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郭沫若人品 为什么人们对郭沫若的评价褒贬不一

导语:我个人理解,郭沫若的主要负面评价,来自于他的作风和才华,配不上他的名气。之前网上有人曾激烈讨论,问郭沫若的诗到底属于几流?许多文学系的学生跳出来鞭策一番,用各种论据证明郭的诗不入流,且大多是献媚之作,而郭作为一届文人,并非像同时期的其他文人一样苛责守己,反而流连美色,可谓风流至极。他的原配夫人张琼华,为他守寡60年,一辈子都没再见

我个人理解,郭沫若的主要负面评价,来自于他的作风和才华,配不上他的名气。

之前网上有人曾激烈讨论,问郭沫若的诗到底属于几流?许多文学系的学生跳出来鞭策一番,用各种论据证明郭的诗不入流,且大多是献媚之作,而郭作为一届文人,并非像同时期的其他文人一样苛责守己,反而流连美色,可谓风流至极。

他的原配夫人张琼华,为他守寡60年,一辈子都没再见郭沬若。

虽然当时这段婚姻是旧时代父母之命,难以推辞,但总的来说,确是郭误了张琼华一生,连休书都不曾写,就被郭狠心的残忍抛弃,之后也无子女,可以说到了晚年,张琼华的境地十分凄凉。

这也是人们对于郭的一大诉状与不满。

之后他又爱上了日本女人佐藤富子,这个日本女人了不得,在郭最穷困潦倒的时候,还给他生了五个孩子,但后来祖国需要,他无奈只好再次抛弃妻儿。

虽然这一次是祖国有难,情有可原,但当年郭沫若离开前,曾许诺自己有朝一日会回到富子身边,可等祖国平定安稳后,郭沫若却另结新欢,从此再未跟富子联系,五个孩子也并未与其见面。

而佐藤富子也如此评价郭:“他在我家里,做了一世的客。”

直到和第三任妻子于立群结婚,郭才算就此停止风流之事,不过相信很多朋友应该听说过,郭在年轻的时候犹爱逛青楼,八大胡同等烟花柳巷之地,他再为熟悉不过。

再往后,郭晚年时,为政治需要,创作了大量的“敏感”诗作,也被现在文坛的一些作者看成是献媚之诗,更有学者批判,对于郭的过度吹捧,是在藐视文学,他个人的文学成就比之许多大家巨匠,相当逊色,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没留下几篇,这一生几乎都是靠着献媚与时运而为,整个人毫无气节风骨。

而近些年最大的矛盾在于,有媒体将郭与鲁迅相提并论,无疑让很多了解近代文学的人笑掉大牙,明明于公于私都有愧,却承载伟光盛名,实属荒唐,难让天下读书人信服。

纵观古今,鲁迅只有一个,而郭沫若之流,却几乎每个时代都有。

请大家读郭沫若正式出版的文字,而不是道听途说,再来评价。郭的厉害不仅在于他有诗,有剧,有文;而在于他有历史着作,有考古着作。横跨人文和社会科学是非常难的。诸君善思量。

我想问,按传统意义上的鲁迅,那肯定是不畏强权,秉笔直书,讽刺社会的正义文人形象吧?如果鲁迅有幸活到七十年代,他写的文章会是什么样的?

我想,要么死、要么坐牢,如果选择活着,估计也是“伟大的某某万岁”“没有伟大的某某就没有新中国”。

为什么会这样,时也势也,不是鲁迅多伟大,也不是郭沫若多无耻下流,处在不同的政治环境,就只能选择说什么话

在谁的山头就唱谁的歌,无可奈何罢了,

老百姓谁看的懂?他们眼里,非黑即白,

世上没有不挨骂的人,因所有的人皆具两面性,优缺点杂于一身。秦桧尚有朋友就是此理。物以类觉,人以群分。还是大多数人民是英雄!

为什么那么多人骂郭沫若?我跟踪这个现象有一阵子,这个现象是在网络出现后才集中爆发的。我想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网络发达了,人们表达自己意见便利性增加了。二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在网络上刻意散布一些似是而非针对郭的言论。其实,这些已经不重要了。今天就想谈谈很多人骂郭沫若,他们真的了解郭沫若吗?他们真的骂对了吗?我看网上骂郭沫若,骂得最多的不过两点,一是郭的人品不行,即生活作风不检点。二是前后思想的转变问题。

先说第一个问题。说郭人品有问题,主要是指郭的几段感情生活的问题。感情的东西,是世上最难解的东西。即便是今天,面对感情问题,又有几人是明白人?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们对郭私密的感情生活又有多了解?又怎能以己之心度人,人云亦云,随便骂别人呢?这种事,就像今天的小明星八卦新闻,又有多少是值得我去咀嚼的?

二是郭的思想前后变化问题。有人说郭前事白,后事红,首鼠两端,呵呵,喷子真是什么难听的话都敢喷啊。可以说,郭从头至尾就没变过色!看看郭的人生轨迹,就可以知道。郭从来就没有倒向过常凯申。北伐时,郭非追随蒋是追随革命而已。“四、一二”事变前夕,郭沫若撰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批蒋,因此被通缉,后逃到国外,直至抗日爆发后才回国。随后,郭一生于蒋对立,何来一臣事二主之说?在那个中国人不堪回首的十年,郭是喊了几声口号,但那时谁又不在喊口号呢?关键是,郭在那段岁月里伤害过什么人、迫害过什么人吗?没有吧?许多人骂郭献媚,至少郭表忠心的是自己的阵营,不像某些人今日是这边阵营、明日是那边阵营,那才是贰臣呢!

今天,我们可以讨论许多问题,甚至是一些过去比较敏感的问题,正说明了我们今天的社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信了。但我们亦更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更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一哄而起,人云亦云,为喷而喷……

人已死多年何以再论之?郭的婚姻那是旧时事,不能以现在眼光去评论。“现在道德标准”是什么?“现在标准”谁定的?有何足招骂?现在有些名人演员的婚姻又如何如何?又怎以而论?是问? ........ 郭沫若生前是中科院院长。郭很受毛泽东主席的尊重。在文艺学术界人称郭老! 还问:好骂人者:你一生能对国家作多少贡献?又何以能达到郭沫若的水平????

郭沫若,一代文学大师!新时期着名诗人!考古学家。新时期文化的领军人物。老资格的革命家。为什么不少人骂郭沫若?以笔者之见,这些骂人的过于狭隘,过于感性而少于理性。他们用现在的目光看过去的人和事物。如今言论自由。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骂谁就骂谁。在过去可不是这样的。是要坐牢挨批的。弄不好就要掉脑袋的。郭沫若顾大局,顺时势。故而高官得做。厚禄得拿。且本人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涉猎宽广。而且他并不是完全的随波逐流人,北伐时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革命人士。郭沫若作为国民政府的部长首先站起来在报纸上发文大骂蒋介石。且一直与共产党合作。直到建国。只于生活作风问题,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又是一个大人物。因为种种原因找几个老婆何止老郭一人!当然,作为一个名人,他自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人无完人,一生当中,谁又不犯错误呢!一些无聊文人,站在现在的立场,评论五六十年前的人和事。也未勉过于偏颇了。而这正是中国文人的一大弊端。希望现在的人看问题能够客观一些。全面一些。嘴上留点德吧!一点浅见。不喜若喷。想骂就骂。

郭无异是一个革命者,蒋介石背叛革命,郭义无反顾予似痛斥和揭露,流亡日本,抗战开始后,又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家庭的悲剧是和祖国的苦难联系在一起的,评价历史人物要客现观,大事大非面前郭先生无愧于祖国和革命者的称号。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不能以今天的是非标准去要求古人。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就是圣人也是有缺点的。俗话说瑕不掩瑜,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身上有缺点就把这个缺点无限放大,从而把他的优点也完全否定,否则的话,这个人不是无知就是用心险恶,以求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险恶目的。隐恶扬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必因为一块玉上有几个斑点就把玉打破,我们只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连别人的一根毛都不如,就无知的乱喷,真是无知!自己处在别人的位置上,就一定比别人做的更好吗?恐怕还不如人家,真是乌鸦趴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的黑,看不到自己黑。一个有素质的人,是不会随便乱说别人的!

前几天和一批海外学者交流,他们都是某一领域的着名专家。我们聊到郭沫若。他们第一反应是“马屁精”,然后是私生活不检点。我问他们:咱们聊点具体的,比如你对郭沫若1949年后的新诗怎么看?你对郭沫若一辈子尊崇儒家怎么看?那些专家都不说话,只有一个专家说,他只读过《甲申三百年祭》。我说,那等你们以后读了郭沫若,咱们再交流吧。

所以,绝大部分骂郭沫若的,都是因为自己从来不读郭沫若,只是人云亦云。看见有学者骂,他就骂。看见网上骂,他就骂。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骂郭沫若的究竟出于何种目的。

郭沫若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生追求真理,服从组织,他多次揭露蒋介石背叛人民的行为,对于跟从蒋介石的胡适、傅斯年,也是不停的鞭打。所以,和蒋介石去台湾的学者,非常讨厌郭沫若。比如谢冰莹。她1984年在台湾发表文章,在吹捧蒋介石的同时,将对蒋介石大不敬的郭沫若说成是无耻文人,说郭沫若乱搞男女关系。这种文章发表在当事人去世过后,明显是出于造谣。但是在网上一传,大家以讹传讹,就都信了。

郭沫若对胡适最不满意,胡适在关键时刻袒护蒋介石,最后跑到美国去,又去了台湾。所以郭沫若多次写文章说胡适不对。但是胡适势力大。胡适当过北大校长,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占据各个主要的学术岗位。大家不要看1949年后天翻地覆了,但是这些学生照样在关键的学术岗位。比如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主要针对的是萧涤非、冯至、傅庚生这三位学者的研究,这三位学者都跟胡适有关系。郭沫若主要是学术讨论。1978年后,这三个人的弟子和朋友对郭沫若群起攻之。他们的办法是直接说郭沫若是佞臣。那能怎么办?郭沫若没有学生啊。在中国,道统和学统十分强大,学界山头林立。你没有学生,然后又死了。人家有一大帮学生。不给你泼脏水才怪。

还有一些人,在50-70年代被边缘化了,甚至坐了监狱。80年代评价变了,他们复出了。他们恨啊。对那个年代特别痛恨。凡是对那个年代的当权者,他们想办法踩一脚。郭沫若在那个年代没有坐监狱啊,甚至说胡风什么的都不对啊,要依法处理啊。后来胡风可是文化英雄。同情胡风的,崇拜胡风的,能对郭沫若有好感么?更有甚者编造假材料,说郭沫若对那个时代也不满,但是郭沫若表里不一,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因此是个佞臣。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

现在这些人声音大,嗓门粗。他们在学术界正得意。因此他们在文章中信任那些假材料,想方设法踩郭沫若一脚。我相信这样的情况也不会太久。历史终究有一个公道的说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二郎神是杨戬吗 「二郎神是杨戬吗」荀和诸葛亮谁厉害 荀比诸葛亮牛吗下一篇:三国牛人 「三国牛人」嵇康四弄究竟是哪四弄

文章评论