过着令全世界羡慕的生活。仅仅货币而言,我国古人就将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但现在影视对人的误导是古人最常用的货币是银子,这完全是错误的。在古代,最大的财富一个是人口,一个是铜,也就是铜钱。

·三国时曹操为什么能优于东吴和巴蜀

如果有人将三国演义当历史,那么曹操、刘备、孙权等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中,曹操和吕布的名声可能最臭。但现实中是,当三分天下之后,对自己地盘上老百姓最好的恰恰是曹操。

蜀国有个人叫刘巴,他和刘备什么关系作者不清楚,但他实施的货币政策,将一个铜钱当十个来花,这简直就是对蜀国百姓的抢劫。

但刘巴仅仅是一位大臣,最终能决定这些政策实施的是刘备和诸葛亮。在刘备死后,诸葛亮看到这种方法好用,于是就让人铸造了一种用一个钱当五十个花的劣质铜币。

这样一搞,本来属于天府之国的四川被他们搞得民不聊生。加上后来诸葛亮的不自量力和穷兵黩武,四川人被诸葛亮给害惨了。

吴国干的更绝,居然想用一个钱获取魏国的十个钱,进而把魏国通过经济手段彻底吸干。

但老奸巨猾的曹操对蜀国直接来了个经济封锁,逼着吴国不得不花大价钱靠走私才能从魏国那边得到他们想要的商品。

而曹操实施的货币政策则是,只要你有铜,有技术,有能力,就可以随便铸币。

将铸币权下放给民间,从而刺激了魏国经济的这种做法很快就让魏国经济优越于蜀国和东吴了。

当然,将铸币权分给民间的可不只是曹操自己。而在国际上,西方皇帝则使用往优质货币里掺便宜金属,比如,通过往银子里掺铅,将100个银币变成120个赚取民间的差价。

时间一长,民间就喜欢将优质货币收藏起来,将劣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这就形成了一个规律,后人将这种规律称为“劣币驱逐良币”。

·始作俑者汉武帝

汉武帝不仅做了危害后世上千年的文化垄断,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变异,成为了为封建帝王之家服务的工具。

而且,汉武帝一扫文景二帝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实施了强硬而又野蛮的铁血政策。在文景时期,汉朝对民间铸币、矿产、关隘的控制很弱。

在古代中国,朝廷对民间的控制范围越小,管的越少,老百姓反而会发展得越好。

在这样情况下,国库里穿铜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但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打仗,而且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打仗,帝国的所有积蓄都被汉武帝给消耗光了,但战争的机器一旦开启就很难停下来。

面对这种情况,汉武帝不但将盐、铁、酒、矿等这些东西实施了皇家专卖,还创造性地发明了皮币。

啥叫皮币?就是诸侯在向汉武帝进贡时要在托盘下面垫的一张皮子。但汉武帝说了,这张皮子上面有我的印玺,它价值一百万。

你们拿了它,就要给我一百万的东西。这种简直就是对诸侯明抢的作为,给以后的皇帝开创了一个历史先河。

到了后来,无论是朱元璋对付沈万三,还是清朝对付胡雪岩。

他们这些皇帝只要看中了富人的口袋,总能找出一万个理由没收有钱人的财产。

而宋朝的灭亡,就和乱发纸币,用废纸将大地主的土地收归朝廷所有造成的内部混乱有直接关系。

·电视里都是骗人的

但像汉武帝这样的皇帝很少,我国古代多数时候还是允许民间铸币的。

在影视剧里,皇帝赏赐大臣动不动几十万两白银。而搞笑的是,太监仅仅只用一个托盘就捧了过来。但历史现实中是,这些银子可能需要牛车来拉。

而且,在古代,银子和金子并不是民间常用的财富,他们多数时候仅仅被当做宝藏或礼仪性的东西收藏起来。

而古代有钱人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将钱埋在地下,因此,我国古代被称为世界银窖一点都不夸张。在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善之前,将钱埋在自己家后院里是最好的结果了。难怪古代抄家都喜欢挖地三尺,这很有必要。

在古代平民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还是铜钱。银子和黄金这些东西,简直就像今天的支票一样,虽然能用,但用的人很少。

在我国古代,铜钱这玩意,从汉朝可以一直使用到民国。它们不因朝代更替而作废,能持久使用的原因其实是铜自身的价值。

在古代尽管很长时间里允许民间铸币,但能拥有大量铜的人家又有多少呢?

而且,古代民间铸币对官方来说,不仅仅不是经济困扰,反而刺激了朝廷的经济发展。对此,您怎么理解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遑论怎么读 「遑论怎么读」岑参《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古诗原文意思赏析下一篇:九州天空城演员表 「九州天空城2演员表」岑参《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